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pou  发表于 2013-7-27 14:23:01| 3350 次查看 | 3 条回复
现在的称谓和古代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初中语文中可能会考到古代年龄称谓,看看下面整理出来的古代年龄称谓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是对人的年龄,就有许多不同称谓,对不同人的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称谓,蔚为大观。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称谓,阅读文言文就会遇到困难。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举例: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襁褓—— 不满周岁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如: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幼学:十岁。

  如:《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古代年龄称谓.doc (30 KB, 下载次数: 113)


rauve  评论于  2013-7-27 14:50:04
今日报到
dtgeq  评论于  2013-7-27 14:50:04
楼下,你怎么看?
tjstt  评论于  2016-2-21 15:58:22
谢谢分享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好像又少了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