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gaga  发表于 2011-6-21 15:20:08| 1245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在美国,除了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大城市有火车、地铁外,许多城市几乎没有公交车。人们只偶尔调用一下黄色的出租汽车。所以在以车代步的美国城市,几乎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开车的主妇如何充分尽其职责。如果她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丈夫每天全勤上班养家糊口,她就必须是个“全职”的司机。所以,父母永远没有失业的时候。如果一个主妇还在公司做全职或半职,那么她的多功能性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上幼儿园,父母每天开车接送孩子是理所当然。孩子上了小学,学校有黄色的校车按不同的地段接送孩子,但是校车在早晨通常要花上一个多小时,在不同的地段依次接完所有的孩子。天蒙蒙亮的冬日早晨,父母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觉,干脆自己开车送小孩上学,然后去上班。


  在此地的旅美华人比老美还要忙的是,接送孩子去参加体操班、游泳班、钢琴课、芭蕾舞班、中文课等等。所以,除了在异国他乡工作的忙碌外,中国父母更兼有“快乐”的司机之职。


  具有团体主张和环保意识的父母组成“carpool(司机队)”,在同一社区的各家父母轮流接送三四个孩子去游泳,去参观博物馆,去学钢琴,学中文……


  家长们如此忙不停地接送,直到他们把每个孩子都送进“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等。相比较而言,一些美国父母接送孩子做这做那,似乎更贴近孩子自然的爱好和兴趣。美国父母在“功夫”方面似乎比一些中国父母欠缺一点。一些中国父母的目标最明确,意志最坚定。任何要赛出“功夫”的项目结果都能考验出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过硬栽培。


  这样,忙碌的青年、中年父母的家庭生活由着这一连串的接送生活组成。开车再也不像初次拥有车那样神气,开车毕竟不像游乐场的“碰碰车”那样妙不可言,它成了一种职责,甚至是一种负担。


  直到一天,孩子成了少男少女,父母又要担心起孩子们的驾驶生活:少男少女开的车和老翁、老妪开的车相撞常常是要命的事,除了为反叛的少男少女解决青春痘、学业、爱情困惑、文化差异等难题,父母还要多一份有关孩子独立驾驶的担心。据报道,交通事故是美国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青少年车祸八成源于操作错误,主要是受内外各类电器(手机、录放机、手提电脑等)干扰造成的。建议分阶段颁发执照,父母要以身作则。“劳碌命”的父母在这些繁琐中,担负起生命所必须承受之重,养育孩子,消磨自己。不知不觉中,父母的爱好和美梦被遗忘和疏忽。孩子的一切宛如自己一切的延续,只待夕阳红时,父母想要重新拾回一个多梦的自己,常常又是力不从心。


  自己开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自由,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忙碌、牵挂、污染和汽油的消耗。


  我们拥有自己的车,却又常常想起往日每天骑自行车上班锻炼身体的机会、雨天购物的不便,往日公交车上的交流和拥挤。


  如果公交车在时间上、形式上比较有效率,灵活,那么它的发展与健全应该比私车更重要。尤其在中国,人口这么多,家家户户都有私车的话,哪有停泊之地?哪有这么多汽油来供养?污染更不堪设想。除非底特律车城和国内什么汽车厂合资发明一种用电的可折叠的“魔术车”,这样才可以异想天开地解决如上问题。


  美国地大人少,即使每家有三辆车也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是,公车系统应该发展得更完善,更多样化。这样不仅有益于社会公益,也可以解决能源短缺、地球环境污染等问题。但美国太强调“效益”和“个体自由”。几年前,一家为大底特律飞机场接送上下飞机旅客的大公交车连锁系统在服务了近二十年后宣布停业了。代之而来的是车费至少比公交车多一倍的私人轿车服务。公交车的费用若是比个人私车费用更高的话,公共服务设施就很难发达起来。人类的工业文明发达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自由与方便。但是,他们反过来又使人类的生活更为繁忙,生存的环境更为浑浊。不知这代价是否太高?我们这些父母司机真的是那么快乐吗?


  据2006年《大众科学》报道,未来25年将有超乎想象的20项发明,其中四项是和车有关的:“2026年,人们将会拥有一辆永远也不会相撞的汽车。”“5年之内,自我维修车问世。”“10年之内,驾驶变成一种乐趣。”“15年之内,变形轮胎问世”……


  但愿所有家庭的“司机”未来真的“快乐”,但是目前状态中一人一支枪是不可以的,一人一辆自行车是可以的,一人一辆私车最好不要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