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wahh8001  发表于 2015-12-8 16:03:03| 839 次查看 | 2 条回复

现在的孩子总体而言缺乏目标感、没有责任感,究其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内在动机较低。很多时候孩子们并非没有动力,而是这种动力被其他的外在动力所压抑或者迷惑,如果仅仅靠孩子自我纠错、自我反省显然不够。那么,父母如何能够帮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就显得十分关键。


  • 目的、目标和动机有何关联?



目的,是一种很特别的目标,和一般短期、立即的目标不同。目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人每天有千百个目标,享受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买一份好礼物,但目的是一种遥远的长期目标,是一个你想去的方向,你的一生想往哪里去?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目的必须是有意义的、长期的、对这世界或其他人有帮助的目标。有了目的,你会开始安排各种目标,让自己一步步到达那个目的。


父母、老师们必须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机不应只是单单考高分,这些只是很短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和学习动机应该是:当孩子全心投入他们想学的内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目的。目的会产生一种内在(而非外在)的驱动力,要让孩子明白“我学习并非因为妈妈叫我学,而是因为我真的很在乎,想学好。”


目的是一连串“为什么”的组合。但在学校里,老师、孩子却从来不问为什么。


例如:数学老师教公式、原理,即使孩子学得很棒,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只知道为了考试非学不可。其实,各科老师都应先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学这个科目?人类的需要和这个科目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人要成为科学家?为什么发现新定律很令人兴奋?  


没有这些“为什么”,就无法让孩子有长期的学习动机。你可能用恐吓的方式来吓孩子:“如果你没考好的话,就没有玩具玩。”这种恐吓固然让孩子有短期学习动机,但孩子不会出于兴趣,自己把书拿出来读。孩子必须知道为什么,才会全心全力、自动自发地去念书,而非被恐吓。


  • 用怎样的方式与孩子说人生目的?



父母要注意,不要跟孩子说什么,而是要问问题。大人常喜欢对孩子说教,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但其实这是无效的。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找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父母告诉他们的。但父母可以做一件很关键的事,就是问对的问题。


有三个帮助孩子发展目的感的重要问题:


  • 我对什么有兴趣?我做什么最享受?

  • 我最擅长什么?我的才能在哪里?

  • 这世界需要什么?世界有哪些问题、机会,可以发展成我帮助别人的所在?



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发展出自己的目的感,会花数个月甚至数年之久,因为孩子要去尝试不同事物。父母可以做的,就是与孩子展开对话,刺激他们去思考。


  • 父母要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要教会孩子负责任,让其明白做事要有真正的结果,不能半途而废。要对孩子有高期待,让他们了解,承担任何一种任务时,不要半吊子,要认真完成一件事,即使那件事很微小。


例如:小孩有宠物,要让他去喂食、带宠物去散步,任何一件小事都要认真去做。孩子该照顾小狗,但是朋友有新玩具想去一起玩,父母要告诉他:“照顾小狗是你的第一任务,这是你的责任,做完了仍旧可以跟朋友出去玩。”这是发展出承诺和责任的方式,也是让孩子学习不受其他因素分心或干扰的方式。


转自微信公众号: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围观

meteorax  此等好贴,必赞无疑!爱贝亲子网有你更精彩!  发表于 2015-12-8 23:23:57
fuwahh8001  评论于  2015-12-8 16:03:35
希望大家喜欢!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福娃宝宝  评论于  2015-12-9 11:35:59
谢谢楼主分享!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已有 1 人打赏爱币 收起 理由
fuwahh8001 + 20 亲!给你一个大红包,拿去买糖吃吧!

总打赏: 爱币 + 20   查看全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