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在孩子认为重要的场合,不顾及孩子的“面子”,甚至伤到了他的“面子”,不光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更会加强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孩子也就很难会在重要的场合给家长“面子”了。
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表现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自有其发生的根源。孩子对他人如此不合作、冷漠,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特定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知道的和能干的事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感觉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已能够慢慢脱离父母和他人的管束。所以,当父母或者他人要求孩子合作时,他们总会尝试举起自己手上的表决牌,试探下自己的权力。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父母的态度专横,经常采用命令的语气,孩子会觉得很没有面子,而采取对抗的做法。
过度保护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处处保护孩子,事事满足孩子,这种“过度保护”让孩子们失去了对环境最基本的适应力。他们往往很少在意他人的感受,而且在他们的眼中往往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完全没有与人合作的意识。
通常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十分要“面子”的,他不希望自己在外人面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所以,这时如果家长能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就会赢得孩子的好感,孩子也会变得愿意合作。所以,建议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在做任何决定前,一定要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
如果家长在孩子认为重要的场合,不顾及孩子的“面子”,甚至伤到了他的“面子”,不光会加重孩子的挫败感,更会加强孩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孩子也就很难会在重要的场合给家长“面子”了。
有“第三者”在场时,避免以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其实,你可以事先提醒孩子,自己希望他在某个场合能有什么样的表现、什么样的表现是自己欣赏的、什么样的表现是让自己感到难堪的。只要家长与孩子不存在很大的“冲突”,孩子大都会愿意照办的。
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已经存在隔阂时,家长应主动寻找机会与孩子化解。
比如,当孩子明显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通过交谈的方式解决不了问题时,可通过给孩子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在此期间,家长应注意从生活方面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爱。“爱”是化解一切矛盾的灵丹妙药。
不要试图让孩子做一个“完人”。
许多家长都用近似于“完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孩子好,可往往会让孩子因此而失去幸福感。要知道,一个从心底里感觉不到幸福的孩子,很难真正替他人着想。所以,不妨多看看孩子身上的优点,让他知道家长很欣赏他。亲子间的关系和谐了,沟通起来自然更顺畅。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采取应对的方法只是种策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家长还要积极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过度保护孩子,不溺爱孩子,让孩子经历各种磨练,适应不同的环境,以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习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与他人合作。
相关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