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在山清水秀的怀九河畔,坐落着美丽的校园——九渡河镇中心小学。她是由原黄坎乡中心小学和黄花城乡中心小学于1998年8月合并组成,现有三所学校,一所中心幼儿园。小学有29个教学班,581名学生,中心幼儿园有4个年龄班,130名幼儿。共有107名教职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1名,占66.4%,大专及以上学历92人,占职工总数的86%;区级骨干教师3人,镇级骨干教师30人,镇级师德标兵50余人。
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的热情帮助下,全体干部教师坚持“团结务实求稳定,开拓进取求发展”的基本思路,发扬了“讲大局,讲服务,讲奉献,讲正气”的精神,使学校办学基础得到了极大提升。
学校的两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四高两优”目标。以社团活动为重点的校外教育凸显了区域特点。石头画、剪纸、灯笼制作、空竹、腰鼓、太极扇等社团的建立,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艺术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是有深远的意义。体育工作特色已初步形成,田径运动会上连续五年夺冠,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田径试点校”,已初步形成“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局面特色活动。德育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已跨入全区前列,结合本地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乡土资源自行创编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供一至六年级使用的六册《九渡山水五彩路》德育综合实践课程教材,使校本课、综合实践课的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推进了小学德育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尚文、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已见雏形:校徽的独特设计、校训的细致斟酌、校歌的激励亢奋,成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的重要文化要素;通过在学校主甬路的两旁,树立14块形状各异的大石头,分别撰写“伟人名言”、“安全提示语”等,使教学环境与自然环境得到了巧妙的结合,既充实了校园静态文化,又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
活动与课程的巧结合彰显了少先队工作特殊教育功能。创建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红领巾药植园拓展了少先队实践育人的内容和载体,为少先队员搭建实践体验的平台,引领队员参与劳动实践,培养队员观察能力、科研精神,促进了少先队员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使少先队与学科整合的机制和养植药材的项目形成了九渡河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的特色。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品牌。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并成功地召开了区级校本研究现场会。软、硬件的不断建设促进了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中心园建设成效显著,寄宿制特色在全市农村地区居领先地位,2005年10月,接受并顺利通过市级二级二类验收;所辖各校均建设了校园网,10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截止到2009年完成了三项大的工程:投资193万元,完成1353.6平米,47间教师宿舍改建工程,11月份第一个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现已投入使用;投资295万元,完成了学校专用教室建设工程,现已投入使用;中心幼儿园专用教室建设工程197万元已到位,暑期将开工建设。
九渡河镇中心小学自建校以来,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 北京市小黄帽路队制先进校”“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先进单位”“ 1998至2000年度北京市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实验学校、“星星火炬奖先进集体”;“荣获北京市第一届歌舞剧展演三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儿童歌舞剧二等奖。
今后,学校将依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自主发展指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和谐发展、特色创新”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山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思路,改善条件、构建机制、建设队伍、提高德育实效、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实现自律办学、和谐育人、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的办学目标。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黄坎村西
电话:010-61691305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