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夸大机构的力量,但解题有一套
我家萌萌今年幼升小,考取的是杨浦区的一家民办小学。
首先要声明,我不是“百花托”,也不是“百花黑”,只是在幼升小的千军万马中和“百花” 打过两年交道的普通家长。虽然从结果上看,我们确实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小学,但每家学校在选择孩子时,依据的都是谜一样的标准,究竟是靠认字多?还是靠英语好?还是靠上过机构?亦或是靠嘴甜卖萌?靠颜值?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也不能把幼升小和“百花”或是其他机构直接划等号,只是说说我的看法,给各位家长参考参考。
千万不要夸大机构力量
“百花”出事之后,舆论风向几乎是两个极端,一边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另一边是排队报名的家长在关闭的教学点外不肯离去。两种表现,背后是一种心态,那就是认为:普娃和牛娃之间的距离,只差一个机构。大骂“百花”的人觉得,只要关掉机构,大家就能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万事大吉,天下太平。哭着喊着要上“百花”的人觉得,只要上了“百花”,孩子就能考进民办小学,走上人生巅峰。
但过来人告诉你,千万不要夸大机构的力量,机构不能把一个普通孩子变成爱因斯坦,也不能扭转眼下升学圈内的种种怪相。更何况,就算上了机构,你在家也免不了复习刷题。在现阶段的游戏规则下,机构不过是更有针对性地帮你摸清方向,推你一把,帮你缩小与牛娃之间的差距。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了机构,普娃和牛娃之间的差距,会更大。
所以,在不确定自己娃是不是天才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部分家长尽早行动、科学选择、合理利用,在现阶段的游戏规则下,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好一些的学习条件。
与奥数划等号是种误解
很多家长会把“百花”和奥数划等号,其实是一种误解。三年级前根本没有真正的奥数,有的不过是拓展数学而已,而且这一块只占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其他的包括语言表达、记忆力、指示行动,甚至行为规范,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们自己幼升小面试体验来看,除了上实机考等一部分特殊考试外,大多数小学的面试还是强调孩子的综合能力,哪怕是部分采用人机对话的小学,也不会特别着重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俗称奥数)能力。
印象比较深的是每个阶段的课程结束后,每个孩子会得到两张表格,一张是雷达分析图,从中可以看出自己孩子在语言表达、空间想象、自然测量、推理能力等各方面的长短板,以及和班级平均水平的对比;另一张是孩子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包括遵守规则、合作交流、课堂纪律、自理能力等方面。通过两张表格,可以对孩子在同龄人中的相对水平一目了然。
排长队造势有点“LOW”
百花的课程体系非常复杂。有常规的逻辑思维课程,按年龄分小、中、大班;阶段性的会选取一部分优质学生参加为期一周的纸上难题班集训;对一部分有补短板需要的孩子,有一些单科类的短期课程;到了大班阶段,会有面向全部学生的幼小衔接课程(也就是小学应试课程);还有针对一部分有择校需求的孩子的上实、世外、名校A、名校B(A、B档根据历年入学面试的难易程度区分)的冲刺班。
这些课程有的是一周一次,有的是一天一次,不了解的家长会感到非常困惑。那么多课程同时上,时间选择就变得非常重要。而类似“百花”、学而思等机构的报名都是采取先满足老学员再向新学员开放的方式,所以会出现家长越来越提前占坑的现象。我们初入“百花”的时候,报名程度还不像现在通宵排队这么夸张,但提前三四个小时排队占位也是家常便饭。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机构完全可以采取更加合理科学的报名方式,用排长队来为自己造势打广告,实在是有点“LOW”,得不偿失。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只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在“百花”的两年,没有看到有孩子哭着不愿来上课,也没有看到有孩子中途退出。至少就我观察,孩子们都很喜欢上课,尤其喜欢用游戏道具的环节,很愿意亲近老师,也很愿意交朋友。考小学那几天,老师一直打电话和家长沟通。
面试当天,基本每个学校门口都会有机构老师站队给孩子做考前心理疏导,结束后给孩子派发糖果。你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但在家长看来,大家确实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在这种氛围中,大家都在很努力很认真的学习,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孩子集体学习易做比较
关于是机构教,还是自己教?其实并没有一定的定论,无非是殊途同归。但我个人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尽量让孩子在外多读读。
1、让孩子养成在集体中学习的习惯,便于家长做横向比较。
2、术业有专攻。机构对考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往往有他们的一套。像是比轻重、数方块、分糖果这种题目,家长未必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孩子思维规律的方法来,但机构会有。
3、资源共享。我们的很多资源都是通过机构老师或者课间家长聊天中得来。
4、自己的娃,自己未必客观了解。还是那句话,只缘身在此山中。
5、有利于亲子关系。能够松口气、调整心情、喝杯咖啡,对于“熊孩子”的妈妈们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觉得,资质问题就留给有关部门去处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与其愤世嫉俗,不如退而结网。无论是选择还是不选择升学机构,都希望每个家长能理性面对、从实际出发,为孩子选一条最合适的路。
我该如何为女儿的人生负责
一个小班妈妈的自述
4年前,我的生命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我的女儿。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想这句话——我该如何为她的人生负责?
按照设想,我希望她的童年快乐,但又不能傻乐。小班阶段养好身体,中班开始一些兴趣开发,适当引入一些思维学习,大班开始有针对性的幼升小训练。因为无数过来人告诉我,如果你没有铁打的学区房保底,也没有条子和票子依托,傻乐的结果就是幼升小之后,你懊恼地捶胸顿足、内心流下多少悔恨的泪。
于是,我将孩子送进了一所民办幼儿园。在这里,有半天的外教课、蒙氏课、艺术课、认字课,中大班后,还会有思维训练、拼音启蒙和幼小衔接。一切,似乎都在按着我的设想在发展……
今年5月16日晚上,我女儿生日的第二天,微信群、朋友圈开始热闹起来,大家说的都是18号才正式报名的百花冲刺班已经有人开始通宵排队了。说实话,当过几年教育记者,也知道百花、吴品两家机构在市场上一直热闹。也曾经想过,我该送女儿去读百花还是吴品?
可当我真的踏入百花报名点,看到还有月余即将临盆的二胎妈妈、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啃着馒头坐在硬板凳甚至仅仅是一张报纸上,我才真真切切地知道,原来我女儿未来面临着这么激烈的竞争!这只是一家培训机构的报名啊,居然那么多人提前24小时甚至48小时来给孩子占坑!
本来我是去探探路的,回家后还一直纠结:是现在就给女儿报9月份的中班课程?还是再等等看看?没想到,百花最后被证明是无资质的。在朋友群里聊起此事,已经有朋友告诉我,她有同学在另外一家思维机构当老师,实在不行我们几个妈妈组个团,请这位老师教我们的孩子。
我们小时候,爸妈都是普通工人,读书就是送去学校,读不读得出基本靠自己。可时光荏苒,教育减负叫了这么多年,学校的课本是越来越薄,孩子们肩上的负担却越来越重。随便走进哪一家商场,人气最旺的定是两个地方——餐饮和培训机构。
为什么?还是那句说烂了的话,优质教育资源和庞大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没了统考,公办讲的是对口和派位,各民办学校自主招生,说是面谈,但看看各大家长论坛,各种真题、各种经验……都在提醒你:你一张白纸想去考,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
有人会说,这样是拔苗助长,孩子会后劲不足。可你不进好小学,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要面临中考被刷下。中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分流,大约一半左右的毕业生进高中,还有的进职校技校。能进高中的又分三个层次:市实验性示范性(市重点)、区实验性示范性(区重点)、普通高中。其实,如今的一切竞争,最终目标是这个。虽然,社会不断变化,什么样的成才之路都有,但不能否认,读好书、找一份好工作还是最能获得大众认可的一条人生之路。
当你的身边弥漫着各种各样的焦虑情绪,各类消息排山倒海地向你袭来时,说实话,我真的做不到“淡定”二字。我唯恐自己的一次错误选择,让女儿丧失了更好的接受教育机会。我也无法想象,如果我女儿真的去了一所“菜小”,我的内心该是多么低落与自责。
朋友圈的鸡汤文会说,大部分人智商都相似,想当学霸的妈,先看看自己的基因如何。看看我自己,怎么也不是学霸样。但我不是学霸,就该放任女儿什么都不学?我想我做不到,在我的能力范围,我总想给她更好的。既然市场上已经有丰富的培训机构,我要做的就是帮她仔细甄别。发达的网络让甄别变得相对简单,口碑很自然地会在家长间口耳相传。
我知道我容易焦虑,所以常常会对老公说:女儿读书了,我肯定会各种焦虑,你到时候一定要拉住我,别让我的焦虑太影响到女儿。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的人生幸福,没有人说读“菜小”的人生一定不幸福,也没有人说读名校的人生一定幸福。只是,在女儿作为生命个体尚未独立之前,我不敢去试这种可能性。心理不够强大到一定程度,我只能选择多数人走过的路,读读这个、读读那个,虽然不知道能在未来的幼升小之路上增添多少砝码,但起码我试过了、努力过了。
尽人事,听天命。未来如何,谁都不知道。我只是在不知道的漩涡中被裹挟着向前……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