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成长脚印:在南京和悉尼,我们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录方式
新学期伊始,班主任收回了《我的成长脚印》。这是南京市教育局编写的小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远比当年我的简陋成绩单要高明许多。


然而在过去的寒假中,我一眼也没有看过它。原因很简单,手册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我写的,个别社会实践内容甚至需要由我杜撰。上学期期末,班主任特地通知各位家长说,请家长亲自撰写孩子的学期总结,并QQ发送给她,由她抄写在手册上,以便减轻她的工作压力。

不由非常想念悉尼的“麦当劳”老师。Mr. Andrew Macdonald是儿子在悉尼的班主任老师,中国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麦当劳”,他所带的班级叫3/4A。3/4是三四年级合并上课的意思,A按照惯例截取班主任的名字Andrew的首字母。但是“麦当劳”老师解释说,我们班的A代表着全班都是A等生。孩子们听到他这样一说,都开心坏了。到处宣扬自己在3/4A好幸福。



我珍藏着“麦当劳”老师给儿子写的学期报告。每一个字都读过好多遍,并曾不厌其烦地翻译给家里的长辈们。这才是孩子的“成长脚印”呢!一点一滴记录着儿子在学校的真实自我。

第一学期,儿子以英文零起点插班来到悉尼Glebe Public School小学三年级,所以期末报告上这样写到:“Beining是一个安静的孩子,刚刚开始加入到班级的各项活动当中。他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总是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准时完成课堂作业。他知道家庭作业很重要,所以总是尽可能完成得更好。他提交的作业出类拔萃,我很高兴,一定要强调这一点。在课堂互动方面,他还需要提高自信心,多多参与。对他来说,课堂上的分组学习经常会成为一大挑战。不明白老师的指令或概念的时候,他通常都要依赖同学的帮助。而在明白既定任务之后,他显然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这学期,通过参与每周新闻播报这项活动,他的公开演讲能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还总是主动要求老师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布置更多的作业,获得评价的时候,他可骄傲了!他如此的努力值得表扬。态度端正,Beining。干得好!”



每次阅读老师的这份评价的时候,儿子在悉尼的一段段小事仿佛历历在目,重现眼前。比如他太频繁地询问同桌:“老师在讲什么?”老师特地找我聊这件事,并且提出了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听懂老师的好点子。比如同学们要轮流上讲台进行主题演讲,儿子一个词都不懂,为此哭了好几回,一边抹眼泪一边背英文,最终快乐地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又比如,儿子的数学水平远高于其他同学,于是反复要求老师布置更难的作业,这是在国内从未发生过的奇葩事件。……班主任老师在学期评价中真正做到了没有一字虚言,无论是缺点还是成绩,全部如实反映,并充满对儿子努力付出的肯定。

第二学期,儿子的期末评价已经变成了这样:“在学习方面,Beining的态度非常认真。总是全力投入,不断进步。他对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很尊重,能够认识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每次都能完成。他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还特地花了时间写得十分工整,并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他是一名有能力的学生,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果。在艺术方面,他的创造力很强,对色彩的运用棒极了。在音乐课上,他懂得了乐理,节奏感出众,唱歌十分自信。他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先后参加了AusKick和GotGame这两项学校活动。他的接发球能力都取得了进步,跑步和跳远实力令人惊叹。通过科学课,他学会了如何给生物与非生物分类,给鸟类与兽类分类。很出色,Beining!”




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以及与期末总结一起出炉的各学科细分评语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作为一名悉尼的小学班主任,他每天得花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啊?他对孩子的了解,简直比家长还要全面呢!”

结束一年的悉尼访学之后,我们全家现在已经回到了南京,儿子也回到了母校,顺利升读四年级。上学期末,班主任在刚刚发布完各科“期末综合测评”分数之后,特地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当心啊!你家儿子就要跌到第二梯队去了!”明明是九零后的老师,一张脸板正得就像央视主持人一样。

我感谢班主任的关心和提醒。但是,说真的,我并不着急。这是明摆着的,那么基础的试卷,知识点全部整理过三四遍了,只要差个一分两分,就会掉十名之多。也就是说,全班一多半的孩子,全部都是国外的5A学生。这一分两分的差距,既不能说明能力落后,也不能说明态度落后,只显示了考试当时的偶然因素。我为什么要为此紧张焦虑,并把这种紧张焦虑传递到儿子身上呢?

反倒是在我听说班主任要求家长亲自撰写儿子的期末评价的时候,我深深地焦虑了。我所关心的,是儿子在课堂上,不为家长所知的表现:他喜欢发言吗?他能够当众演讲吗?他能够为班级做贡献吗?他对各个学科,都表现出同样的热情吗?他的学习成果,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能够得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吗?他能够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吗?……在我看来,期末考试成绩实在只是一个辅助的考评标准,更多的评语应该落在日常表现上。

当成年人身在单位HR的岗位时,一定不会仅仅考虑应聘简历中的分数,一定还要想方设法地获取应聘人的日常表现:比如合作能力,比如抗压能力,比如创新能力,比如兴趣爱好,比如业余时间的利用,比如不断突破自我局限的意识……既然如此,为什么小学的班主任工作繁忙到了忽略孩子日常表现的地步呢?

漫长的9年义务学习,就像一场漫长的策略游戏。游戏者既可以把全部精力用于按部就班地一一打怪通关,也可以匀出充足的时间去获取各种装备与技能。要知道,一旦通关之后,再也无法回头获取那项珍贵的装备了。

转载自小花生网友allaresick

在小花生看到这个文章蛮震撼的,国外和国内教育真的是天壤之别,国外的老师放大的是你的优点和鼓励,国内老师是敷衍和要求你要成为第一名。不知道这个是个体现象还是什么,可能国外这样的老师也是不多见的,我这样安慰自己,因为我听到的国内老师真的就是一份工作而已,小孩在学校吃不吃饭也不管的,只要不饿死就行,小孩的评语和手工作业真的就是家长了来协助完成的,这样还有什么教育意义,还不如不做呢?大家说呢?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ellagan  评论于  2016-3-4 09:39:59
看贴回帖是美德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sunnygirls88  评论于  2016-3-5 18:26:41
现在国内的现状哪里看孩子平时细节表现,只在乎成绩,因为成绩跟他的业绩挂钩,对于国内老师来说,教书和普通职员一样,都仅仅是一份工作罢了。
体检报告;银行
ybgba  评论于  2016-3-23 12:26:15
不错不错 谢谢分享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