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话养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此时正值初伏前后,梅雨季节即将结束,气温开始上升,天气也逐渐炎热,慢慢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夏天。由于此时气温还未达到全年中最热,后面还有温度最高的“大暑”,故只称为“小暑”。江南地区在这个时节进入伏旱期,一般降雨不多,但却是台风或热带风暴频发的时候,天气变化较为剧烈,因此尤其要注意养生保健。
静心为上 注意休息
小暑时节,温度逐渐升高,天气变得炎热,是暑热之邪最易伤人的时候。暑邪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中医认为,暑邪为阳邪,炎热升散,伤及人体后,可上犯头目,内扰心神,严重者导致高热心烦、面赤烦躁等暑热证。另外,天气炎热也容易影响人们情志,出现心情烦躁、脾气易怒等。因此,炎炎夏日,调养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则心火妄动,加之酷暑火热邪气,即所谓“内外合邪”,易出现伤暑之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应该注意要有一个凉爽的环境、愉悦的心情,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另外,夏季白昼时间延长,人们起居作息亦需作出相应调整,注意适当休息,减缓工作节奏。在中午气温最高,阳气最盛之时,适当安排午休,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剧烈运动,并且及时补充水份,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
合理膳食 冷热适宜
小暑节令属于长夏,是湿气较重的时候。而暑邪的另一特点便是“暑多挟湿”,即多兼夹湿邪一起致病,两者相合导致病情的复杂多变。中医认为,脾脏位居中焦,运化水谷,喜燥恶湿,而暑湿之邪往往侵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胃口不佳,脘腹饱胀,或者肠鸣腹泻等症状。所以这段时间又是肠胃炎高发的季节。
这段时期的养生要注意合理饮食,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佳。有些人因为酷热炎炎,喜欢冰冻饮料,从冰箱中拿出后直接饮用,似乎感觉很舒爽。但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冰冷之品直接进入胃肠道后,不仅损伤消化道粘膜,而且影响胃肠道蠕动,又属于湿冷邪气,只会困厄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这也是很多人在恣饮冰冷后往往感觉胃肠很不舒服,但又无可名状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夏天里有些人喜欢进食辛辣、烧烤之品,吃的浑身出汗,感觉很畅快,这也不妥。本就是夏日炎炎,再多食辛辣,使火热更盛,容易出现口腔溃疡、便秘、痤疮等症情。从养生角度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过食辛辣后,汗孔扩张,阳气更易流失,这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要注意合理饮食,不贪冰冷,不食过热,可适当进食一些药食两用之品,如莲子、木瓜、银耳、薏苡仁等,可以多用萝卜、番茄、冬瓜等清暑化湿的食品,还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淡水鱼等,尽量少用辛辣、油腻之品。
整洁环境 适当运动
小暑时节,暑湿之气还较重,家具、衣服、书籍等易发生霉变,也是细菌、蚊虫大量滋生的时候,因此要注意及时打扫卫生,清理死角。另外,由于天气炎热,也不要在湿冷之处逗留过久,因为湿浊之气亦可侵犯人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炎、胃肠道疾病等。
注意适当运动,如在傍晚或早上适当进行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运动,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运动尽量选择在室内,避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
总之,“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最有生机的时候,我们要顺应时节,调畅情志,注意休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整洁环境,及时补充水分,共同渡过一个美好清新的盛夏。
太急燥了,要平心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