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发表于 2012-6-15 15:16:12| 5412 次查看 | 9 条回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家长。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使用的教育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和孩子的人生成败。本书以科学的现代教育前沿理念贯穿,向家长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子成功的奥秘,及家庭教育的真正内涵,并结合日常家教普遍的具体问题来阐述、分析,为家长提供了许多科学正确、实际有效的教子方法。该书对家长轻松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难题,教出优秀的成功孩子,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是一本简明、有益的家教类力作。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父母费尽心思,付出千辛万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有的孩子被他们教成了“问题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于是父母们感到痛苦、困惑、茫然。

比利时一家杂志对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最后悔的是什么?”并列出了十几项生活中容易后悔的事情,供被调查者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有63%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不当。有些父母直到多年后,才发现按照自己的模式与经验,并没有使子女成才和受益。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成功的教子经验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作为父母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时候这种不易察觉的影响,也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都凝聚着父母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成功绝非偶然。身为父母,当对比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的差距时,应先看到自己的付出与别人的差距。在孩子的教育上,同样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教育专家周弘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同样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改变。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不仅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还要随时向专家请教,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将科学的家教观念和先进的家教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来,还要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等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孩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将孩子培育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每个父母都应该牢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了解孩子成长的8个关键期

从孩子一出生即根据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结合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和培养,这是每个做父母的天职。这里,重要的是准确抓住时机,并确定教育课题。因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在关键期对孩子施以适当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杭杭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男孩,亲戚朋友都很喜欢他,两岁半的时候父母决定送他去幼儿园,可谁知入园仅仅两天,就被老师退了回来,因为杭杭不能跟小伙伴一起活动,他一刻都坐不住,成了班里的捣蛋鬼。以后父母接连送杭杭去过5个幼儿园,每一次都是不超过3天就被婉言劝退了。经过医生的诊断,证明孩子患了“感觉统合失调症”和智力发育迟缓,跟关键期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有关,需要进行治疗和训练。

1935年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茨做了这样一项实验:刚出生的小鹅,如果最初看见鹅妈妈,小鹅就跟鹅妈妈走;如果看见的是洛伦茨,小鹅就跟洛伦茨走。如果不让小鹅看见到活动的物体,两个星期之后,它就失去了“认母”的能力,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行为了。 洛伦茨把小鹅认母的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人类也不例外。科学家把人类的这种现象称为“关键期”。

关键期是人脑某个功能区域神经网络构建突发生长期,也是人学会某种知识、技能、行为等的最佳时机。人的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功能先发育,哪些功能后发育。如果父母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那些大脑功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得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和汤普生做过一个著名的孪生兄弟爬楼梯实验。

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兄弟,他们还未满周岁,喜欢满地爬。一天,在他们的房间里出现了一架小梯子,兄弟俩立刻对梯子产生了兴趣,围着它爬了一圈又一圈,试图爬上去,但最后都没能成功。盖赛尔和汤普生先选择了弟弟进行爬梯训练。从出生的第48周起,对弟弟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训练6周后,他才能勉强地独自爬上楼梯。而哥哥是从出生的第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虽然兄弟俩的学习时间前后仅相差6周,但哥哥的学习能力似乎比弟弟强许多,他很快就学会了爬梯子。两周以后,盖赛尔让孪生兄弟进行爬梯比赛,结果他们俩的速度不相上下。

这个实验表明: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俗话说:春来不下种,秧苗无处生。孩子的春天就是关键期,父母的教育就是种子。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巨大潜能就被白白地浪费了。父母千万要注意,一旦错过了关键期,你即使花再大的力气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育孩子,父母是需要花费力气的,可是不能愚公移山,而要使巧劲,用巧力。这个“巧劲”、“巧力”就是在孩子的关键期实施恰当的教育,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到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育孩子,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抓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八个关键期:

关键期一:感官发展关键期(0~3岁)

孩子感官发展的关键期是0~3岁。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她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她智商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错过了感官发展关键期。

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父母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关键期二:语言学习关键期(0~6岁)

6岁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两岁左右出现语言爆发,3岁前是听的敏感期,3~4岁是说的敏感期,5~6岁是应用、阅读、理解的敏感期。0~6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期三:动作敏感期(1~3岁)

3岁前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这一时期也称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充分让孩子运动,发展大肌肉动作,因此建议父母不要一直把孩子抱在身上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行走、运动等关键期,他不会走路,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他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教育专家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他学了两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

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另外,要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样不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关键期四:秩序关键期(2~4岁)

孩子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2~4岁是教孩子知晓规矩的关键期。

妈妈很注重培养3岁的德德的秩序感。就连吃饭都被妈妈利用上了,每次吃饭前,妈妈总先让德德洗手,然后用毛巾擦手,然后拿一个小碗、一把勺子,最后坐到位子上吃饭。这一系列活动长期坚持下来,竟然培养出了德德做事的良好顺序感。

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关键期五:音乐能力发展关键期(3~5岁)

教育专家指出:3~5岁是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俊俊很有音乐天赋,这得益于妈妈从小对她的训练。两岁时俊俊对节奏明显地表现出极大热情,妈妈就使用身边的玩具或者器皿让孩子自己“制造”乐器,如敲打玩具、碗盘等。到3岁时,俊俊又开始模仿熟悉的或者喜欢的旋律,还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妈妈就又买了很多适合她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的光盘给她学习。4岁的时候,为了帮助俊俊学古筝,妈妈还给她专门请了一个教古筝的老师。

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关键期六:想象力关键期(3~6岁)

沈阳小女孩金今1岁习画,3岁吟诗,5岁出诗集,6岁成为中国十大希望之星。她的成功跟妈妈抓住她的形象力关键期有莫大关系。

从金今半岁到5岁,妈妈始终刻意地为她营造着这样一种童话般的氛围。点蜡烛,放音乐,编一些狗王国、花家族、太阳公公的故事,将孩子的生活变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借此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

这个时期,父母要让孩子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父母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关键期七:文化敏感关键期(6~9岁)

孩子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以前;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

爱迪生从小好奇心就特别发达,最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去,问你妈去!”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因此,爱迪生8岁进学校读书,只学习了三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由当过乡村教师的母亲辅导他自学。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这个时期,父母可以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pdf (502.84 KB, 下载次数: 868)




今天老师又找我谈心了!
syxfr  评论于  2012-6-15 15:16:47
jroxv  评论于  2012-6-15 15:28:46
我来了我走了
NUOYUNYUN  评论于  2012-6-15 16:04:22
已阅留名
spimu  评论于  2012-6-15 16:05:00
今天我来过了.........
jupiterlee  评论于  2012-6-15 16:25:00
我来过了。。。
我是好男人  评论于  2012-6-15 16:25:00
~~~~看过拿点分
№メWay  评论于  2012-9-18 16:49:39
唉,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不容易啊,要学习的太多了~
<-sina_sign,1821220607,23290c59,7->
lovelarizhao  评论于  2012-10-23 11:08:45
{:soso_e102:}希望能学到点什么
smartsbaby  评论于  2016-2-19 13:03:26
多谢楼主分享!!
开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