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新生入学30问-陪着孩子慢慢来,一年级没有回家作业了吗?识字表里的字都要会写吗?孩子入学后需培养哪些习惯?了解课程设置、是否要陪读相关孩子在小学里面的问题教委给出了解答: 
 
   
 
 小学新生入学30问是哪30问?先看目录,大家再各取所需往下翻看!
 
 
 
   
 第一部分 不同以往的学习
 
 1问:一年级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2问:语文课上汉语拼音不教了吗?
 
 3问:识字表里的字都要会写吗?
 
 4问: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背诵吗?
 
 5问:数学就等于计算吗?
 
 6问:多做题就能提高数学成绩吗?
 
 7问: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吗?
 
 8问:字母不教了,孩子能够记住单词吗?
 
 9问:一年级英语教些什么?
 
 10问:教材中的课文都要背诵吗?
 
 11问:品德与社会课就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吗?
 
 12问:自然课就是了解一些自然界的常识吗?
 
 13问: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为什么叫唱游呢?
 
 14问:美术课仅仅是画图吗?
 
 15问:体育课只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吗?
 
 16问:什么是“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17问:一年级没有回家作业了吗?
 
 18问:什么是“学习准备期”?
 
 19问:怎样理解“零起点”教学?
 
 20问:等第制评价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部分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1问:运动能力对学习大有帮助吗?
 
 22问:如何使孩子爱上运动?
 
 23问:适合孩子的运动有哪些?
 
 24问:合理的休息该如何安排?
 
 25问:孩子入学后急需重点培养哪些习惯?
 
 26问:要想孩子学习好,朋友们说一定要陪读, 是这样吗?
 
 27问:没有书面回家作业,家长要给孩子另外增加课外教辅作业吗?
 
 28问:孩子一旦出现哪些不适应,家长务必引起重视?
 
 29问:如果出现了入学不适应,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30 问:怎样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
 
 小学新生入学30问-陪着孩子慢慢来pdf档(百度提取码回帖刷新可以见):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qWQi400 密码:
 
 ★课程:一年级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现今,上海市小学的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组织实施的,是全体孩子的必修课程。小学一年级基础型课程的基本科目及周课时数如下表:
 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拥有自主权。
 
 ★语文: 语文课上汉语拼音不教了吗?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从一、二年级正确运用,到三至五年级熟练运用,可分为三个阶段:渗透阶段、强化阶段、巩固阶段。
 渗透阶段主要是指“学习准备期”时,老师会有意识地渗透汉语拼音的学习,如遇到翘舌音时,会提醒孩子“把舌头卷一卷”。
 强化阶段是指孩子在阅读、识字的过程中,集中学习声母、韵母、音节的拼读等,教学时间有8周左右。
 巩固阶段是指孩子在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的过程中,能逐渐较为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使用工具书和学说普通话。
 一、二年级的孩子既不需要抄默字母和音节,也不需要为汉字标注音节,只要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
 
 ★英语:一年级英语教些什么?
 老师会教一些基本用语和简单日常对话,每单元还有4个左右的单词,要求孩子能看图认读单词,能和同伴或老师进行简短的对话,如问早、问好,表达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一年级英语不以语言学习为唯一目标,更多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等。
 
 ★数学:数学就等于计算吗?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很丰富。比如,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除了数与计算外,还有“物体的形状、上中下左中右、找规律、认识人民币、长度比较”等生动有趣的内容。通过学习,孩子们除了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外,还将认识钟面,会读、记钟面上的时刻;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不同的形状;学会辨别方位;会测量物体的长度等等。
 
 ★新名词:等第制评价是怎么一回事?
 等第制评价,是指用“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指标,来评价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除等第评价外,所有学科还要提供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评语。
 用等第制评价代替百分制,目的在于淡化具体的分数差异。等第制评价重点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如作业、口试、专题讨论、课堂回答、实践活动等)的实际表现,以此进行综合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的评价。
 
 ★要想孩子学习好,要陪读吗?
 陪读并不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家长应努力将“陪”转变为“培”。“家庭老师式”的陪读,表面上孩子交出来的作业很漂亮干净,老师也觉得孩子的学习质量很高,但随着知识难度的上升,习惯了家长陪读的孩子,很难维持独立的学习状态。
 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跳出“帮孩子检查作业、帮孩子整理书包、帮孩子梳理知识点”的陪读模式,转而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巩固、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护、亲子沟通的渠道和内容……这才是做家长的优势所在。
 
 ★怎样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
 面对孩子入学后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情况,不少家长会深感压力。此时,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极其重要。
 首先,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他的想法全部说出来,观察孩子在诉说时的表情、体态等一切细节,不急于评判,否则孩子很容易结束和你的对话。
 其次,认同孩子的感受。这不仅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还能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后续教育的有效性。
 此外,与老师保持积极沟通。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只有与老师有效沟通,才能让家校双方对孩子都有更为客观的认识。
 家长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不是所有孩子的优点都会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努力发现自己孩子的可爱之处,将有利于家长获得解决问题的信心。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