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准小学生的创造力,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
创造力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人类最值钱的财富之一,国家跟个人的兴旺都与创造力有着莫大的联系。那么,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准小学生来说,培养创造力有哪些办法呢?比如说,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吗?
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这是因为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
1.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个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积极地、并且努力地参加这项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开动脑筋,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改进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许多家长认为;听话、顺从、不调皮捣蛋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还有的家长娇惯、溺爱孩子,怕添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应该相信孩子,让孩子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和启发他想办法克服和解决,但不能越俎代疱。
3.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幼儿的特点之一,是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好奇心愈强想象力愈丰富,创造性就愈高。孩子对许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如孩子想知追手电筒为何发光、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竞把手电筒和不倒翁拆开。孩子平时捶这打那,全是好奇心所致。好奇是探求、创造的动力源。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后来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少年时曾为壶盖被水蒸汽顶起而惊奇,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
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古今中外做出巨大贡献的、富于创造的人都具有热爱事业、兴趣广泛、情绪乐观、自尊自信,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特点。因此,家长在重视和开发孩子的智力时,不能忽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他“拆拆”、“装装”、“试试”的自由,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因势利导,使他不怕失败,勇于进取。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