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小荷  发表于 2016-1-23 19:29:25| 1505 次查看 | 1 条回复

下雪天,多的是人间佳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迷恋于雪的洁白、清寂,他们看雪、听雪、咏雪、画雪、煮雪……缔造了很多美丽的故事。即使时光流转,却依然可见当年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伴着雪景,去回味古老故事中的那一个个动人瞬间。
谢女咏雪

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


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也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称法也因之多了一个“咏絮之才”。


雪夜访戴

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


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


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


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孙康映雪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他也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


袁安困雪

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


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


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


苏武啮雪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


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


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


程门立雪

北宋的一个雪天,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程颐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


程颐醒来时,门外雪已有一尺深,再看二人,大为感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


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从此,学问史上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尊师重道也有了更形象的代表。


踏雪寻梅

孟浩然酷爱梅花,雪天时,他便骑着毛驴冒着风雪去赏花。


有人问他原由。他便称:在寻找作诗的灵感。(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踏雪寻梅,也因此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梅花与傲霜凌雪紧密相连,由此梅花一直是君子修身立德处世待物的参照,表现了文人的傲骨气节、大隐隐于林。  


煮雪烹茶

古人认为,雪,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暇至纯,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烹雪煮茶,作为一件极雅之事,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唐代诗人喻凫曾写下“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的诗句。


《红楼梦》“宝玉品茶栊翠庵”一节中,妙玉给宝玉斟的一杯茶也是用雪水泡的。


不过联系到如今的空气质量,此等雅事也只能想想了。




太急燥了,要平心静气
zxylyzsm  评论于  2016-1-23 19:34:47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