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国际评估调查显示上海学生作业量全球第一
时间:2013-12-04 09:00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第一的背后是上海学生平均每周做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同样位列世界第一,比所有参与国家平均值高出近一倍。
这一次,上海学生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又是第一!昨天18时,65个国家(地区)同步公布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PISA测评结果。
上海学生表现优异,以数学613分、阅读570分和科学580分,在所有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这也是上海在2009年首度参加PISA之后,又一次获得冠军。86.8%的学生达到或超过OECD平均成绩494分,并再次呈现出上海义务教育校际差异小、均衡程度高的特点。
但第一的背后是上海学生平均每周做作业时间为13.8小时,同样位列世界第一,比所有参与国家平均值高出近一倍。导致学生负担重的原因在于学生校外学习时间过多。
PISA究竟是什么?它能真正为学生减负吗?教育界人士并没有对上海学生PISA测试再度问鼎盲目乐观,而是理性思考通过绿色指标、数学难度分级等方式,真正为学生减轻负担。
 
三项测试指标均全球第一
 
本轮PISA测评,根据OECD对测试抽样的技术标准要求,上海共科学随机抽取了155所学校的6374名学生。
数学素养是主要测试领域,语文和科学作为次要领域。其中,上海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613分,阅读平均成绩为570分,科学平均成绩为580分,在所有参与测评的65个国家(地区)中都位居第一。与2009年测试结果相比,阅读进步最大,分数提高了14分。
 
上海学生作业量
 
数学素养三方面都领先
 
上海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高端成绩、平均成绩和低端成绩三方面都全面领先。其中,86.8%的学生达到或超过OECD494分的平均成绩;高端学生成绩为765分,低端学生成绩为 435分,分别比OECD高端和低端平均成绩高120分和91分。“与传统数学测试不同,数学素养不仅测试学生表达、运用和阐释数学的能力,而且测试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校长、2009、2012年连续两次担任上海PISA项目组负责人的张民选透露,上海学生在数学的精熟度方面,掌握概括、推理、建模等高层次数学思维方法的高水平学生达55.4%,是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
 
反映作业量也居全球榜首
 
上海学生再度蝉联三个第一,再次证明了上海基础教育的实力。但本轮PISA测试,上海的问题是什么?
——仍然是课业负担,上海学生每周作业时间同样位列世界第一。
以数学为例,上海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65个国家(地区)中位于第9位。但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列第1位,几乎相当于各国平均值的2倍。
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学生每周做作业时间长的关键原因在于校外,其中占据学生最多时间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私人家教,以及校外辅导机构开设的辅导班。
 
对此,项目组秘书处负责人陆璟介绍,做作业对于提高成绩非常有效,但并非越多越好。上海的数据结果表明,算上周末,上海15岁学生平均每周最佳作业时间在11小时左右。“在最佳作业时间内作业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但是超过最佳作业时间后成绩提高程度很小。”
张民选呼吁,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减负不仅是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暴露研究型作业少了些
 
除了进行测试,PISA测试规定所有参加测试学生都要参加一份问卷调查。问卷中的一些指标也因此暴露了上海教育的一些“短板”。比如在回答“老师是不是经常布置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时,选择“是”的上海学生仅有31.1%。这说明学生作业以对错为主,缺少思考型、研究型作业。
 
数学可根据能力分难度
 
测试结果给教育主管部门带来什么启示?
在OECD国家,数学学科若有25%的人可以达到5、6级的最高级就让人很满意了,而上海高水平学生多达55.4%,“是否可以让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去发展其他的潜能?是否需要那么多数学学得好的人呢?”张民选说,这些都是接下来政府部门要思考的问题。
项目组建议,今后数学课程可以考虑根据学生能力对难度进行分级,让部分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