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zx2001  发表于 2011-3-13 15:39:51| 2745 次查看 | 2 条回复
全国人大常委朱永新
   3月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微博)做客新浪教育《微访谈-名家微讲坛》,与网友讨论中国教育的前景。朱永新的到来受到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网友的热情追捧,短短1个小时的访谈就收到300余个问题。由于时间有限,朱永新选择了其中的27个做了回答。
  冰水ice:向@朱永新 提问:朱老师好!现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人才有一部分都是会流失掉的,这对中国教育不是一个打击吗?
  朱永新:我曾经讲过现在中国的一批优秀的中学生,都用脚投票到国外留学了,这对中国教育来说当然是一个损失,尤其是对于我们办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没有最优秀的学生,我们就不可能建成最优秀的大学,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高中教学,对我们的高考制度乃至于对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进行深刻的变革!
  可耐的小巧儿:对 @朱永新 提问:我是一名高中生,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很烦忙且无趣。老师们都说上高中就是来受苦的。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没有办法培养出更多有实践能力,有思考能力的人才。因为中国学生的快乐越来越少了。所以想请问您为什么对中国的教育制度还充满信心?
  朱永新:我知道现在高中生学习非常累,非常苦,因为我们的高考制度、人才选拔制度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之中。之所以我对中国教育制度还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出台了一个非常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如果能够得到顺利实施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有很大的改观。希望你能够快乐!
  中考资讯:向@朱永新 提问:朱老师好,请问新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朱永新:新教育是一个民间的教育改革运动,是以教师的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简单的来说,它又叫心灵的教育,相对于以分数、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教育,新教育更强调让人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让有一个崇高的理想。
  中考资讯:向@朱永新 提问:朱主席 还想问一下 中国教育的这种模式跟美国的教育模式对比优缺点在哪里呢?
  朱永新: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更宽广一点说东方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各有特点。总体上来说,东方的教育或者说中国的教育比较中规中矩,学生的学习比较刻苦,比较强调练习、强调纪律。西方的教育比较强调自由,比较强调主动的探索,比较宽松。从目前的情况看,东方在向西走,西方在向东走。
  河南雪狼SnowWolf:向@朱永新 提问:你好,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你有什么看法?难道我们的大学校门要阻止农村的孩子吗?你对中国的教育还有信心吗?有这样的委员你认为中国的教育方向会在哪里呢?谢谢!
  朱永新:我不知道王平委员是不是这样的观点,我觉得恰恰我们需要让农村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这是消除城乡差别,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过去经常讲“草鞋换皮鞋”,讲“跳出农门”,固然有不正确的一面,但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也许出一个大学生就能够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河南雪狼SnowWolf:向@朱永新 提问:你好,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平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你有什么看法?难道我们的大学校门要阻止农村的孩子吗?你对中国的教育还有信心吗?有这样的委员你认为中国的教育方向会在哪里呢?谢谢!
  朱永新:当然,我估计王平委员提出问题的背后,是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这样他为上大学付出了很多努力,付出了很多费用,结果找不到工作,反而给家庭增加了新的负担。所以如何解决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是需要我们全社会给予关注和关心的。
  画堂脂砚:向@朱永新 提问:朱教授,您对理想的教师的概括我十分欣赏,其中您提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能不能谈谈您心中教师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谢谢!
  朱永新: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首先体现在他对于学生的责任,因为学生是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其次,体现在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于环境、资源等问题的关注。他不把分数自己的唯一追求,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关注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能够和孩子们经常讨论真善美,带领孩子们做各种公益活动。
  明亮v5:向@朱永新 提问:你对自主招生的看法?
  朱永新:自主招生总的来说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不能把自主招生变成第二次高考,变成一个更难、更深的高考。而是应该变成我们高考的一个重要的新的补充,一种发现创新拔尖人才的渠道,一个能够找到真正的偏才、怪才的路径,让这些被通常的考试所淘汰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林夕瑜:向@朱永新 提问:我是河南人在无锡工作,去年儿子到了读小校的年龄,却报名时被告之要另缴纳8000元,不缴钱就不接收。政府早就有政策不收借读费了,但学校以其它名目照收………请问为什么会这样的,我应该怎么办?
  朱永新:另外缴纳费用是违反国家政策的,可以到当地政府去投诉,当然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在学校就读,可能更多的采取了默认、忍气吞声的办法。如果学校以其他的名目去乱收费,凭证据是可以投诉的。
  画堂脂砚:向@朱永新 提问:朱老师您能简单地谈谈您对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看法吗?谢谢!
  朱永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已被写进我们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中。昨天我在人民网已经提出来,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公平性、科学性、选择性和个性化,给高校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人事制度的改革,也是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劳动分配制度,逐步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会给教育一个良好的环境
  林夕瑜:向@朱永新 提问:怎么样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当地就读的权益?
  朱永新:外来务工子女在当地就读,是国家政策已经要求流入地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义务教育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关键是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问题,关键是学籍和户籍不在一起的学生,能够拥有在流入地高考权力的问题。这个需要两方面的突破,一个是户籍制度的突破,一个是我们高考名额分配办法的突破。
  不够沧桑:向@朱永新 提问:中国教育学会是干什么的,职责是什么?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是中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个社会性团体,它的职能是组织、联系全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研究教育问题、推广优秀的教育经验、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咨询建议。它有很多分会组织,比如说小学教育分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分别研究专门的教育问题。
  秘密嘉嘉_80i:向@朱永新 提问:现在学校的高压做法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的生长发育,请问为什么不进行有效管理呢?
  朱永新:我觉得在儿童时期,应该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放飞,让他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追问、去思考、去探索、去游戏,不断的帮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所以,学校的“满堂灌”,学校的各种高压做法,是不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也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hellentime:向@朱永新 提问:为什么现在为了让孩子上个好点的学校就要逼着花高价买个什么学位房,而不是均衡的教育质量,如果学校教育质量不行,还办什么学校,那就是误人子弟。
  朱永新:学区房的概念并不是中国有,在美国以及其他的国家也有,在不同的区域往往就有不同的学校。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让不同的学区拥有同样的教育品质。作为政府要尽可能的公平的配置教育资源,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要尽可能的在同一个水平上,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学问猫:向@朱永新 提问:对咱们国家的教育有信心,我觉得首先要平衡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朱永新: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在这一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已经明确的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教育基本公共政策。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尤其是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同一个区域的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是下一轮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追求,也是化解择校矛盾的最根本的办法。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Yuzx2001  评论于  2011-3-13 15:40:23
 fly5702:向@朱永新 提问:都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好,为什么又说中国的孩子没有想象力?  朱永新:不能笼统的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好,很多人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不如西方,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比西方好,因为我们基础扎实,我们的孩子到国外去数学以及其他学科都是遥遥领先。其实我不完全同意这个判断!因为,我们教育首先的任务是培养人,让人拥有一个自由的心灵,知识的掌握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麻大婊哥:向@朱永新 提问:对于学生中的所谓“谷底”您有什么话能对他们说吗,这是每年各大学自杀人才辈出的一群差生。
  朱永新:事实上,如果按照分数和考试来判断学生的话,那么永远只有一个英雄,其他人都是垫背的。但是,如果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应该都有他们自己的潜能,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都能够做适合他们的事业。所以,我觉得所谓的“谷底”,只是传统的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办法。
  Jasmine馨小茉:向@朱永新 提问:现在的孩子为了争得老师家长的夸奖,不停的去各种补习班,让他们失去原本应该有的充满幻想的童年,长大了只会变成傻读书的书呆子,没有任何创新能力,难道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吗
  朱永新:各种补习班往往是家长逼着孩子去的,很多情况下是父母为了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让孩子来替他们“还债”,所以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这样的补习班往往效果不太好,孩子可以进行一些业余学习的,但是这个是在尊重孩子的兴趣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兴趣的东西,是很难真正学好的。
  唐山酒歌:向@朱永新 提问:您说对中国教育充满信心!这是不是官腔?为什么教育要改革?就是中国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作为国家相关领导应该对教育充满担心才对,每个领导都充满信心,一直到退休也没有一点起色!这是对中国教育负责任吗?
  朱永新:之所以我对中国教育充满信心,因为我看到在中国的一些区域、一些学校,还有一群拥有理想的人。他们把自己的根扎在教室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比如说我们很多新教育实验的教师,像山东的常丽华老师,像湖南的“桃花仙子”,河南的“小风习习”等等,是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献给孩子了。
  韩粉寒迷:向@朱永新 提问:如何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升学了 ,一味的补课,超多的作业,还有乏味的课程,这些都如何解决呢?
  朱永新:是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基础,我们常说的为生命奠基就是这个道理。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年在一个人一生中的作用远远没有被认识,儿童的权利远远没有被尊重,儿童的福利远远被满足,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所以,尊重童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薛瑞众2011:朱先生,您好!“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这一问可谓惊醒了中国教育,刺痛了中国人的心。而您也曾指出中国教育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并把此归于中国学者与诺贝尔奖无缘的愿因。请问您中国教育该如何加快求解“钱学森之问”的步伐?中国人如何圆诺贝尔奖的梦想?
  朱永新:钱学森之问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这些年来一直无缘诺贝尔奖,也是我们很大的遗憾。问题当然是处在教育上,我们在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就开始扼杀他们最初的创新能力,把他们绑架到应试教育的战车上,我们的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的模式,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
  黑白配我和你:向@朱永新 提问:你好,中国的教育老师素质是一方面,还有教学方法,要不为什么那么多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会选择出国教育呢,人家必定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可是现在还是没有看出中国教育改变在哪?
  朱永新:我前面说过,现在优秀学生出国留学第一是不愿意受我们高考的折磨,第二是为了选择更好的高等教育,所以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我觉得国外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团队学习、创新学习。
  愿女儿开开心心:向@朱永新 提问:教育体制急需改革,学生高分低能, 缺发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意志,动手能力也差,总体素质很差,很多孩子心里不健康,想自杀。
  朱永新:是的,对一个人来说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我们的教育已经忘了自己真正的使命,是帮助人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帮助一个社会能够不断的走向崇高,帮助人类能够生活的更加美好。把分数作为教育的目的,从方向上就错了。
  薛瑞众2011:向@朱永新 提问:朱先生,您好。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高校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培养的学生质量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请问,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从何着手最科学合理?高等教育到底应该走精英之路还是走大众教育之路?如何提振中国教育的信心?
  朱永新:高等教育我觉得问题最大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瓜分不清,前者控制着后者。行政资源瓜分着学术资源,所以优秀的老师往往不安心做学问。另外,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延用着中小学“满堂灌”的方式,师生之间的对话、争辩、交流、沟通太少,无法激活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漠白:向@朱永新 提问:幼儿园入园越来越难,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朱永新: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比较大。尤其是优质幼儿教育资源比较短缺,所以就造成了入学的恐慌心理,也造成了进幼儿园比较难。那么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加大投入,建好公办的幼儿园,确立起以政府办园为主导多元化办园的这样一个格局。
  panpaner:向@朱永新 提问:我是一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妈妈。今年9月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可是目前小学都是3点多或4点多放学,而我们的下班时间是6点甚至更晚。家里没有老人可以照顾孩子。像我们这种情况的周围有很多。请问,小学一定得那么早放学吗?
  朱永新:现在很多小学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往往规定学校开学和放学的时间,生怕孩子过长时间的学习。考虑到有一部分孩子过早放学没有父母照顾,也有一些学校用“放心班”的方式来进行。所以父母亲可以跟学校商量,有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百灵小鸟:向@朱永新 提问:尊敬的朱委员您好!我是一名代课二十年的代课教师,我每年都在关注关于代课教师的提案,不知你今年有没有这方面的提案?你去年的提案怎么到现在没有得到落实?我们在学校里没有尊严,没有地位,而且没有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障,现在让我们干教育,我们真的很失落,求求您能帮帮我们这一弱势群体吧!
  朱永新:代课教师在中国教育历史上做过非常大的贡献,给这样一群人以特别的关爱是应该的。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关注着这个群体,为他们鼓与呼。今年“两会”我还专门带来了一个建议,就是希望在全国推广重庆和广东经验,学习汪洋同志关爱代课教师的做法,出台比较完善的措施,妥善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宝哈  评论于  2011-3-13 15:46:19
我一点信心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