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feiyan  发表于 2011-9-4 10:38:36| 1779 次查看 | 1 条回复

择校应当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现实中,常有人会问:A学校和B学校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太笼统了,而且关键是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问哪个学校的高中一本升学率更高或是清北生海外名大学生更多(总人数),答案就是唯一的不容质疑的。如果稍考虑得细一点,还要看学校的总人数,生源情况,是否有分校分部等等。但是如果去衡量一个“好”学校,情况就复杂得多,如果是实际考虑择校,因素就更复杂了。这里试着列举一些能影响择校的因素,我粗浅做个简析,主要还是供大家探讨。特别说明,次序不一定按重要程度排,而是为了便于叙述。

1、决策者和教师管理

这个问题很重要,主要是对学校的发展、命运影响很大。一旦决策有误,或者说理论没错但没适应市场大潮,那么一个名校就会沦为公认的二类学校。

本来,这一项至少应当分成两项来讲,即决策者,和教师管理,但是因为都不便深讲就放在一起随便提一下。

先讲一个实例,不知道大家可看到过一则新闻:某学校校长因为运用奖励基金不善,被很多教师联名举报。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今天校决策者和老师的关系已不同过去。我们只要看看周围各种单位公司机构,最高层与员工的关系,甚至中间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也就能明白了。这个就不深讲了。

这两个因素影响面很大,不光会影响到学生的素质,还会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位老师说得好: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在当今中国,不管是传统的侧重人性化的宽松的管理,还是现代的侧重指标考核的严苛的管理,其实都有其不足的一面,问题是如何具体运用取长补短。而此时,决策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也不深讲了。

2、教学管理

我们知道,所谓软件硬件也是相对的,对于校园建筑设施设备等,教师属于软件。但是,教师也可以当作硬件,而这时教学管理就属于软件了,比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等。教学管理受什么影响,简单地讲,有下面几个因素:宏观大潮(这一点因为对每个学校都一样,可以不去管它)、学校决策层的水平能力与观念、教师的观念等也起一点因素,还有一点很重要,学校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这个又与学校的历史传承有关。

举个事例分析一下。我们知道,某一中是一个管理严格有点军事化的学校。这是有历史渊源和经验的。很多人都知道早期的该校可实在不怎么样,甚至被人私下里称为LM中学。但是,学校就是根据实践经验订出管理措施,先不谈理论,先说实际是怎么回事。

其实,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心理行为是最叛逆的,相对而言小学生比较听话,高中生较为明理。而初中阶段,说得直白一点,是最需要“管”的。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孩子什么阶段都听话。没错,人和人不一样。但那是很少数,而且,大环境管理不好,好学生也会受影响,而且是很大的影响。我以前讲过我赞同分快慢班,讲过混合班对学习的学生影响有多大。这个时期,其实也包括整个小学到高中,如果讲应试,讲出成绩,主要的不是带课老师教的怎样,而是学校管得怎样,至少对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拿10届中考成绩看,某G附中领先,但与T一中差距很小。如果以人数比看,该一中稍领先,表面的差异不大。但是,反推三年前,G附中的生源优势巨大,T一中生源则明显不如。因此,即使以简单的数据看,该校的教学效果则是很不错了。至少初中是比较突出的。所以,这种管理方式,对大多数初中生出成绩是很有效的,其实,即使是成人,能偷个懒都想偷懒,何况孩子,尤其对于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这一段时间里,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从应试的角度来讲,要想提高成绩,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校管出来的。这就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有时我们讲学校的历史传承,也就是这些积累的经验。

3、FB问题引发的各种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包含在前两个问题中,但必须单独讲一讲,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不为人所注意,但却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在当今中国,FB问题无处不在,越是利益冲突的地方FB问题就越严重。学校当然不例外。这个问题我不细讲。

可能有人看到某名校在学校网站上公示该校2010年所招的整N百名新生。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名单注明了统招生、定向生和民营生。还需要特别留心的是,全部统招生中所含的48名定向生。而且就我所知,定向生人数没变。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么一张普普通通的表格。要知道在这背后,学校的决策层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最后为普通家庭的学生赢得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机会和环境。

大家知道,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名校不停扩招不断膨胀。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多收钱吗?至少主要原因不是。学校比家长更明白,扩招是会影响招牌的,招牌砸了什么都没了。现在,越是名校,就越是各种特殊XX利益交汇的焦点。比如,越来越多的特种生无法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扩招。

大家同样知道,某个名气很大的学校十几个班却不分重点班,是它的生源整齐吗?绝对不是。我以前曾讲过是强化老师之间的竞争考核,其实这也不是根本原因。主要的问题是,名气越大,特殊问题越严重,重点班问题越难办。因为,要不了多久,重点班就会蜕变为特权班。与其那样,还不如不搞。就在昨天,我得到一个未确认的消息,某名校一下子搞出了十个以上重点班。原因不言自明。

所以当初我在写《择校乱弹、一》那个贴子时,尽管当时比较随意,但首先想到的是某校的奥数班。这么多年它们保持下来,而且是滚动制,很不容易。也能看出它的这方面的情况相对还比较好,真希望它能一直保持下去。

这个因素还会制约名校和好的二类学校之间的马太效应。我们知道,名校和二类马太效应造成的差距在加大,但这是生源的差距。真正的教学体系却不是这样。因为,越是名校,运作越复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今天一些名校的教学计划管理安排,会受到各方利益代表的影响。甚至有些问题是家长们想像不到的。其结果是,一些二类学校受的影响相对却小很多,学校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管理和安排。我一直在讲名校的普通班甚至不如好的二类学校的重点班,这其中的原因太多了。好啦,这个问题不深讲了。

4、师资力量 

师资是一个学校的基本要素。通常,条件好,待遇好的学校相对师资力量要强,其实还有一点影响师资,就是上面讲的,教师管理情况。一般来讲,名校的师资相对要好一点,但是,由于地区、工作环境、职务职称、老教师的年龄、工作适应性等等问题,任何学校都有好老师。而且每次来名校积极应聘的,很少有有经验的老教师,大都是年轻的、刚毕业的,或在原单位工作不顺的。尤其是,不要说学校,任何一个单位,人员都是高低搭配,这样不仅是因为运作成本,更重要的是便于管理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所以,哪里都有好老师,这是名校的普通班很难说就比好的二类的重点班强的一个原因。而且,我们知道在当今,名校都是由三特生组成。对于学生是这样,其实对于老师也有这种情况。这个就不细讲了。

举个例子,五大中某个名气很大的学校,该校高中部的数学老师主要是女教师。有人认为,数理更适合男老师,文科则适合女教师,这个观点对否我们不管它。事情发生在大约高中09级毕业生。有一天一名学生回家给家长讲:今天我们花了一堂课终于把我们老师教会了。听起来有点好笑,事情是这样的。课堂上,数学老师讲课,不知是没备课还是一时犯晕,讲着讲着不会了。反应快的学生已经看出答案,就给老师提示。老师没明白,但这时越来越多的学生明白了。于是都想给老师提示,本来老师也不是不如学生,但人多七嘴八舌,越说越乱,整了好半天老师才明白过来。但不管怎么说,不止一次犯这种错误是不应该的。

qingfeiyan  评论于  2011-9-4 10:39:36

5、教育方向和办学方向

这一项与第2项有些类同,但这里讲的教育方向主要就是素质与应试的问题,大致分别对应宽松与强化;办学方向主要问题是扩编问题、初中或分校为高中或本部服务的问题。

我以为教育方向也许是如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是这个问题也实在难讲,要讲清可能够一篇论文篇幅了。这里只能尽量简述。首先我讲结论,我个人以为,在当今大气候下,既不可能搞国外那种完全的素质教育,而从稍长远一点的角度看,也不能搞完全的应试教育,尤其是不能搞高强度的教学方式。因为人在中学以前,大脑尚未发育完全,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那么将来影响可能当事人根本体会不到,但是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方面稍后我会举个国外有名的例子。其实,国外也有高强度的教学,但那仅仅局限于大学以上,中学是绝不搞的。这方面最有名的大概是麻省理工学院,以学习紧张而闻名。

如果我说我对这一点体会很深,可能会挨一顿板砖,因为大家都上过学。而且现在读过研读过博、博士、博士后、博士后后后.....多了去了,如果我讲个人体会感觉很可笑。不过,我还是要说,由于特殊的原因,经历了与现在的学生相似的过程。这个以后细讲吧。

6、生源素质所造成的环境

不同的生源,形成的环境不同。其实本来大环境稍差一些也无大碍,孩子终归是要走向并融入社会的。孩子在步入中学以后,逐步接触社会上各种事情和现象,也没什么,而且是一种必然。但是,学习和生活,最好不要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我们讲环境,主要是讲小环境。对于大环境,整个社会都如此,不要说一个学校的环境了。甚至,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他周围的好友同桌。小环境也就是说所在的班级比其学校更重要。其实,重点班的老师还不能说就一定比平行班的高出很多。但是,今天的任何一所名校生源都不齐,重点班和平行班的小环境还是明显不一样的。

这里提一点,我们在讲这些因素时,大都是相对的、笼统的,有时还有一些具体的因素要考虑。我举个例子,西安有两所高校A校和B校离得很近。A校附中名气很大。中考时,B校有位子弟成绩很好,考上了A校。但是其家长却为孩子选了B校附中。当时我认为从他家到A校也不过一刻钟左右的步行时间,距离不是问题,完全可以选A附中。而这位家长的观点我不能说正确,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位家长是个博导,可能是把研究生的教育理念用到了中学生身上。他认为A校高手如云,他孩子去了也显不出什么,不会受到老师的重视,但在B校却是大熊猫一般的宝贝,可以得到更好的辅导。所以,有很多因素都是相对的,也都有两面性。

7、硬件条件

通常人们觉得硬件条件不是很重要。也可以这么说,不过,那是差异不大时看不出什么。一旦差异巨大,必然对教学造成影响。现在的问题就是名校之间的硬件条件差异也是很大的。

我为什么比较看重这个因素,有点感情因素。上大学时遇到一件事,刚进校门,负责后勤的老师满自豪地说我们的条件好,比XX名大学还强,其中一条是每个小班有自己的小自习室。当时我想这算什么。后来才从同学那里知道,那个年代很多名大学里都没有学生专用的自习室,只能早早去图书馆等地占位置。也许是在自己的环境下呆惯了,想像着他们的占位子,真觉得耽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