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许多父母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就是孩子刚去幼儿园时不愿意离开父母,父母把他们放在幼儿园里,他们会有哭又闹,如果哭闹不能阻止父母送他们去幼儿园,他们有可能就会有另一种应急反应,就是在幼儿园里沉默寡言,不给任何人说话。其实这是正常的。孩子离开亲人会产生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在新环境里,碰到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这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交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暂时的失衡,孩子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当然反应在语言上,就是平常在家里叽叽喳喳的孩子,到幼儿园突然变得不愿意说话了。
就像案例中的宁宁,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很正常,只是到了幼儿园不愿意说话,这说明他的语言没有问题,而是性格上的特点,或者是不喜欢跟不熟悉的人说话,或者是他在外面不愿说。
还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沉默寡言是因为有怀疑和恐惧心理。孩子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可能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误会,比如“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特别是有些大人爱拿这话吓唬孩子,如“不要再哭了,再哭,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等,这只会加剧孩子对幼儿园的误会,孩子在幼儿园里,觉得不舒服、不自在,自然就不愿意说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强迫他,以免造成逆反心理。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后,他的语言能力会稳步提高的。
对于孩子来说,他要在幼儿园生活三年,这三年也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快速期,因此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建议一:事先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在送孩子入幼儿园前,要先带着孩子到幼儿园看看,让孩子与老师认识,看看幼儿园的小朋友玩游戏,并鼓励孩子与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这样,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对幼儿园就不陌生了。如果是正式入园时才第一次到幼儿园去,那样孩子当然会感到陌生,有时候还会产生恐惧心理。
其实,在幼儿园,孩子生活在小集体里,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会养成孩子活泼大方、开朗乐观的性格,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接触小朋友的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品质。有的孩子在未有入园前的一些不好习惯在入园后也会得到改善和纠正。而且,三岁的孩子有了初步的生活能力,能明白别人的话,能和小朋友简单的交谈,能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孩子觉得家中的小天地没有幼儿园环境丰富,与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玩,幼儿园无疑是最理想的地方。
当然,家长对刚入园的孩子也不要要求过高,不要经常教训孩子在幼儿园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回答问题要勤举手等,否则,孩子就会感到在幼儿园里受拘束。
建议二:多和孩子谈幼儿园的事情
父母可以在接孩子回来的路上,有意谈谈幼儿园的情况,比如,问孩子认识几个小朋友,知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都有哪些表现。问孩子今天老师讲什么了,学到哪些新东西,看孩子能否讲清楚。
当孩子能兴致勃勃地和家长说幼儿园的事情时,说明孩子已经接纳了幼儿园。
有时孩子在幼儿园学唱一首新歌,只会唱一句,或者只会说一个新的儿歌名字,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讲这些内容,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给家长唱出来或者说出来,这会提高孩子学习热情和语言能力。
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愿意回答家长的问题,或者不愿意谈及幼儿园的事情,家长就一定要及时跟老师取得联系,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运用熟悉的词语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写在书本上的文字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人的思想。虽然孩子不必懂得这一点,但父母应教孩子学会使用听到或看到的词语,也就是那些孩子熟悉的词语。比如,自己家附近超市的名字,什么时候再去超市的时候,讲超市上的招牌指给孩子看,把超市的名字念给孩子听。
同样,书本上的字,糖果包装纸上的名字、孩子喜爱的录音带或卡通片上的名称都可以用来教孩子识字,让孩子懂得识字与日常生活用语有关,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将物品包装上熟悉的词语剪下来收集。
和孩子一起看内容滑稽、幽默的书,对孩子来说是另一种语言刺激。孩子会很喜欢书中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插图。
孩子能熟练运用熟悉的词语,孩子在交谈时就有了谈论的话题,孩子的口语交流通畅,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太忙了,每天想好的计划总是被打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