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中心小学
时间:2013-10-13 17:2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中心小学座落于云蒙脚下、密水西岸,是一所有着20多年历史的寄宿制学校。本地区原有小学23所,其中,单身岗位17个。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中心小学座落于云蒙脚下、密水西岸,是一所有着20多年历史的寄宿制学校。本地区原有小学23所,其中,单身岗位17个。为了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87年,撤并了山神庙子、对家河、郎房峪等17个单人岗位和3所完小,建成北京市第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当时的石城寄宿小学的性质相当于一所完小,除此之外,还有张家坟、石塘路、赶河厂等小学,由石城学区统一管理。1990年学区改为中心校,石城寄宿小学成为石城乡中心小学。1995年7月,由于水库移民搬迁,石城乡最大的一所完小——赶河厂小学撤并到石城乡中心小学。2002年7月四合堂小学撤校与其合并,至此石城中心小学成为石城镇唯一的一所学校。乡改镇后,石城乡中心小学于2007年3月正是改为石城镇中心小学。承载着悠远厚重的人文积淀,依托于蒸蒸日上的现代化文明,石城镇中心小学犹如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在百花争艳的教育园地适机绽放,以高标准的硬件,朴素务实的理念,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而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颗新星。
 
密云县石城镇中心小学
    
一 、学校发展历程之——创业篇  
石城寄宿小学刚刚建成时,仅有校舍39间,其中教室13间,学生宿舍9间,教师办公室、宿舍及食堂共有17间。全校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185人,住宿生79人,教职员工26人。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广大干部教师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王万福校长的带领下,无私奉献,发扬了“奉献、自强、团结、创新”的密云精神,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歌。几年中,全体干部教师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及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义务建校劳动,平整出6000平方米的校园,砌出200米环形跑道。建成自行车棚和锅炉棚各两个,修理制作床板100余块,门帘、床垫60余个,为国家节约资金万余元。在学校管理方面,大胆探索尝试新的模式,努力形成寄宿小学的管理特色。住宿管理方面,提出了“三个先、三个一、四个近”;(“三个先”即买饭时小同学、生病同学、女同学先买;“三个一”即安排宿舍时兄弟姐妹俩的、同村或邻村、班级相同的安排同一个宿舍;“四个近”即爱尿床的学生、体弱多病的学生、年龄小的女生、个别调皮的学生离值班室近。)在教育教学方面,着力于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出发,开齐课程,开设多种兴趣小组;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上,坚持“双规”和“三热爱”教育,积极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1989年,创办仅两年的石城寄宿小学便一举通过市级验收;连续四年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1年,市政府有关部门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推广石城寄宿小学办寄宿制管理的先进经验;1992年8月、1993年5月副市长陆宇澄、胡昭广,199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先后来石城中心小学视察、指导工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一砖,每一瓦,学校每一点变化,无不浸涵着干部教师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因为王万福校长及广干部教师的艰苦奋斗,才有了石城小学今后的发展与辉煌。  
二、学校发展历程之——发展篇  
1994年5月王长华同志担任石城中心小学校长,在秉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办学思路,即以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为前提,以系统优化干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为中心环节,积极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 提出了“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自理、自主、自制、自觉’四种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寄宿制学校的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思想品格为保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四位一体,四者同时并重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智慧取胜”成为系统优化干部、教师队伍的出发点。从“系统优化干部队伍,强化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到走“学习、实践、科研”三结合的道路,使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气质结构趋于合理。领导班子一行7人,平均年龄28.8岁,具有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3人,中师学历2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也脱颖而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持续稳定中不断提高。在实践的过程中,办学思想和理念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从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出发,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的办学指导思想。2000年9月又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总目标:即教学环境优美,教育设施先进,教师队伍优秀,教育科研领先,教育质量优良,学生全面发展。  
1996年至1999年学校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三友杯”山区教育成果一等奖;北京市 “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北京市少先队特色工作示范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等多项殊荣。  
三、学校发展历程之——提高篇  
2001年来景刚同志担任石城中心小学校长,至此石城小学有15个教学班,学生426人,其中住宿学生236人。教职工59人,其中任课教师30人,具有大专学历的20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66.6%。来校长继往开来,以“团结、协作、求真”的领导班子工作作风,以“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拼搏奉献、创优出新”的教风,以“文明守纪、团结发展、善思博学、励志成材”的学风,带领广大干部教师不断的探索创新,提出了“从寄宿制学校特点出发,努力构建学生成长的家园、乐园、学园、E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强调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师德高层次、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人人都发展”。鼓励教师参加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大专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班,采取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对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养。充分挖掘寄宿制学校优势,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习惯)培养为目标,以“八自教育”(自理、自主、自知、自省、自信、自尊、自强、自律)为抓手,加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五项基本功训练(朗读、写字、计算、应用题、英语口语)为孩子们“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提供了保障;三个教育专区(奥运、十个文明习惯、社会主义荣辱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言行;三个课题研究(习惯课题、规范汉字书写课题、网络教学课题)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一套校本教材(英语校本教材)的研发使用,为孩子们学习英语提供良好文本,也为石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几年间,学校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语言文字达标学校”、“密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功地召开了北京市素质教育现场会、密云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 密云县小学寄宿管理现场会,为山区寄宿制学校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素质教育之路。
四、学校发展历程之——创新篇  
2007年,毛久刚同志担任校长,他带领干部教师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的同时,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依托“地域、人文、硬件、品牌、师资队伍”五大优势创新工作。逐步形成“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风和学风,着力打造“实、诚、真、美”的校园文化。2009年,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进行了整体改建:两栋使用面积为8400平米的教学楼、综合楼拔地而起;地源热空调系统、地下篮球馆、电子阅览室、形体训练室、心理咨询室、视频教室等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电子白板、教学绿板、磁力黑板、学生实践器械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更为科学化、现代化。  
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学环境的优化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专家引领型、教育科研型、学科骨干型、普通适应型”的“四维”模式成为教师迅速成长的方向和动力。学生严谨笃学、基础扎实、特长突显、全面发展。学校屡获殊荣:“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星星火炬先进集体”、 “密云县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密云县五好基层党组织”、“密云县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学校”、“密云县校外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的取得,又为学校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相信石城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会更快地实现“塑名师,育英才,创山区一流名校,办家长满意教育”的办学目标。  
胸有鲲鹏志,御风可冲天。集灵气于热土之上的石城中心小学,正蓄大势于方寸之间。石小人会更加团结勤奋,锐意进取、温暖这教育之梦。
地址: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南石城村
电话:010-61025169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