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炼成良好习惯,现在的小学生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自理能力很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
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的重要,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其实要想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家长的特备用心的。
现在的小学生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自理能力很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他 们的辨别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他们毫不顾忌地说。久而久之养成了长幼不分、动作磨蹭、有始无终、 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 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面对现状,养成教育已成为学校不可忽视的新课题。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 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 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拖拉。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有了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就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光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使其“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现实活动, 进行良好行为训练,把道德原理转化为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信念。如:开展主题队会,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如何改正不良行为,如何做人。给敬老院的老人献 爱心,让孩子从小有礼貌,尊老敬老,清明节,去扫扫烈墓,让学生从小受到革命教育,珍惜学习机会。
矫正不良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学会 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督促、自我控制。例如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周记、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和自己促进意志的锻炼,从而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踏实地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例如,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次作业都能准确工整,每堂课都要积极思考,注意听讲,这样 有利于小学生自觉的养成上课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的榜样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学生当中挑选出优秀学生出来做榜样,评选出“文明标兵”、 “礼仪之星”等,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受到教育,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 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教育孩子关心他人,使孩子逐渐认识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家庭、 社区密切的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家庭,因为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孩子接触 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 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学校还可以请有关单位的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 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还应多组 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懈地训练,要抓住时机从点滴做起,只有长期、反复、 不断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工作非常的艰巨,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研究。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