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全国广大汉族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另一方面又笼络汉族士大夫和一般知识分子,为巩固清政权服务。清朝的文教政策,同样体现了压制与笼络兼施的政策。如清王朝建立不久,就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并把它作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在学校教育中,清政府则强令以理学为基本教材,并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8 J x {7 p& O' |' o 清朝的学校教育$ c8 N! n% A L" p: Z
清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上承袭了明代的旧制。就官学而言,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此外,还有私学和书院。/ v. {. @7 ~, {# \- J6 w% a
清代的官学体系基本上与明代相同。只是由于掌握政权的民族不同,在具体设置上也有些变化。 ) Q/ r- n$ r: T. l) d9 p
(一)国子监
) }/ q3 G; U. w4 R 清代的中央学校也为国子监。大概是为了管理和教学的便利,国子监在监官设置上,对明代作了一些改动,除特设一个管国子监大臣总管国子监的一切事务外,在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典簿的设置上,都是满族、汉族各设一人。学生来源也因民族范围的扩大而有所变化。其他比较大的不同有: ! m. e# G6 j9 A+ _
其一、国子监下再设八旗官学、算学,另有琉球学馆和俄罗斯学馆,招收留学生,但不常设。八旗官学包括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八学,各设助教和教习,其中助教:满族2人、蒙古族1人;教习:满族1人、蒙古族2人、汉族2人,额外汉族2人。学生由满、蒙古、汉族组成,亦因之分为三班,学习内容随本族。
^) v: l5 @* B( s2 I) I: z" w 其二、废除积分、历事法。清初国子监也实行积分、历事法,其基本原理同明代,但更详细。顺治十七年(1660年)罢积分法,康熙元年(1662年)罢历事法,后俱不再实行。
1 f: |8 E/ C/ B/ _, z8 z; d 其三、扩大教学内容。乾隆二年(1737年)根据刑部尚书兼管国子监大臣孙嘉淦的建议实施,令国子监生在学习应付科举考试的内容外,仿照宋代胡瑗的分斋教学法,明一经、治一事。其中所谓“事”指历代典礼、赋税、律令、边防、水利、天文、河渠、算法等实用知识。不过,此法虽在制度上有成文,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 |9 A, E! m- h* s! a$ o (二)中央其他部门附设的教育机构
/ _! d0 D- C7 |$ h' v9 t3 v 国子监外,清中央其他部门还附设有一些教育机构,其相关情况如下: g6 B: K7 S$ s# \- O( `
主管机构 学校名称 始设时间 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 V t, O; i. _, }7 ]
内务府 景山官学 1685年 八旗子弟 满文翻译、汉语、《四书》、作诗 9 G0 e8 H: F1 V6 e0 U. x6 Y' f
鲜咸安宫官学 1729年 同上 同上,外有书法、射击 # d* x) h! C, F ?3 o+ J
蒙古官学 1747年 蒙古族子弟 蒙文经书、蒙文翻译等 ; l1 g1 o$ t3 W" h# X, {" y H$ m
回缅官学 1756年 在京回族学生 回文
3 F) t7 m4 M) ~0 D. I 长房官学 1696年 太监 汉语
4 M! l8 m& G1 t# \: w 宗人府 宗学 1653年 宗室 满文、汉文、骑射 ( k. \5 K7 N8 o' c; f) r* @
觉罗学 1729年 觉罗氏子孙 同上 0 s9 A9 w; Y G- y3 A; \# M
(三)地方儒学
) A" L, `' H( z# Y' g. N 清代地方儒学的设置也与明代相差无几,有府、州、县、卫学。不过,清代地方儒学在管理上同明代有一个很大不同,这就是提学官设立的普及。
! `) M9 J2 q1 e7 [0 c3 L% v% e 清初,各省设督学道,督学道官挑选那些有进士身份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郎中担任。只有顺天、江南、浙江三地设提督学政,从翰林院官中选任。雍正四年(1726年),统统改称学院。学院官负责管理本省的学政事务,任期三年。 # ?+ N! g* J9 O2 O# j, j; C( I! c
此外需要提到的是,清代地方学校教育中有许多有特定含义的名称,往往容易同科举考试的一些名称相混。如:凡有资格参加地方儒学入学考试的人,统统称作童生,又称文童、儒童。地方儒学入学资格考试,叫童生试,又称小试、小考。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叫院试(清初亦称“道试”);由府长官主持的考试叫府试;由县长官主持的考试叫县试。考入地方儒学读书的,称生员,俗称秀才。童生进入儒学读书,称“入泮”、“进学”。生员在学,逢丑、未、辰、戌年的考试叫“岁考”或“岁试”,逢寅、申、巳、亥年的考试叫“科考”或“科试”。 3 j" B1 g2 R8 p0 b+ U F+ Z* N
整体上来说,官学作为国家教育部署的主要成分,它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显然要超过私人性质的教育机构。但是,官学教育中渗透着追求短期功利的行为,其课程设置、考试方法都围着科举考试转,学校在发展上缺乏独立的指导思想,则显然不是教育发展的最有价值的方面所在。从这一点来说,不仅是清代,从汉武帝建立太学时起,中国的学校就从未在精神上得到健全的发展。2 u: G, o# K$ b# c8 I4 s
社学的功能, x( r; R0 i" h2 F/ _" E. d5 a; Z
清代在顺治九年(1652年)亦令设立社学,每乡一所。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因社学有名无实者多,下令严格审查,不合格的废除。此后因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京城崇文门外设立义学,五城各设小学,所以清代的儿童教育机构多以“义学”相称。而且,清代由官方设立的义学、社学等,国家每年都拨给一定的经费,教师免除差徭,学生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
& j: h% D; {8 H. Y0 S, l2 U 书院的兴衰
9 K9 D: I W- o% ?/ A# g O 入清以后,书院的发展亦先禁后兴。顺治九年(1652年),曾明令禁止私创书院。这一禁令,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 年)下令全国各地兴建书院才真正解除。不过,虽然在此之前书院之禁未开,期间如康熙时代,也不特别限制书院,故也有一些著名的书院被修复。雍正开禁之后,清代的书院飞速发展,但各地设立书院之权却把握在官员之手,并象官学一样,执行官学的办学方针,也获得由国家拨给的经费。 4 j" Z8 {" e/ c6 E; w* T
当然,罟纲虽密,亦有漏网之鱼。如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就是一个以倡导实学为宗旨的书院。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号习斋,是清初颜李学派的创始人(李为李?,字刚主,号恕谷)。1696年受聘主持漳南书院时,曾按照他的思想对书院的办理进行了规划。其中心内容,可以用他写在书院习讲堂上的一幅对联归纳之: 9 Y, Y$ R1 E& r
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
5 i3 h' S3 ]7 |3 r" E 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
, t, p- V) O" N8 A' ~ 意思是:承继孔子的事业,努力实践实行,抛弃唯唯诺诺、空谈不实、寻行数墨、科举无用的旧习;体会当世的需要,攻习致用之学,把握人才优劣、政治安危、学术邪正、国家兴亡的契机。 " V! y/ A E; g6 i) r* D' H; ~
由于不满于当时的学校教育,颜元主张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先秦尧舜周孔的“六府”、“三事”、“三物”教育。所谓“六府”,即“水、火、金、木、土、谷”;“三事”即“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即“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基于这样的想法,他把漳南书院分为六斋:
/ i. h0 ?- O* G: F* O 文事斋:习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 G: @! f8 ?) R8 g# Z! I+ x+ Q+ m 武备斋:习黄帝、太公以及孙吴兵法,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 ( a" `! m, E9 [, l" Y
经史斋:习《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
. _" o6 t# z* {# i& a9 g 艺能斋:习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2 L- Y& d \: b. C
理学斋:习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 S" G( v& O' h4 b! K& o5 Q
帖括斋:习八股举业。
/ v, W/ \- @% Y) h: L9 Q 其中“理学斋”、“帖括斋”的设置目的是:一方面作为比较的对象,以见理学和科举教育非周孔之实学;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当时的科举考试,待将来考试方法改变后,再予取消。
^1 a: ?$ ?9 ^4 P, I3 Y 从六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看出,颜元的教育主张,既不同于当时的学校教育,也与理学家所提倡的教育大相径庭。但颜元还没来得及将他的一系列设想全部付诸实施,漳南书院就毁于大水,天之不从人愿,一至于斯。 7 i0 u& W1 t2 k! x0 Y" }! P
在清代的书院中,还有一些以考据之学为教育内容的书院,著名者有诂经精舍和学海堂。这两所书院虽也反对科举之学,并且在书院中也教授天文地理一类的课程,但主要以追求扎实的做学问的功夫为目标,与颜元的理想是不太一致的。 $ {& M0 B# \3 F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教育改革中,书院被改为学堂。从这时起,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余年、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书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r: K0 L8 U) z5 S" O4 D# n' M
" o: w9 p, c4 t, j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