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培训班 小升初、幼升小的号角吹响,大多数家长如履薄冰,怕错失了好的学校,耽误孩子的大好前程。因此各类培训班应运而生,我曾经观察到爵士英语都开了针对升民办小学的模拟“面试”,每个环节一个教室,不比求职的面试差。 培训真能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吗?通过老师的训练,一部分孩子可能对做过的题目有应对能力,或许有同类题型有应变能力。但大多数孩子没有通过奥数复赛的 可能,因为这是一场选拔竞赛,它是高等数学的低龄化。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对应相应的“智商”,我们的下一代绝大多数处于纺锤的中间部分,不是“弱智”, “超常”极少。 学校的声誉是靠牛娃的竞赛名次催生的,学而思等培训机构也是由一家家“名校”的牛蛙们堆砌的。基数大了自然可能性也大,这跟十几亿中总能出个刘翔、郎朗的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作为我们家长往往认为“近朱者赤”,求高师择名校,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恶补高精尖的“行程问题”、“假设推理”方法,上完奥数课后一篇篇的“反哺”孩子,我们不相信孩子比我们笨! 美国曾有一项坚持了三十年的教育与“智商”的研究项目。总体的“智商”在各人种中有差异的,黑人是有色人种中最“笨”的,白种人忧先。个体的“智商”即使因训练有暂时的提高,中断须臾又恢复到最初。 我们的教育在各个环节其实都在运用测智商的变种:“奥数”是这样,星级考也是阶段性的总结。同时我们也爱习惯性地批判现实中的“学区房“、“条子生”以及 民办的高敛财。是谁催生这些浮云?不是你我这些浮躁的云云众生吗?我们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革新为“千军万马分阶段地走一座座小桥”,还自命“教改”。 高校扩招了,名校还是要自主招的。示范型高中经过层层的筛选,想必也八九不离十了,例外的就是临场发挥了。 上培训班是家长对子女的一份爱心。别人创造的条件,爹妈都给了,努力在你~~ 家长也别忘记“教育是根雕,不是泥塑”,上适合孩子的学校,而绝非“名校”可能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