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哈  发表于 2012-5-1 22:17:33| 2576 次查看 | 4 条回复

在南京长虹路大市场暗访时,发现了这种神奇的添加剂。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莫宝庆教授介绍,这是一种混合添加剂,成分十分复杂,而对于这类产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人体确有伤害。

江苏南京出现违禁红烧肉添

记者调查

加了添加剂的红烧肉特香,厨师却从不吃

在南京只要你开过饭店,就一定会知道长虹大市场,这里有各种添加剂,品种之多,数量之大,以至于个别商铺直接取名为添加剂专卖店,记者的奇遇也将从这里开始。在一家调味品柜台,一位厨师正在选购“肉宝王中王”。据这位厨师称,用这个烧红烧肉,越吃越想吃,跟大烟一样,“就用红曲米上色,用这个下肉有一股很特别的香味。”

但这位厨师同时表示,这类添加剂都是违禁品,这样烧出的肉他们自己从来不吃。身为厨师烧的菜自己都不敢吃,听到别人把自己的产品说得跟毒品一样,添加剂店的老板不干了。“我卖的这些都是合格的,我可以把全部证件给你看。”

记者买了一包神奇的肉宝王中王,请市民刘女士分别做了两锅红烧肉,一份加肉宝王中王,一份不加。但是在打开肉宝王中王包装的一刹那,刘女士直呼吃不消,“这味道真是难闻”。随后记者将两份不同的红烧肉端上街头,请市民评判哪份更香。接受测试]的市民大多都认为加了肉宝王中王的红烧肉更香,看来这种添加剂确实有点说头,它到底是用什么成分做的,对人体是不是有危害?

专家说法

对人体有害,监管法规存空白

随后记者找到了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莫宝庆教授。莫教授表示,肉宝王中王属于混合型食品添加剂,成分十分复杂,而对于这类产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外包装上标注的成分,莫教授认为,盐、味精、甲基环戊烯醇酮、氨基酸、香料,这些东西都可以使食品增味,所以吃了还想吃完全有可能的。“这种香料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合成的,一般用氯做它的催化剂,氯通过添加剂吃到胃里面,一方面对胃肠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另外氯气进去可能跟水结合变成盐酸,导致胃黏膜会受到损伤。”莫教授直言,这种添加剂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据江苏卫视《新闻眼》)



宝哈  评论于  2012-5-1 22:17:47
南京出现违禁红烧肉添加剂,"魔力"堪比罂粟,使人越吃越想吃。5月1日经济之声聚焦:食品添加剂这个"隐形杀手"为什么总是难以斩草除根?暴露一起才追究一起,"违禁食品"为什么没有防范预案?保卫餐桌安全,消费者又能做些什么?  中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的风波还没有平息,又一起食品添加剂的案例成了今天的热门话题。据江苏卫视报道,江苏南京近日出现了违禁红烧肉添加剂,把这个东西放到红烧肉里,味道堪比罂粟,叫人越吃越想吃。如何保卫我们的餐桌安全?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食品安全卫生专家董金狮对这一话题作出评论。

  食品添加剂区别对待 评估安全和对人体安全存差距

  从几年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近期的有工业明胶,今天又出了个红烧肉添加剂"肉宝王中王",食品添加剂惹出的麻烦层出不穷,是否有必要把添加剂彻底免掉、彻底除掉呢?董金狮认为,应该将真正的食品添加剂和违规食品添加剂区别对待。

  董金狮:我想强调两个概念,第一,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及提高它的加工工艺,延长它的保质期所加入的物质,并且经过安全评估。第二,现在好多出问题的所谓的、食品添加剂并不是国家允许的。

  不允许的添加剂绝对应该禁止,允许的应该按照要求进行使用,如果把所有的添加剂都禁掉,那么好多食品带来的危害会比添加食品添加剂危害还要大,比如食物很快会变质腐烂,带来健康隐患。

  有业内人士说过,每人每天的食谱中会涉及至少20种以上的添加剂,但是只要不过量的话就不会危害人体。这种说法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很反感,那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董金狮认为,并不能笼统地作出这一结论。

  董金狮:这个说法是在动物实验上得出的结论,我觉得用在人身上不一定完全科学。今天摄入量不超标,但是长久下来我们身体内会积累得越来越多。而且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小孩、孕妇、老年人等等,这些人的抵抗力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的说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标准评估是安全的,消费者就是安全的。

  我认为评估的安全和真正对人体安全是两个概念,评估一般是拿动物进行做实验,而我们人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讲,食品添加剂吃得多了以后肯定是有坏处的。

  在南京出现的这种红烧肉添加剂叫"肉宝王中王",记者在南京长虹路大市场暗访时发现,这种神奇的添加剂几乎成了当地很多厨师的制胜法宝。厨师说,用这个做红烧肉,越吃越想吃,跟大烟一样,如果再用一种叫"红曲米"的添加剂上色,就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但是这位厨师明确地说,这类添加剂都是违禁品,这样烧出来的肉他们自己从来不吃。

  当听到厨师把这种添加剂说的跟毒品一样时,卖添加剂店的老板却辩解说,他卖的都是合格产品,还可以把全部合格证件给记者看。但即便是商家言之凿凿的安全添加剂,经过有关专家鉴定,这个叫"肉宝王中王"的添加剂,一般用氯做催化剂,对人的胃肠道有很大伤害。

  回过头来梳理相关政策可以发现,1996年我国第一次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添加剂从那时开始被大量用于食品加工。2007年,国家又颁布了更严格的食品添加剂国标,具体到每一种产品允许用什么添加剂。

  到2010年,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多个品种,涉及16 大类食品。此后,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工业明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今年4月,卫生部准备撤销38种食品添加剂,并公开征求意见。总体来说,眼下食品添加剂怎么样管得严一些再严一些,又该怎么落实监管,实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编辑臧宝威)

  食品安全监管遭遇困境 消费者擦亮眼睛辨识添加剂

  在食品添加剂曝出对人体有极大危害之前,消费者都不会注意到这些潜伏在食品中的危机。目前应对的措施是出现一起才追究一起,那么有没有可以预防的措施呢?

  董金狮:其实这就像亡羊补牢的故事一样。羊为什么会跑出羊牢?第一,羊的问题,这个逃跑的羊要么就是一个大羊,能够跳出栏杆跑,要么就是小羊会钻漏洞,这就说明羊有它自身的本事;

  第二,牢的问题,我们的法律法规标准是否健全,如果不健全或者处罚力度不够,羊就不怕你,即使再被追回来也不怕,顶多继续回到圈里来。

  第三,牧羊人的问题,我们消费者花钱雇的这些执法人员,他们是不是真正在尽职尽责,是不是帮我们看管好这个羊,看好这个牢。

  我们总在重复同一个问题,就是质量安全问题。我觉得要做好这些工作确实有难度,有些小企业不按法律法规要求生产,而我们的监管部门可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还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他有实力,你即使抓到他了,他善于会公关,导致法律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监管很难,标准执行起来也很难。对于老百姓来说,如何识别已经标明的添加剂呢?

  董金狮:我觉得其实老百姓看懂添加剂的配方确实不容易,但我们可以讲一些简单技巧。第一,我建议大家瞪大眼睛看小字,越小的字有可能和我们消费者越相关,但是企业不希望你知道。

  第二个是看添加剂的长短,虽然我们不知道添加剂具体功能老百姓,但是添加剂名称越长的需要越小心,越短的应该是越安全。

  消费者在购买含水的商品还有罐头类的食品时,好吃、好喝、好看、好闻的要小心,好吃的往往不是食品的味道,好看的也是色素调的。消费者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也要控制量,任何添加剂都会有危害的。
宝哈  评论于  2012-5-1 22:19:00
本帖最后由 宝哈 于 2012-5-1 22:24 编辑


百姓评  评论于  2012-6-4 21:15:23
~~~~
百姓评  评论于  2012-6-4 21:17:05
(⊙o⊙)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