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igale [博士生]
1544 0
发表于: 2013-11-22 16:00:42
       在我国古代,这样的狼爸虎妈鹰爹可谓层出不穷,那是一个秉承“棍棒下出孝子”的年代,在很多人看来,换个字可能更恰当:“棍棒吓出孝子”。然而,把孩子当小狼崽一样养,扔雪地里跑、往泥堆里推,时不时拿根鞭子鞭策一下,这样的孩子就一定好吗?古代人告诉咱们,那可说不准,这样的孩子也许能成为翱翔的雄鹰,也许也能堕落成歪嘴的八哥。
$ t# i! p* |3 m+ f; U/ d, J8 ~
, k+ ^. {& M! U* ?0 Y# O* U  正面教材:狼爹岳飞4 N/ H% w# i) k2 X9 n
, i% C  T! O8 u( O" Q
  岳云是个苦孩子,他有个名垂千古的爹(一说养父)——岳飞。有传说,岳云的奶奶曾在岳飞脊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自然是看不见自己脊背上的一道道长成疤的训诫,日子久了,皮肉上的疼也就感觉不出来了。不过这四个字却深深刻在了岳飞心里,每当铁马金戈声响起,岳飞的伤疤就一跳一跳疼在了骨髓里。3 ?, b* w0 r. Z% H8 M/ x

& k9 D# r" q8 [; V  这一疼就疼到了下一代。岳云是个苦孩子,虽然老爹没在自己背上用针尖戳出几个口号式的大字,可做出来的事情却比针尖戳还要疼。岳飞对待敌人如同寒冬一样冷冽,对待自己的儿子也绝不是春天般温暖,而是春天里掺着的嗖嗖小凉风。岳云从小就被编进了岳家军里,当了一名童子兵。有个厉害的父亲,岳云自己也不敢放松,天天勤学苦练,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可赞赏很少得到,掉脑袋的威胁却受了不少。
/ O# t. v, t3 [3 s( ~" ^
% D& T- F# \+ n/ o  有一次,小岳云兴致勃勃进行骑马练习,翻过一道道坡儿,动作做得相当矫健,可谁知一高兴就昏了头,马失前蹄自己也翻了下来。恰好这一幕被岳飞看见了,岳飞勃然大怒,狠狠说道:“这都是你平时练习不认真造成的!若今天的你身在战场上,你的小命早没了! ”
3 Z, o5 ^6 m4 T2 B) j) S+ ^
! ^. b+ p3 g) J  岳云瞧着老爹虎狼一般的身躯,嘴唇上下一磕,刚想辩解,就听到老爹大吼一声:“拉出去砍了!”还辩解啥呀,小岳云又羞又怕,眼泪汪汪。旁边的将士们也赶紧劝,岳飞也舍不得斩自己儿子,于是改口说,去去,打一百军棍再回来!岳云就这么生生挨了100下军棍,皮开肉绽。从此,小小年纪的他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子骨儿炼成钢筋铁骨,说大了去抗击敌人,说小了那可不得应付老爹时不时的100军棍吗?0 c- I3 t: \$ T4 }

* d( n1 ~3 y5 G; {0 @  岳飞教育儿子的原则是“小过严惩,大功不报”。 16岁,岳云随父出征,虎父无犬子,岳云打起仗来也是相当勇猛,并且多次立功。要说荣誉也是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动力,可岳云显然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原因无他,就因为他是岳飞的儿子,老爹死活不肯为他请功。有一次,岳飞北伐,孤军深入,被金兀术包围,眼瞅着境况越来越危险,岳飞便命令岳云打先锋,临走没有慈父般的鼓励,岳飞只说了一句话:“你小子要是没完成任务,就回来等着被砍头吧。 ”+ V( p. m" z, _% I
% J0 Y1 p. ^5 v3 S. R5 c$ B
  岳云带着老爹的期盼出征了,当然还带着很少的兵。鏖战、血流成河、负伤100多处,岳云总算完成了任务,并且还杀死了金兀术的女婿。等他兴致勃勃回去后,岳飞只说了一句话:“儿子你得再接再厉。 ”岳飞还把儿子的战功隐瞒了,直到有一天,朝廷知道了岳云的战绩,感动之下准备连升岳云三级,可岳飞说儿子乳臭未干,当不起如此大的荣誉。
7 e% n- c9 K/ m) c2 X. u+ L% j1 h8 w( ^" m7 {" v! b
  当然了,岳云成长得非常健康,主要是岳飞自己以身作则,给儿子树立了榜样,岳云的心理素质也非常强大,又有母亲和祖母温柔的关心,这孩子终于没辱没了他爹的名声。4 l2 N2 X' W4 x

5 _6 P8 `  l$ d/ `1 X2 J5 k  反面教材:凶豹子皇阿玛康熙# I( [) Y* f- Q( E2 Q) r) x: f
6 d, I( u$ w5 I" G' t1 o. n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位爹是喜剧与悲剧集于一体的,估计很多人会说是康熙。老人家年幼登基,铸成了一世功名。然而,到晚年时,却忍受着九子夺嫡的痛苦,儿子们多是多,可有的昏庸不争气,有的心计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有的则恬淡功名懒理政事,康熙可谓操碎了心。然而康熙和别的父母亲不同,他对儿子的教育可是很上心。* K$ l: V* Y1 S+ E0 q( q
9 M/ j6 B. d9 l8 f8 f- H( y
  康熙的儿子们其实也都是苦孩子,康熙在对儿子们的学习上有着强大的控制力,皇子们每天都生活在起早摸黑的读书生活中。
5 D( N' b1 O/ ]9 ?# F9 W2 K+ p
3 ?! u& A& x( a6 B  早上5点以前,天还没亮,皇子们就得进入书房看书了。有的孩子年龄小,到了书房还是迷迷糊糊的。尤其是康熙最疼爱的儿子废太子胤秖,14岁的时候读书对他来说就成了一项恐怖的体力活儿。 5点多钟,满文师傅和汉文师傅相跟着进入胤秖的书房。当时康熙规定,每天早晨,胤秖必须背书背足120遍,少年胤秖就迷迷糊糊开始背诵,背完后还得汉文师傅汤斌过来检查,要是一字不错,那就用红笔做个标记。除了背书,胤秖还得在早晨写几百个大字才算完。
5 P/ R0 [7 E% }. t1 B' x% g9 m1 R; G
  辰时是胤秖最难熬的时刻,因为他亲爱的皇阿玛要来亲自检查他的学习情况了。他亲自督促儿子背书,要是背对了那还好,背不对康熙的脸立刻拉下来了。& L! E$ B  i* `& f8 Y
# K& l' L1 Z- o- i1 q; S, N% Y
  到康熙走了之后,胤秖总算能喘口气,可他的任务还没完,他得写作文一直写到中午,连饭都是在书房直接吃的,师傅们恭恭谨谨陪着一脸疲倦的皇子们吃饭,啥叫食不知味,胤秖一定深有体会,因为在吃过饭后,等着他的还有背诵120遍新课文的重任。好容易下午有节射箭课,可这也不是结束,射完箭,胤秖还得回去学习。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恐怖的父亲又会带着自己的弟弟们来观摩自己读书,顺带抽查。要说胤秖后来很讨厌弟弟们呢,见天地盯着自己看书,还得做父亲口中的为人兄长的表率,胤秖的精神压力很大。" c# ?: {- ~) d+ F' ?

# d: Y" E. j* j: |  胤秖后来表现得一塌糊涂,固然与康熙的宠爱有关,可他兄弟们或多或少的不正常,却彰显了康熙教子的失败。康熙太严格了,如果弄一个不记名投票,他的儿子们保管会一把眼泪地哭诉自己的痛苦。康熙不给人面子,给儿子们做了个坏的表率,也展现了他恐怖的另一面。
% M9 O) U- [4 h& n/ J. P$ F) }& R+ s
6 V( k; T6 B! {! v  Z$ c1 D8 p' @- Q  汤斌学问很大,给胤秖当老师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像个小孙子一样侍奉着胤秖。有一次,他老人家实在熬不过酷暑天跪着听胤秖背书,晕倒在地。康熙知道了,没有责备儿子不给老师们让座,反而专门挑了很生僻的典故来考汤斌等几位老师们。汤斌还算幸运的,徐元梦摊上这位千古一帝可就悲催了。康熙二十五年,瀛台。康熙和儿子们在练习射箭,可徐元梦不善弓箭,康熙来气了,当着儿子们的面就把徐元梦痛打一顿,回去还抄了徐的家,要把徐老爹和徐老妈发配到了黑龙江。为了培养儿子们不论啥情况也不能耽误学业,康熙竟然命令徐元梦第二天拖着半死的身体继续来上课。看到儿子们的奏折文笔太差,康熙就迁怒于徐元梦,让皇子们排成一溜儿看徐老师挨打。
$ d. l- c" T4 {" x) A
( R% O1 i( @9 d  可以说,后来九子夺嫡,兄弟反目,亲人间的冷漠,有很大原因就是康熙的冷漠式教育法造成的。8 R7 F5 y/ v$ D- I* ^, p
5 u& X" Y( R; l
  讲究平衡: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0 d: b( n. Q: @! ]& T0 D' h

- H0 ]6 ?& s7 e  我国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古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是非常严格。清代张履祥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其严者岂必事事皆当,宽者岂必事事皆非?然贤不肖之分恒于此。严者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者姑息放纵,长傲恣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 ”
8 u0 Q0 ^0 ]1 S$ l  o9 p
1 s* r8 U+ E4 ]  O. r  打孩子要从舜说起,舜的父亲就很严格。舜犯了小错,他爹就用拐杖打他,舜就乖乖忍着。而一旦动了大家伙,舜就赶紧逃开了。古语有云:“凡怒子弟,小则骂,大则笞。 ”然而,从很多事例来看,打得太过头了,孩子就容易心理扭曲。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说法,拿鞭子打得那是畜生,不是儿子。
+ R2 K6 N$ Z( T  W, D2 s& q, N6 ]
3 t/ N) b  O0 `- Y5 [
' n, _3 C/ h7 E; V$ J. n  清代史典说:“父母教子,当于稍有知识时,见生动之物,即昆虫草木,必教勿伤,以养其仁;尊长亲朋,必教恭敬,以养其礼;然诺不爽,言笑不苟,以养其信。稍有不合,即正言厉色以喻之,不必暴戾鞭扑,以伤其思。 ”当家里有了个虎狼老爸时,为了防止另一个胤秖出现,家里还得有个比较温柔的妈。《温氏母训》中就讲:“儿子是天生的,非打成的。古云,棒头出肖子。不知是铜打就铜器,是铁打就铁器,若把驴头打作马面,有是理否? ”
$ y. a3 Q7 V7 u* a8 D6 b2 B1 o: G
% L2 U& j* Y& A5 \5 k  古代那位放牛画荷花的王冕心理很强大,王冕小时候很爱读书,他幼年丧父,家里没钱,就给人家放牛,可放着放着就忘了牛,悄悄溜到学舍听别人念书。等回到家时,才突然发现牛儿们还在那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里去了。牛的主人很生气,揪过王冕来一顿打,可打完了王冕还是继续丢牛。王冕有个好母亲,她不忍心强迫儿子,给了儿子很大的自由,既不要求他发奋读书、也不要求他赶紧赚钱。于是王冕每晚去寺庙里坐在佛膝上,照着长明灯来看书,终于成了一代大儒。& V8 p- s) ^+ R7 g( ^

) I) m# I$ R, c$ v  古人很讲究平衡,不论是太极图案还是家庭关系,除了极端家庭,一般父母总会有一个扮演着鹰爹、一个扮演着兔妈,这就是动态平衡。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
# ~" D' Z5 y6 K# a$ M3 o
: m2 |6 X9 g* m; ^3 j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名人堂 名人曾经是怎样被教育的?他们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希望建立这个圈子,透过历史名人,现代名人讲诉他们的教育经历,作为家长我们也能从中有所启示!! 群主: abigale
加入圈子
新手不会玩?快快看这里

推荐爱贝家长圈

家长圈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