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飘  发表于 2011-7-12 16:55:27| 2081 次查看 | 6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沁飘 于 2011-7-12 17:03 编辑

高山流水
    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琴师叫俞伯牙。一次他在荒山的一座茅屋里弹琴,有一位打柴的樵夫叫钟子期的从门前经过,居然能从琴声中听出"巍巍的高山,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交谈后,十分惊讶地说:"你就是我寻觅多年的知音啊!"从此,两人便成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痛苦极了,扯断琴弦,摔坏琴身,自那时起直到死去,他再也没有弹过琴。后来人们便把此曲名"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之意。



广陵散
    产生于古代汉朝和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当时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音乐家叫嵇康的,因反对当时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神态自如,从容千迫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此曲因此而广为流传。

平沙落雁
    大概产生于明代,共由7个段落组成,音乐非常优美、流畅。描绘的是大雁成群结队,自高空纷纷落在沙滩嬉戏、玩耍,又结队飞去,还不时传来雁鸣声的优美而广阔的画面。其中"群雁横空""霜天雁叫"两个段落尤为引人入胜。

梅花三弄
    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曳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汉王封邦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大败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岸边自刎,刘邦大胜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曲中那惊天动地的金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春江花月夜
    原名为夕阳箫鼓,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演绎的是唐代的巨宏诗篇《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嚷、晚眺共6个段落。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湖面,悠扬的箫声,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渔樵问答
    这首乐曲产生于明朝。所描绘的是渔夫和樵夫在青山绿水之间劳动、生活的快乐场面。那渔翁摇橹的水声,樵夫劈柴的斧声,使人如醉如痴,乐而忘返。

汉宫秋
    这也是一首创作于汉代的著名琴曲。内容表现了当时宫女悲惨的生活和哀怨的情绪,整个曲调好像都是向世人哭诉宫女的凄凉生活,  曲调哀怨、凄凉,听后让人落泪。

胡茄十八拍
    作者是汉朝末年的女音乐家蔡琰。蔡琰年轻美丽,被入侵中原的匈奴兵烧掉了房子,独自背着琴跟着乡亲逃难,又被追上来的匈奴左贤王掳去做了王妃,并与左贤王生下一男一女。生活在北国的蔡琰日夜想念自己的祖国。汉朝丞相曹操早知蔡琰的才华,派人带着重礼向左贤王要求将她赎回汉朝整理汉史。左贤王无奈,放她回国,却留下两个孩子。蔡琰与儿女生离死别的凄惨情景时刻触动她的心,《胡笳十八拍》描绘的就是蔡琰此时的心情,曲中充满思念祖国和惜别儿女时哀婉凄楚之情。

阳春白雪
    原是流传在楚国境内的一种高雅音乐。传说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加工创作的一首曲子,流传为后来的《阳春白雪》一曲。"阳春"象征春天,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白雪"象征高傲、纯洁。后人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词对比而用,一般认为高深复杂的音乐称为阳春白雪,把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的音乐称为下里巴人。
风语者  评论于  2011-7-12 17:01:27
      俞伯牙和钟子期

下面有关他们的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最后的承诺  评论于  2011-7-12 21:06:03
本帖最后由 最后的承诺 于 2011-7-12 21:06 编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也不算什么套话
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sunnywinte  评论于  2011-7-26 18:01:24
一个人在屋里很静的听
可能是境界不够
听不出什么感觉
盲人调律师  评论于  2011-7-31 17:13:11
流传下来几千年了
古典精华
dancefan  评论于  2011-8-4 15:48:39
这些经典的曲目蛮适合做胎教的
君子茉莉  评论于  2011-8-12 15:19:51
经典的曲目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