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玉爸爸  发表于 2015-1-20 14:10:43| 5051 次查看 | 28 条回复
作  者:    余朝华

【本书简介】
很早之前我就开始构思来创作这本书,我从自身教育总结出一些相对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书中每一个小章节都有实例剖析,最为实用的是在每个章节的尾声都详细罗列出了亲子教育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一目了然、方便实用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教育方法。

懂礼貌的孩子,人见人爱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微笑是沟通时最好的表情,这是爸爸妈妈们都知晓的道理。那么,您注重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了吗?您的孩子是不是人见人爱的乖宝贝呢?
  相对来说,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这会使我们的"小天使"更招人喜爱,更易融入社会。而且,培养一个懂礼貌且彬彬有礼的孩子,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那么,让我们一起阅读这个关于礼貌的小故事吧,看看礼貌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
  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
  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
  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喝酸奶呢?"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米雅笑着说:"妈妈,我想喝酸奶。"
  "说得还不对。"
 "怎么又不对了?"
  "你要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请您帮我拿,好吗?'"
  米雅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妈妈才去拿了酸奶。
  等米雅喝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妈妈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
  米雅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喝完了!"
  妈妈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
  "哦,还要说声谢谢?"
  "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这位母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
  或许,现在仍有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失礼"而头疼。周末,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对女儿说:"快向叔叔和阿姨问好啊!"但女儿只用眼角的余光轻轻地瞟了一眼满是期待的母亲,随即,就转身回自己的房间了,留下尴尬的父母与客人。

  如此失败的教育范例,看了真让人心寒。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已有 1 人打赏爱币 收起 理由
爱贝妈妈 + 200 亲!给你一个大红包,拿去买糖吃吧!

总打赏: 爱币 + 200   查看全部打赏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1:07
传统美德:孝敬父母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也是众多情感中最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种情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们的教育前提。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传承孝顺的美德。可是现在的"新一代",为什么将这种观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错呢?怎样让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
  首先,我们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样孝敬父母的,看看这一美德在那个时代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亲尝汤药"的故事。可是,对于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我们再也找不出如此的范例了。不好的例子倒是举不胜举,比如吃饭时,孩子爱吃的,全家人都不准吃,只能由"小皇帝"自己品尝,独占独享。
  吃过饭后,孩子放下碗就跑去玩了,全然不顾餐桌上的一片狼籍,更不要说帮着爸爸妈妈收拾碗筷了。父母的百般呵护、细致入微,换来的只是孩子的理所当然,凡此种种,都让我们忧虑。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叫楠曦的小朋友,她又有怎样的小故事呢?
  楠曦今年10岁了,爸爸妈妈对她宠爱有加,楠曦虽然很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去心疼他们。每天晚上,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楠曦还硬要父母陪她玩"骑大马",边玩还边催促着做晚饭。
  楠曦的爸妈经常为此而感到伤神。他们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宠爱让楠曦丧失了孝敬父母的意识。
  于是,楠曦的爸妈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楠曦的这种意识。
  有一次,楠曦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碗筷。若放在以前,妈妈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这一次妈妈痛快地答应了楠曦。第一次洗碗筷,楠曦感到十分费劲,力气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气小了,怕洗不干净。
  楠曦这时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刷锅洗碗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脏的碗筷,也是很累的。"楠曦听完后,想了想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来洗家里的碗筷吧。"
  妈妈听了楠曦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立即夸奖楠曦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楠曦高兴地笑了。从此以后,楠曦变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一些家务。对于自己的爸爸妈妈,楠曦也懂得关心与体贴了。
  其实,孝敬父母不是单一的习惯问题,它也体现出一个孩子能否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们作为家长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后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那么,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别,尊重父母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没有处在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上:要么就是疼爱过度,要么就是过于严厉,不左就右,很难权衡。
  为了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只有将这个平衡点维持在最好的位置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能合理平稳地发展。孩子应该在我们的帮助与指导下生活与学习,而不是被父母完全掌控。
  我们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独立的空间,孩子才有思考的余地。否则,只是按父母的吩咐行事,就变成了我们跟孩子要孝敬,而不是孩子主动孝敬父母了。
  ■让孩子了解养育的辛苦与不易
  现在的孩子,多数不知道父母赚钱辛苦,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太小,与他们沟通工作上面的事情完全是天方夜谭。因此,孩子想要什么就给钱去买什么,不想掏钱的时候,就训斥孩子,这样的举动并无益于我们维持父母形象,也让无辜的孩子成了"牺牲品"。
  为了让孩子更合理地消费,让他们知道养育的辛苦与不易,我们应该适时提起自己工作上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赚钱辛苦,不能一看见喜欢的就向爸爸妈妈要钱去买,不买就闹。这样,既恢复了孩子的知情权,也能让孩子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从心里产生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日后,当孩子再次看见喜欢的东西想要购买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赚钱不易,会思考完毕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从生活小事开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我们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做到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而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我们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从幼年时期开始培养孩子。比如饭后要求孩子主动收拾碗筷、自己的小衣服可以自己洗涤、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等等。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包办,而应该给孩子发挥的机会。孩子经常锻炼,自然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当然,一切不能操之过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个性特点来具体引导、耐心培养、热情鼓励。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一举两得,我们做父母的何乐而不为呢?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我们一直因为孩子对自己的恶劣态度而感到困扰不安,那么,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否就有良好的态度呢?孩子的好习惯是我们培养的,那么,孩子的坏习惯是跟谁学的呢?答案也是我们自己。
  孩子的模仿力与观察力都很强,我们对待自己的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对我们就是什么态度,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我们就是孩子或好或坏的榜样。
  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要多与老人相处,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长辈。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1:23
乐观开朗,生活愉快
  要想让孩子生活幸福,从小就要教会他们乐观面对人生,乐观的孩子总是能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困难,乐观能使人沉稳冷静,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人生态度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积极的情绪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
  ◎消极的情绪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碍身心健康。
  其实,孩子在进入校门以前,已经开始具有乐观与悲观两种人生态度,而他更偏重于哪一种态度,就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据调查显示,有很多悲观的孩子,其实是受到父母的影响,以至于对人生产生悲观情绪,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乐观面对人生,我们的好态度是可以感染孩子的。此外,在早期教育中,我们要多用鼓励、支持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于他们确立自信心、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或许,有许多爸爸妈妈仍然没有感觉到乐观与悲观到底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那么,看看下面这个外国小故事,我们就会知道,因为态度的不同,孩子们会对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位父亲准备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进行"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太过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悲观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
  过了一会儿,乐观的孩子得意扬扬地向父亲说:"告诉你,爸爸,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又过了一阵子,父亲送给两个孩子每人半瓶饮料,悲观的孩子没有喝,因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而乐观的孩子拿起半瓶饮料特别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
  这就是乐观与悲观带给两个孩子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因为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而对不同或相同的事物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与判断。
  其实,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仍会有人觉得幸福与满足,而有人觉得不幸与沮丧。可是,幸与不幸,都是人们个人的看法而已,并没有客观的因素存在。
  但值得肯定的是,保持乐观态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会比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终日抱怨的人,往往也是人生的悲观者。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呢?学校的教科书里可没有教孩子怎样保持乐观,于是,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我们做父母的身上。而孩子的乐观态度,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我们遇事能够乐观处理,孩子就会模仿我们的处理方式。
  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身旁鼓励并支持他。那么,具体到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习惯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爸爸妈妈们提供参考。
  ■维系好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
  我们是孩子的大朋友,孩子只有在最初能与我们好好相处以后,才能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所以,应该怎样待人接物,都是我们教给孩子的。
  ■将决策权还给孩子
  从小过于拘束的孩子,总是处在自卑的情绪中。而将决策权还给孩子,能使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想法,只有善于思考的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为孩子调理心态
  每个孩子都有开心与失落的时候。当孩子开心时,我们可以分享他的快乐;当孩子失落时,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辅导,从而帮助他们走出痛苦。只有心里充满阳光的孩子才是乐观的孩子。
  ■让孩子消除过多的"贪念"
  大部分孩子拥有太多的物质占有欲,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要,得到了就满足,得不到就失落。这一切会让孩子认为幸福就是得到喜欢的玩具,使他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适时提醒孩子:不要过于要求父母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1:38
讲究卫生身体棒
  讲究卫生是一个孩子在涉世之初就要养成的好习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孩子的健康问题。
  一个健康的孩子一定是讲卫生的,而那些爱生病的孩子,在卫生习惯上,往往都存在着一些小问题。所以,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可爱,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的。
  盈珊的妈妈是一位医生,因为职业的关系,她特别注意培养女儿的卫生习惯。妈妈跟盈珊说:"要做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首先,盈珊要从饭前便后洗手做起哦。"
  盈珊问妈妈:"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
  妈妈告诉她:"因为双手每天要碰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很多细菌,要是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饭时把细菌吃进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
  所以,每次盈珊洗手时,妈妈都为她准备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盈珊容易拿到的地方。妈妈还教会盈珊洗手时把袖子挽起,手心、手背都洗干净。最后,妈妈还会耐心地给盈珊作一遍示范。
  于是,盈珊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洗脸、洗手。特别是吃饭前,再也不用妈妈来提醒,盈珊会主动去洗手,打肥皂,把手擦干。现在,盈珊已经完全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看来,盈珊在妈妈的监督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过,不要羡慕了,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很讲卫生,只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洗手、洗脸
  细菌总是容易附着在孩子的手上、脸上。不爱洗手的孩子吃到细菌会肚子疼;不爱洗脸的孩子,总是脏兮兮的,一张"花猫脸"。只要孩子能够勤洗手、洗脸,既有利于健康,又白白净净,招人喜爱。所以,不管孩子怎么抗拒,我们都要督促孩子每天按时洗手、洗脸。
  比如早晚出门、外出回家、饭前、便后都要做到及时洗净双手和小脸蛋。
  ■刷牙、漱口
  宝宝2岁时,可以用凉开水漱口;3到4岁时可以让他在饭后漱口;当孩子开始学刷牙时,要坚持早晚各一次。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姿势,以此来保护牙齿,预防龋齿。
  如果孩子拒绝刷牙,那么龋齿会让孩子寝食难安,从而影响到孩子对营养的吸收,直接阻碍了宝宝的茁壮成长。由此可见,不爱刷牙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洗澡、洗脚
  许多孩子都喜欢洗澡,他们觉得洗澡时可以玩水。但洗澡的目的是为了清除身上的污垢,可是孩子们的嬉戏却丝毫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这时就要爸爸妈妈陪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洗澡。
  不能任由孩子自己在水里玩耍,然后就算沐浴完毕了。如果一直不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澡方法,孩子对于洗澡的认识永远只停留在玩水的阶段。
  除了洗澡,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在睡觉前养成洗脚的习惯。夏天应该天天洗澡、换衣,其他季节也应定期洗澡、洗头、勤换内衣裤。
  如果孩子不爱洗澡,那么肯定是气味难闻,会被别人疏远,而且,不洗澡身体就会发痒。这些不好的结果,我们都要告知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不讲卫生的后果是什么。孩子们认识到事情的危害性,就会自觉讲究个人卫生了。
  ■提醒孩子勤理发、勤剪指甲
  许多孩子不喜欢理发、剪指甲,他们认为那样会很痛。而指甲长了,很容易藏污纳垢,特别不卫生,也容易抓伤皮肤。我们应该定期给孩子修剪指甲,即使孩子拒绝,也要进行。特别是爱"吃手指"的孩子,指甲里的细菌更是"要命的杀手"。
  ■擦鼻涕
  我们给孩子擦鼻涕时,动作要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等孩子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要为孩子配备一条小手绢,教会孩子勤擦鼻涕,讲究个人卫生。
  其实,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引导与监督的。我们在教会孩子正确方法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继续保持下去。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讲究卫生成为孩子的一种好习惯。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1:53
孩子"吃手指"就会肚子疼吗
  吮吸手指几乎成了现在孩子们的标志性动作,闲来无事,孩子们就会习惯性地把手指放进嘴里。任凭爸爸妈妈批评,甚至打手,孩子们就是改不掉这个危害健康的坏习惯。那么,孩子为什么喜欢吮吸手指呢?其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原来,孩子吮吸手指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当孩子处在无聊、焦躁中时,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习惯性地吮吸手指。看来,孩子的不良习惯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关。
  其实,在婴儿时期,孩子最直接触碰到的就是自己的双手。一旦孩子第一次把手放进嘴里时父母没有阻止,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在他们思考问题或者情绪焦虑、有饥饿感时,就会不自觉地吮吸手指,习惯也由此生成。
  邻居家有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名叫蕊鑫,是个安静而温顺的小姑娘。可是蕊鑫的妈妈发现十多岁的女儿"吃手指"!每次,妈妈喊蕊鑫的时候,都发现蕊鑫正在"吃手指"。
  开始,蕊鑫的妈妈并不在意,每次看到小蕊鑫"吃手指",只是批评她几句,或者把蕊鑫的手拿开。可是,近些天妈妈发现女儿的手指已经被她自己吮到发红,有的已经破了皮或者表面发白。看来蕊鑫爱"吃手指"的毛病已经形成习惯了。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蕊鑫有时会肚子疼,疼得她掉眼泪。妈妈为蕊鑫买了打虫药,打出虫子后,蕊鑫才恢复了健康。妈妈左思右想,孩子肚子里的虫子是从哪里来的呢?罪魁祸首就是蕊鑫吃进肚子里的细菌。
  对爱"吃手指"的孩子,我们可采取以下办法帮他们改正这个坏习惯:
  ■找出孩子爱"吃手指"的真正原因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孩子吮吸手指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改善孩子的心理环境,是我们根除孩子坏习惯的首要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给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如果发现孩子有爱"吃手指"的坏习惯,我们要耐心地劝说并帮助孩子纠正,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要训斥或责骂孩子。
  ■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让孩子戒除"吃手指"的最好办法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安排他关注外界事物。如果看到孩子又在"吃手指",我们要以温和的态度,将孩子的手从嘴边拿开。此时,不要再说什么,继续做手上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若发现孩子"吃手指"的行为有所减少,我们就要及时表扬。
  ■消除孩子对坏习惯的印象
  孩子"吃手指"是习惯性动作,如果我们每次都因为此事而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对这个坏习惯记忆深刻。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减少对"吃手指"的记忆,直到慢慢忘却。当孩子焦虑或烦躁时,父母要教会他们用别的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2:07
挑食、偏食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挑食、偏食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坏习惯。越是可口的饭菜,他们似乎越能挑出其中的不足。再丰盛的饭菜,也只是随便挑几口自己喜欢吃的,不喜欢吃的就一口都不吃,任凭爸爸妈妈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
  现在的孩子在饮食上主要存在几个不好的表现,比如喝调和的饮料,而不喜欢喝白开水;喜欢吃零食,却不爱吃大米饭;过于依赖糖果,总是大量进食。这样就造成了孩子虚胖或者营养不良,甚至引发"头大身小"的症状。
  广告商大肆宣传各种针对孩子研发的营养药片,而这些营养本该是孩子在食物中摄取的。正是因为孩子们饮食习惯不好,因此需要买药来补,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不光身体虚弱,连精神面貌也不够饱满。
  孩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一旦形成,很难纠正,爸爸妈妈更不忍心去纠正孩子,于是恶性循环由此而生。每天吃饭,父母端着碗,跟在孩子后面追,仿佛一幅生动的"猫和老鼠"的画面。孩子不好好吃饭真成了让爸爸妈妈特别头疼的一件事。
  年幼的宝妮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但是宝妮最讨厌吃豆类食品。有一次晚饭,宝妮的妈妈炒了豆角,因为豆角里面有豆子,所以,宝妮拒绝食用。为了让女儿得到均衡的营养,妈妈下定决心非要让宝妮把那些豆角吃下去不可。
  可是,不管妈妈怎么劝说,软硬兼施,宝妮就是不肯吃。只是坐在那里愤愤地掉泪,豆角还是原来的样子。
  最后,爸爸生气了,硬是把一筷子豆角塞进了宝妮的嘴里,但是,宝妮不肯把它们咽下去。一直到睡觉的时候,宝妮竟然还含着那一口豆角。
  第二天早晨,妈妈在宝妮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小堆昨天的豆角。爸爸妈妈都很困惑,宝妮怎么会如此倔犟?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孩子都像宝妮这么倔犟。但确实有许多孩子会在吃饭问题上同父母较量一番,这是一场他们很喜欢玩的游戏。
  即使再小的孩子,只要是他不想吃的,我们用尽各种办法也是毫无用处的。长久以来,爸爸妈妈都在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法,但都无济于事。
  很多孩子,平时特别乖巧,可一到吃饭时间,就让人头疼烦躁,到处跑不说,还喜欢把嘴里的食物到处丢,爸爸妈妈只能弯着腰跟在后面边捡边训斥。最后,往往以父母体力不支而告终,孩子真正吃到嘴里的饭却没有几口。
  很多孩子都有偏食的坏习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挑食、偏食。而这些孩子往往胃口不好,身体瘦弱,吃起零食却是毫不忌口。当我们辛辛苦苦为孩子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饭菜时,孩子却说他已经吃零食吃饱了,我们的心情会是多么糟糕呢。
  更让我们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问题,不能均衡进食,营养就不能全面到位,最终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看来,小小的饮食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尽快纠正孩子饮食上的坏习惯。
  其实,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有时候,我们不爱吃什么,就不经常做什么。偶尔的一天,这个新鲜的饭菜品种突然出现,孩子就会无法接受。又或者,我们爱吃什么,一日三餐就全是什么,这样特别容易让孩子厌恶某一种食物。
  所以,孩子的好习惯是我们培养的,坏习惯也是我们帮他们养成的。当然,有的孩子有厌食症,这是父母无能为力的事情,应该尽早带着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与恢复。
  为了帮助孩子纠正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我们为家长提供了以下方法: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不吃什么、什么菜不好吃等等
  ■做菜时要注意烹调技巧,尽量让饭菜可口美味
  ■不可娇惯孩子,不能一见孩子不爱吃什么,以后就不再做什么
  ■不要和客人说自己的孩子不爱吃什么,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挑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要用强制的方法逼孩子吃某种不喜爱的食物
  ■要积极启发孩子对各种食物的兴趣
  ■在孩子胃口好、心情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纠正饮食上的坏习惯
  ■减少孩子的零食量,让他们少喝冷饮等刺激肠胃的饮料,这样才能增加孩子的食欲
  ■对于难以纠正坏习惯的孩子,我们要耐心引导,持之以恒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2:23
不做赖床的"小懒虫"
  每天早上孩子赖床真是让爸爸妈妈颇为烦恼。自己早早起来喊孩子,可是每次都要闹得很不愉快,孩子才会慵懒地从床上下来,不紧不慢地穿衣洗漱。忙了一清早做好的早餐,往往因为孩子的贪睡而无人问津。孩子爱睡懒觉,真是让人头疼的一个大难题。
  叶威读四年级了,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非常听爸爸妈妈的话,全家老小都喜欢他。然而最近妈妈却发现小叶威开始变得爱睡懒觉了,经常是快要迟到了,才不得已穿衣服起床,早餐也来不及吃就夺门而出。
  妈妈感到疑惑,以前叶威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于是,妈妈开始留心叶威的言行举止。
  终于,妈妈找到了孩子变化的原因。原来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一个长跑队,叶威被选上了。于是,他每天要参加学校长跑队的训练,由于长跑运动体力消耗大,叶威的身体疲劳极了。
  搞清楚了原因,妈妈首先与学校取得了联系,一起为叶威安排了合理的运动时间。同时,妈妈也在积极鼓励叶威坚持锻炼。除了在饮食上为儿子添足营养外,妈妈还为他买了一个小闹钟。经过共同的努力,叶威终于又回到了以前早睡早起的好状态。
  看来,孩子赖床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关键是找到赖床的真实原因。如果,任凭孩子晚睡晚起,这样下去只能形成恶性循环,永远找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赖床的坏习惯也就无法从根本上纠正了。
  其实,孩子喜欢赖床除了身体原因以外,还包括许多心理原因。解决孩子爱睡懒觉的坏习惯,我们应该让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
  孩子还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孩子健康的保证,孩子在休息时间内能很好地长身体。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比如半岁前婴儿每天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
  ■午睡必不可少
  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午休的时间,认为午休是可有可无的。其实,午休对孩子来说也至关重要。时间不必太长,过久的午休会影响到孩子晚上的睡眠质量,但是缺少了午休,孩子又会一下午都无精打采。所以,为了让孩子拥有充沛的精力,我们应该考虑让孩子进行适当的午休。
  ■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现在的孩子,作业多,学习压力大,娱乐项目丰富,因此,很容易把握不好时间。计划好的时间安排,到最后都无法实施。于是就出现一连串问题:睡觉时间不定时,吃饭时间不固定。这样就形成了杂乱无章的作息安排。
  我们必须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调节自己的生物钟。当孩子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时,学习效率就会相对提升许多,也更能避免孩子染上懒散的坏习惯。
  ■叫醒孩子起床也要把握时机
  有时候,孩子喜欢赖床,其实是他们正处在深度睡眠中,被爸爸妈妈硬拉起来,当然觉得不舒服,所以就喜欢赖在床上再适时休息一会。
  针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应该把握好喊孩子起床的时间。不能因为怕孩子赖床,就过早地喊他们起床,这样孩子的休息时间不充足就无法做到精神饱满,他们甚至会对爸爸妈妈的这一举动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做得好,我们要及时鼓励
  不要因为孩子赖床,我们就大声训斥孩子。如果孩子每天起床后面对的都是父母的批评,那他以后会更加讨厌起床了。
  我们应该耐心对待孩子,当孩子起床时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也要为孩子们准备好丰盛的早餐,这样持之以恒,孩子就能很自觉地起床了。
  ■如果孩子表现不好,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惩罚
  孩子年龄太小,自制能力差,需要爸爸妈妈督促和指导,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进入校园后,仍旧不能做到早睡早起、自己起床,那么,父母就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了。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2:39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说明了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健康的体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有了健康才可以去拥有一切,而失去健康,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注重素质教育与书本教育的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孩子的健康问题。
  现在的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但是孩子的体质却大不如前。与其说孩子太娇贵,还不如说是孩子的身体缺乏锻炼。
  而实践告诉我们: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锻炼可使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强。身体强,学习起来也有能量基础,效率也高。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某些良好的道德和品质。
  或许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过快,运动空间太小,能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的孩子少之又少。这让我们很为孩子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就应该在他们年幼时打好坚实的健康基础。所以,我们身为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灵鑫今年19岁,刚刚进入大学校门。从小,运动就一直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灵鑫现在身高1.75米,身形苗条健美,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在很多女孩儿都热衷于减肥的今天,灵鑫根本无须节食,让人羡慕的身材穿什么都漂亮。灵鑫说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从小坚持锻炼,家庭环境对自己养成运动的习惯起了重要的作用。
  才7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就带灵鑫参加了一次家庭游泳活动。活动不仅有意思,也让孩子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到灵鑫1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带她到儿童游泳馆去玩了。小灵鑫似乎天生喜欢玩水,每次一到水里就显得特别开心,尽情地跟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小伙伴嬉戏。
 灵鑫的父母都很热爱运动,他们喜欢打乒乓球,希望乒乓球能成为一项家庭活动,这样全家人就都能享受这种运动了。于是他们去打乒乓球的时候,尽可能带灵鑫一起去。他们不强迫女儿,也不给她过多指导,就简单地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打球。这样下来,到灵鑫四五岁的时候,她的乒乓球已经打得像模像样了。
  灵鑫6岁的时候,看到电视里小姑娘的体操表演,就又对体操产生了兴趣。妈妈积极支持,每个周末都带灵鑫去参加健康俱乐部的体操课。灵鑫学得很认真,而且特别有天赋。父母还常常和灵鑫一起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通常,灵鑫和妈妈会支持服装漂亮的比赛队伍,而爸爸则为他喜欢的运动队加油。
  为了鼓励女儿练习体操,爸爸妈妈有时候会给孩子录像。小灵鑫喜欢看录像里的自己,看来父母把体操练习变成电视演出让灵鑫来了不少精神,而且,这样做也帮助灵鑫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他们还把录像带寄给了远方的奶奶。
  在成长中灵鑫从来没有停止过锻炼,长大后的灵鑫,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也很聪明,而且,抗挫折的能力也较强。即使偶尔成绩不理想,她也不会垂头丧气,而是依旧对自己充满信心。
  灵鑫说,她对体育锻炼有着深厚的感情,运动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能够自觉抵御不良行为,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
  培养好的运动习惯对孩子来说是受益一生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呢?
  ■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
  孩子们都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所以,他们一旦对某一种体育锻炼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其中。我们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可以先从一些和运动有关的小游戏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热爱运动的习惯。
  ■教会孩子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巧
  我们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并且教给孩子科学锻炼的方法与锻炼技巧。因为,错误的运动姿势非但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还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得不偿失。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等特点来制订运动计划
  根据不同孩子的体制来制订适合自己孩子的运动计划,强度要适宜,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可盲目从众,也不可过于剧烈。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适宜多做一些较为缓和的、活动性比较强的运动,而不宜做用力过大、负重的运动项目。
  ■只有坚持锻炼,才能有所收获
  体育锻炼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帮助孩子制定锻炼计划后,要积极督促孩子天天坚持,并尽量同孩子一起参加到锻炼中来,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才更容易坚持下来。
  ■要站有站样,坐有坐相
  在孩子坐着看书、写作业或看电视时,我们应该要求孩子采取正确的姿势,不能弯着腰、驼着背,也不能随意歪在凳子上。因为,不正确的姿势会引发孩子脊椎骨弯曲,影响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正确的站姿是:头正直,胸稍挺,腹微收,两臂下垂,两腿自然伸直,脚跟靠拢,脚尖分开。
  ◎正确的坐姿是:躯干保持挺直,两肩摆平,眼向前平视,两小腿与地面垂直,两脚平放地上。阅读、写字时,身子不能歪斜,不能趴在桌子上,胸要离桌沿一拳的距离。
  ◎正确的走姿是:走路时身体保持正直,两眼正视前方,两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过渡到脚掌着地,保持平衡,不能上下颤动或左右摇摆。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2:56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够独立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一个环节。
  不能做到生活独立自理,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并不具有竞争力,一旦脱离了父母的扶持,孩子将惊慌失措,不能将生活正常进行下去。因为,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意识,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迟早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
  在父母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因过度娇宠而任性、蛮横、自私、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长大成人的,更不要说成才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读后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泳涛上高中了,但是要住宿,这可愁坏了他的父亲。不为别的,就为泳涛每天起床这件"天大"的事儿。
  泳涛他爸还真有办法,自己不能每天跑几十公里路来把泳涛从被窝里拽起来,就把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泳涛的室友。每天起床的时候由室友喊泳涛,喊不动就用推的。泳涛他爸也不让人家小同学白干,还按月给那孩子发工资呢。
  看来泳涛他爸也真是没有办法了,钱都用上了。但要比起谁更溺爱孩子,下面这位老爸则做得更绝,他不仅不惜金钱,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与尊严。
  学校组织学生去远足旅行,也就是几天的光景。可是,张晓航的爸爸却给老师写了一张条子,谎称晓航身体不舒服。老师又亲自去问张晓航,晓航说了实话。没办法,晓航爸爸只得让孩子去了。
  于是,晓航就背着爸爸给准备的熟鸡、肉、水果、罐头、香肠、巧克力、饮料……全副武装上路了。这还不算,晓航他爸还特意请了假,骑车远远地在后面跟着学校的队伍,怕晓航坚持不住。
  到了晚上老师去查铺,发现床底下有一个大活人,吓了一大跳,定睛一看,原来是晓航他爸钻在床底下。这位老爸说:"晓航没在外睡过觉,怕他翻身掉下来,我在这儿等着接他呢。"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竟然已经发展到了如此的程度,真是让人感到心酸又无奈。可是,父母如此用心良苦地对待孩子,换来的结果却往往让我们失望至极。一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又怎么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博得一席之地呢?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算长大成人,也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脱离了父母为其布置的温室,就会立刻枯萎,难以成事。
  父母的爱子之心固然重要,可是我们并不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毕竟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只顾眼前孩子能舒服享乐就行,当我们离开孩子的那一天,孩子就会丧失生活的能力,就要向幸福生活说再见了,今天的溺爱就是为孩子的明天埋下受苦的种子。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通常,孩子到三四岁时,已经萌发出自信心和独立性,很多事情他们都要试着独立去做。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及时鼓励孩子锻炼自己生活的基本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建议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父母对孩子不能溺爱,不能娇惯
  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直接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家务管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然,这样的家务劳动可以和父母一起做,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劳动精神和家庭观念。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不要包办
  比如穿衣服、整理床铺、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等,一定要他们自己完成。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做不好,没关系,关键在于练习和尝试。
  ■对于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
  我们可以一边提出要求一边进行指导,以赞扬和鼓励为主。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信任的态度,尽量不去干涉或阻止,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然后,我们再给孩子以鼓励。要知道,自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恬玉爸爸  评论于  2015-1-20 14:13:11
整齐摆放自己的私人物品(1)
  每个孩子的房间都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相同的特点就是脏、乱、差。有的孩子总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爸爸妈妈弯腰跟在后面收拾都来不及。而这些行为都不是天生的,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
  一般来讲,孩子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果我们再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那么日后,孩子会一直保持乱扔东西的坏习惯,成年后独立生存的能力也会很差。
  孩子故意乱扔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东西扔在地上会有响声,会变形,孩子喜欢寻求这种刺激。
  ◎孩子喜欢乱扔东西来引起父母与其他人的注意。
  比如孩子扔了玩具,父母一定要来管,一边替他把玩具放回原处,一边还要说教,偶尔还会打几下,这样孩子就觉得自己被注意了,比无人理睬要好得多。
  如果,懂事了的孩子依然没有整齐摆放物品的意识或者习惯,我们就要硬性采取措施来帮助孩子树立这种意识,帮他们养成生活的好习惯。
  嘉蒂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应该懂事了。可是她有个要命的坏习惯,就是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喜欢把书包、鞋、外衣扔到起居室的地板上,弄得整个房间一片狼藉。虽然嘉蒂偶尔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
  对此,妈妈试过很多方法来纠正,但无论是提醒、责备、惩罚,都无济于事,嘉蒂的东西仍旧安静地堆在地板上,一切说教都毫无效果。
  一天,嘉蒂妈妈终于看到了嘉蒂走过起居室而没有扔东西,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嘉蒂,并感谢她的体贴、懂事。嘉蒂刚开始时很吃惊,但很快她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她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肯定与表扬。
  至此以后,嘉蒂就尽力去这样做,而妈妈也记着每次都对嘉蒂表示感谢。慢慢地,嘉蒂乱扔东西的坏习惯竟然改过来了。这一切美好的来临,只因为妈妈那个鼓励的拥抱。
  孩子坏习惯的养成总是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孩子改掉这些陋习。许多父母也明白这一点,可是却苦于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有的爸爸妈妈也是极其没有耐心的,一旦孩子犯相同的错误,爸爸妈妈就会打骂孩子。
  像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纠正坏习惯,相反,还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帮助孩子纠正乱扔东西的坏习惯呢?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不理不睬,装作没看见
  孩子喜欢将自己的物品随便摆放,那我们就随他去,不理不睬,装作没看见。等他要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我们再帮他收拾,放回原处。只有对比之后孩子才会明白,把东西摆放整齐才是最好的选择。
   ■把"坏行为"变成"好行为"
  如果,孩子确实改变不了自己乱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稍作纠正。比如在孩子经常乱扔东西的角落,放置一个物品收纳箱。这样,孩子可以将物品堆放在箱子里,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养成好习惯了。
  ■告诉孩子,物品摆放要有秩序
  许多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小,他随便乱扔物品,我们跟在后面收拾一下就好了,却没有明确告诉过孩子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物品用完了,要放回原处,下次再用,就能马上拿到"这个简单的道理。
  ■经常同孩子一块儿整理房间,整理好了,一块儿欣赏
  只有我们与孩子共同进行家务劳动,收拾他们的小房间,孩子才会觉得开心,才愿意去做家务。任务完成时与孩子一同欣赏劳动成果,鼓励孩子继续保持。
  ■表扬要及时
  爸爸妈妈的表扬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很在意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一句表扬就能激励孩子继续保持好的习惯,所以,哪怕孩子的进步只有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进行表扬。
  ■我们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家中随时都要收拾得干净、整洁。在一个温馨整洁的环境中,孩子是不好意思打破这种宁静的,他们在乱扔东西之前,会三思而行。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