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音乐能够熏陶人的思想,甚至能提高人的创造力,但是世界上的声音种类不计其数,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对人类有帮助呢?音乐对人的帮助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小编认为,和谐优美的音乐不仅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音乐在我国历史悠久,《周礼》说:“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蔟为‘征’,姑洗为‘羽’。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征’,南吕为‘羽’,若乐八变,即地祗皆出,可得而礼矣。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蔟为‘征”应钟为‘羽”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草木无知觉,古代传有虞美人草(丽春花),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由此观之,音乐可以感动天地、鬼神、草木.人是血肉有情的动物,怎么能不受音乐的感动呢。欣赏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确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振奋精神,一切烦恼,一时都忘。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早就熟悉音乐的作用了。例如,从远古时代起,母亲们就懂得用催眠曲使孩子入睡。
现代医学认为,音乐能刺激人体分泌酶和激素,可调节血压与神经兴奋强度。此外,音乐还可用于治病,如苦于不寐的患者在柔和的旋律中会渐渐沉入梦乡,狂躁不安的患者在轻缓的乐曲中能恢复稳定的情绪;肌肉痉挛的时候,如果奏起欢乐的乐曲,就会使其自行缓解;患有某些病痛的人,听到悠扬的歌声,痛感有时可以逐渐消失。意大利外科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巴赫的音乐能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的能减少风湿关节疼痛,舒伯特的能帮助失眠者入睡,亨德尔的则能解除失恋以及其它感情上的痛苦。
音乐还能使人的体重下降。肥胖症治疗专家所做的实验表明,进行了某种“音乐饮食”疗法的人,体重每星期能下降两磅。
音乐为什么能治病?来自前苏联的两位专家的发现:音乐作品是在频率为10~20000赫范围内的机械振动,而酶在人体内进行的催化过程也有类似的频率。酶与底物的每个分子发生作用时,它的部分蛋白大分子不断收缩和放松。单位时间内与酶发生反应的底物分子数叫酶的周转数,它被用来衡量催化反应的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重要酶的周转数,与音乐中的某些音符的频率相对应,例如有助二j二消化葡萄糖的磷酸化酶和葡萄糖变位酶的周转数为676、1 600及280赫,与第二个八度音的E(659赫)、G(1567赫)、及第一个八度音的降C(277赫)相对应。酶在催化生物反应时,在细胞中产生声波场,它与用来治疗的音乐声波场迭加,从而发生了共振,加速了反应过程。此外,对细胞膜研究也表明,进入细胞的离子所经过的通道像一个个振动的线圈,它们的振动频率也在音频范围内,例如影响钙离子流出速度的频率为15赫。当对脑细胞施加频率为15赫的电磁波时,钙离子流出的速度提高几倍,而钙离子是调节细胞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疑,好的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增进精神健康是有益的,但任意夸大音乐的“生物”功能,则让人产生很大怀疑。外国音乐家中虽然有西贝柳斯(芬兰1865 -1957)、布鲁赫(德 国1838-1920)那样的寿星,但也不乏莫扎特(奥地利1756-1791)、舒伯特(奥地利1797 -1828)这样的“短命天才”。有人统计77位音乐家中,生在1 8世纪的8人,平均年龄48. 75岁,生在19世纪的61人,平均年龄为65. 27岁,本世纪出生的,平均年龄达70岁以上。由此看出,音乐家的平均年龄也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增长。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一些悲哀的旋律和不健康的乐曲,以及可以引起人们痛苦回忆的歌声,不但对人体健康无益,反而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们在给孩子选择音乐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听听专家的意见。虽然好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甚至是对健康有益。但是这世界上也是真实存在着一种可以让人抑郁的音乐的。爸爸妈妈们在选择的时候也一定要当心了。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