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北京 > 成长话题 > 成长话题 >
名师解读:为什么学生之间有差异
时间:2014-01-19 16:27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抛开客观环境条件上的变化,在外部环境几乎对等的情况下,一定存在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上的某种规律,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或许会体现在成绩上,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是致命的和决定性的。
中国的课堂上总是喜欢把孩子分为优等生、劣等生,或者老师隐性地侧重于成绩好的尖子生。虽然很多“非尖子生”的家长和孩子感到不公,但是仍然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现状。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呢?这个问题是一个教育上的基本问题,在爱贝家长qq群里,很多家长经常讨论“我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或者是“孩子数学怎么才能学好”,让我们看看一位名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具体如下: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呢?注意这里没有说“差距”,因为每个学生的特质都是不同的,而且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也是不同的,可以说,这是学生之间差别的根本原因。但是,这样的区别并不足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果上的差距——每年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有人高中就是黑客也有人从来没用过电脑,但是他们在大学混的一样好。有人英语牛到极点,所以大一就抓住一个机会转学去了港大,也有人普通话都说不明白,现在在新加坡工作。
 
所以,抛开客观环境条件上的变化,在外部环境几乎对等的情况下,一定存在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上的某种规律,导致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或许会体现在成绩上,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是致命的和决定性的。如果解决了一些原因层面的问题,我们相信,即使在高考制度下,很多孩子也可以做的更好。
 
 
名师解读:为什么学生之间有差异
 
 
实话说这个话题困扰了我非常久,每次见到不同的学生,我都希望观察他们的全部的行为,以此找出他们差异的原因,不能说已经找到答案,但是至少发现了一些端倪。常规来说,很多人会用注意力、学习策略、学习动力、学习方法来作为解释,这种解释其实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是却无法解决。
 
成功学的讲座听过很多,“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或者是“笔记很重要”,再比如说“要选择性做题”之类的,都是说起来很不错,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执行。所以我特别注意到,尽可能少谈一些大而范的概念。
 
另一个方面,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完全不同,如果太细节,可能对一些孩子适用,对另一些孩子不适用。所以,我在探讨这些话题的时候,尽可能站在一个“中端”的角度——不谈一些宏观概念,比如“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去谈一些特别细节的策略,比如说“怎么记笔记”之类。
 
比如我发现,学习的“第一次”对孩子非常重要。我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他们问问题的视角可以说是“匪夷所思”,比如有一个学生问我:数学大题的格式应该怎么写。当然我知道,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人想问,我只想说,凡是问这个问题的,都是被坑过的小伙伴。因为在第一次接触证明题和解答题的时候,老师没有在讲“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明白”,而是告诉我们,要有规范的过程。于是,在“第一次”之后,我们的思维就被调整到了“规范格式”的频道上。其实数学的大题就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和写作文一样。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再比如说,很多家长说孩子平时感觉学的还不错,为什么一到考试就考不出来——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学会”和“学懂”的区别。我们特别习惯用“会做题”来作为孩子学懂的标准,但是这是有问题的。我在教学中发现,让孩子做题是比让孩子“懂”更容易的一件事情。就好像我大学时候学托福,老师都会讲怎么看不懂文章的情况下就做阅读理解。会做题但是不懂有什么问题?很简单,任何一个“不懂”的东西都会忘记——到了考试很容易遗忘。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在决定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也想过,会不会因为写的太长了,大家都不看。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捷径的过程,如果能用一些文章将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我想也是做了件善事。
 
相关阅读: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