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小升初考试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从去年秋天开始,北京市取缔了“占坑班”。据了解,北京市的小升初一共分四个批次:特长生,推优,共建,电脑派位。 但调查发现,其中特长生的录用过程并不公开,不透明,没有监督,随意性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个环节已经成为不少家长抱怨的重点。小升初乱象并未根治。 “因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的学校,尤其在北京,从老师到硬件,好的学校和坏的学校差别非常大。”这是八年前,一位北京市面临小升初问题的学生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的心声。八年之后,又一批小升初家长站在面前讲述自己的困惑。八年里,一批又一批的家长面对的都是相同的问题。 据了解,今年北京市招收特长生学校数量、招收人数,与往年相比都有所减少,往年北京市招收的小升初特长生在1800人左右,有消息称,今年招考的人数可能会减少五六百人。但这样的现实并没能打消家长们带着孩子报考的热情。 5月11、12号是北京市东城区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报名时间。北京市东城区一所排名靠前的示范学校,今年招收的特长生指标只有几十人,但前来报名的学生却有上千人之多。 家长:我那天早上去报名,前面已经排了几十个人。去考所谓乐器、声乐的人到不是特别多,而不需要证书就可以报考那个队伍,一上午就报了700多人,两天报名下来估计至少得有1-2千人。 对于什么样的学生才属于特长生,北京市教委有明确规定,学校和家长们也心知肚明——“ 有文艺,科技或者体育这三方面的特长,或者是北京市、区里参加一些教委认可的活动拿到奖项,你就有特长生的资格,就可以向招特长生的一些学校需申报。”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对特长生标准的“灵活运用”,让一些报考的家长颇感无奈。在一些家长看来,有些学校对于特长生的选择标准,跟以往以占坑班形式进行提前招收所谓优质学生,大同小异。 家长:学了那么多年,也拿了很多奖,课内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但是因为我们没在课外去学奥数、英语。一比,这两个条件就比不过其他孩子,哪怕你是真特长我也不要你。一个实质就是掐尖。 实际上,北京市小升初的基本政策一直是免试就近入学,但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电脑派位”看做是最后“无奈的选择”。 家长:每年派位最多的肯定是所谓的基础薄弱校,不想办法让孩子通过推优特长的话,就只能等电脑派位,肯定就只能去你不满意的学校。 假如,一没有取得推优资格,二没有特长,三学习成绩不拔尖,或者也没有通过关系去择校,那么,只能等最后一个批次来录取,即电脑大派位。虽然,每个小学对口的八九个中学里,不乏重点学校,但是,重点学校拿出来接收电脑派位的名额并不多,而薄弱学校却在敞着口接收。所以,家长和学生一定会想方设法在电脑大派位之前解决战斗,俗称上岸。于是,大家拚命去争取特长生资格,争取获得推优资格。 虽然走特长、走推优过程不是很透明,不是很规范。但这不会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因为有了这些资格,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择校。择来择去,名校们就把全市、全区相对优秀的学生一一收走。于是,各学校之间,强者继续强,弱者继续弱。教育资源该如何均衡? 与前些年相比,如今让自己的孩子上“示范学校”更是必须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师资薄弱学校与“示范学校”“重点学校”差距逐渐扩大的现实。 家长:教学差还不是家长最不满意的,家长最担心的还是这些学校的风气、大环境不好,把孩子给带歪了。 家长们普遍认为,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是造成学生蜂拥挤向“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根本原因。 家长:推优通过特长生,把好的学生都集中了,这样长期弄会让好学校跟差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学校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发展不均衡源于地方ZF对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在家长们看来,多年积淀的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方案。 家长:严格的划片,不允许学生择校,严格按照划片走,这样学校师资之间差别很大;应该补充一条,让重点校或者好学校跟弱一点的学校教师流动,这些学校的水平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大家不再在意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坏,择校也就无所谓了。 熊丙奇提醒,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必须完善地方ZF的教育投入机制,捋顺教育拨款主体之间的关系。 熊丙奇:我觉得应该建立起地方教育委员会来负责对地方教育的决策,同时建立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由公众参与教育拨款,如果我们建立这样的机制,择校问题立竿见影马上解决。问题在于,现在还是ZF部门按照自己的意图在拨款,还是好的学校拨得多,差的学校少。而要改变这个情况,确实应该把拨款的权力交给我们老百姓,而不是由ZF部门想怎么拨就拨,不拨就不拨,这是现在根本的问题。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