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在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个自然段的写作中,能够让读者清晰区分出哪些是他在陈述客观事实,哪些是他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哪些是他在阐述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文不仅能让读者准确理解他的写作诉求,也显示出他有清晰、理性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一、孩子作文的问题往往出在思维混乱上 很多孩子头疼写作文,写起作文来没有主题,看不出想要表达什么;行文东拉西扯,纯凑字数;陈述、描写、感受、判断、引用别人的话混在一起——这样的文章,即使通篇没有错别字,也总觉得有问题,不是一篇合格的或像样的文章。 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往往出在思维上,就是说混乱的文章背后其实是思维逻辑混乱。 二、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可以从小培养 告别思维逻辑混乱,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其实是可以从小训练的。最好的训练便是让孩子小时候玩积木:这是正方体,这是长方体,这是圆锥体,它们都是小木块——这是从材料上给玩具分类;这些小木块形状各不一样,它们都是蓝色的——这是从颜色上给玩具分类。如果家长带孩子逛超市,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智力游戏:这是苹果,这是梨,这是香蕉,它们都是水果;这是衣服,这是裤子,这是裙子,它们都属于服装;等等。 看出来了吧,积木游戏中包含着清晰思维的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抽象和逻辑。抽象就是由实体抽离出概念的过程,比如:这是1只红公鸡,这是1只黑母鸡——第一次抽象:这是2只鸡,抽掉了颜色和雌雄;再一次抽象:2,抽掉了实体的所有表象,只剩下一个数字。逻辑则是推论的规则,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便是一种最简明的逻辑,如:所有动物都有一死;所有人都是动物;所以,所有人都有一死。这里,前两个命题叫做前提,最后一个命题叫做结论,结论的真实性建立在前提的真实性和它们之间的涵盖上。 小孩子完全不需要也不可能从学理上弄懂这些深奥的概念,但他们在玩分类游戏时几乎可以自发地形成最早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家教中一个让孩子智力飞跃的领域,家长朋友们不可不知。 三、各种写作方法对应着对客观、主观的东西分别如何表达 回到写作文上,作文中要写到客观对象,又要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看法。只要有老师或家长指点,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孩子很容易就理解到写作时要把客观、主观的东西各自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些在写作中有各种写作方法一一对应。 具体来说,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或经历一个过程后,如实写出它们本身的样子或过程,叫做陈述,也叫叙述。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人物、动物、景物、场景等的具体状态表现出来,叫做描写,描写所涉及的对象的色彩、形态和动态,是由描写者观察到或感受到的,因而具有主观加上去的成分,但却体现着客观性,而且高明的描写者应当会约束自己主观的过分加入,尽量保持描写的客观性;但是为达到某种效果也可以故意夸张或扭曲地描写,以至明显违背客观性,这在文学写作中十分常见。感受就是客观对象激起的作者的主观变化。判断是对客观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或指出客观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在写作中,判断表现为判定句或否定句,在写出这些句式之前都要经历一番逻辑思维的过程。引用就是转述别人的话,有公理、研究结论、判断和一般性的话语等各种情况。 四、把写作方法运用到写作步骤中去 在写到一个客观对象时,我们经常是要首先陈述客观事实,再描写客观事实的具体状态,再阐述自己的感受。比如:一个小学生早晨来上学,他背着崭新的书包,脸上带着笑容,我猜他一定很热爱上学吧!这里,第一句是陈述客观事实,第二、第三句是描写客观事实的具体状态,最后一句是阐述自己的感受。 如果一个孩子在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个自然段的写作中,能够让读者清晰区分出哪些是他在陈述客观事实,哪些是他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哪些是他在阐述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文不仅能让读者准确理解他的写作诉求,也显示出他有清晰、理性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中小学生的作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议论文等类型。不管哪一种作文,都以对某个客观对象的陈述作为写作起点,因此家长们在辅导孩子作文时,不妨把上面例句中的表达顺序借用为孩子写作文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陈述客观事实; 第二步、基于自己的观察描写客观事实的细节;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步、阐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 但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这四个步骤不是等量齐观,而是各有侧重的。也不是严格按这种固定顺序来写,你可以把你的感受或看法写在前头,或者把某一点精彩细节写在前头,随后以客观的陈述予以证实。比如,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的《萤火虫》一开头便写到:“很少有什么昆虫像萤火虫这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 这个稀奇的小家伙为了表达生活的欢愉,在屁股上挂了一盏灯笼。夏天炎热的夜晚,有谁没有看见过它像从圆月上落下的一粒火星,在青草中漫游呢?即使没见过的人,至少也听说过它的名字的。”这段话包含了作者的看法、感受、判断,而且使用了很有色彩的文学语言,随后,作者才展开了对萤火虫习性的观察与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