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烦恼 >
孩子被电子产品包围 视力不好怎么办?
时间:2015-09-08 09:59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越来越多新颖的科技产品向我们的孩子涌来。手机、pad不离手,并且随着新媒体工具进入到学校课堂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孩子们的眼睛变得更加疲惫。每个孩子鼻梁上都架着个小眼镜,看远方视线越来越模糊。

越来越多新颖的科技产品向我们的孩子涌来。手机、pad不离手,并且随着新媒体工具进入到学校课堂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孩子们的眼睛变得更加疲惫。每个孩子鼻梁上都架着个小眼镜,看远方视线越来越模糊。

 
近六七年以来,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近视眼的就诊率每年都在以15%-20%的比例增加,2013年眼科的暑期门诊量达到1600人/天,其中70%是近视眼的患儿。今年的暑期门诊,眼科又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景,尤其是开学临近,门诊的近视眼孩子挤爆门。近视眼门诊最大的忧患是近视低龄化,门诊见到四五岁的近视眼不是少数。
 
电子产品加重近视等眼部疾病
 
一些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手机、掌上游戏机屏幕小,为了看清图像和文字,孩子必须近距离操作。另外,IPAD的亮度是普通电脑屏幕的4倍,颜色更鲜 亮,色彩对比度更高,离眼睛非常近时,强光将直接、集中照入人的眼里,瞳孔会不断进行收缩来适应光源的变化。孩子玩手机多是动态画面,眼睛不停地在荧光屏 上来回移动,调节瞳孔的睫状体肌肉会一直保持紧张状态,过强的光线会让人疲劳。而且长时间玩可导致睫状肌痉挛,易产生视力疲劳,造成调节性近视甚至加重真性近视。
 
除此之外,屏幕光线太强或太弱与周围产生强烈反差,画面质量低,也容易引起眼睛的不适。孩子们常常会感觉眼睛干涩、睁眼困难、时有异物感、眼球发胀、视力不稳定,接着就是假性近视,直至真性近视的发生。
 
这些护眼知识一定要告诉孩子
 
1、近距离用电子产品要保持33cm以上的距离
 
看近处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保持33cm以上的距离,距离过近,就会加重眼部调节的负荷,加重近视的发生。
 
2、使用电子产品时每间隔半小时就要休息一 下
 
长时间用眼,眨眼减少、眼部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况,势必会加重近视以及视疲劳的症状。建议在近距离用眼后每间隔半小时就要休息一下。
 
3、多做户外活动,增强眼部营养
 
据研究,户外活动本身减少近距离眼部活动的同时,阳光照射据研究对于预防近视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补充眼部的 营养。少吃甜食和脂肪类的食物,多吃一些含叶黄素多的食物。
 
4.不要边走路边看手机。
 
孩子被电子产品包围 视力不好怎么办?
 
保护视力 家长还需要知道4件事
 
1.6岁以内的孩子不建议去看3D电影
 
广州军区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邹秀兰表示,6岁以内的孩子都不建议去看3D电影。有的国家已经立法禁止低龄儿童观看3D电影。即使是7-8岁的孩子注意力也至于15-20分钟,动辄长达2个多小时的电影,对孩子的眼睛来说是个很大负担。
 
2.谨慎购买激光类玩具
 
就拿激光笔来说,与普通灯光或手电灯光是散射光不同,激光笔的光线属于平行光,即便投射到很远的地方,光斑也很小,这就意味着在单位面积内的能 量值很高。黄斑区是人视网膜色素密集区,更容易吸收激光的能量,所以黄斑尤其容易受到激光热辐射的伤害。黄斑一旦受损,视力就会急剧下降。
 
3.开发孩子智力警惕以伤害眼睛为代价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家长对婴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视,很多0~6岁的孩子每天都在被动或主动地接受大量视觉信息。在这一眼球发育最快的阶段, 长时间处于近距离精细视觉环境中(如看电视、画画、学电脑等),孩子的眼睛会从远视状态(起始发育状态)向正视乃至近视(发育过度状态) 发展,如果未及时配镜矫治和改善视觉环境,就会促使近视进一步发展。
 
4.劣质太阳镜不可用
 
宝宝眼睛防晒是很必要的。因为宝宝的角膜和晶状体都比成人清澈,所以也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如果不注意防晒,可能损伤宝宝角膜上皮,同时对 视网膜黄斑造成灼伤,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甚至为白内障等眼病埋下隐患。所以宝宝的夏日防晒功夫可不能漏了眼睛防晒这一重要的部分。成人可以戴墨镜遮阳, 但宝宝可不能一戴了之。太阳眼镜最主要的作用是阻挡紫外线,但是劣质太阳镜非但无法屏蔽有害射线,还会损伤眼睛。
 
孩子近视早期通常会有这些表现
 
1.频繁眨眼
 
频繁眨眼可以增加视力清晰度,因此孩子看不清东西时,会频繁眨眼。
 
2.看东西时爱眯眼睛或者歪头
 
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能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可以暂时提高和改善视力。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视力的影响,因此有的孩子在近视早期会歪着头看东西。
 
3.喜欢拉扯眼角
 
看东西时用手向外侧拉扯自己的眼角,可以出现同歪头、眯眼一样的效果。因此,孩子看不清时也喜欢这样做。
 
4.看东西时眼睛与东西贴得很近
 
5.说自己看东西模糊或者经常看错人
 
相关文章: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