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妈猫爸》与《孩奴》看北京幼升小、小升初升学现状
电视剧《虎妈猫爸》正在各大卫视热播,该剧自播出以来,无论是电视收视率还是网络点击量都一路飘红。剧中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幼升小”、“学区房”、“兴趣班”、“择校难”等现实问题真实演绎也无一例外的触到了千万家长的“痛点”。这不禁让大家想起了几年前有胡可、沙溢主演的以“小升初”为主题的电视剧《孩奴》。
观众的青睐多来自于这两部电视剧对于升学的描绘实在“接地气”,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那么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如剧中所说呢?下面为大家对比一下这两部电视剧与现实中的升学情况:
教改风潮席卷全国,一夜之间,凡是处于升学阶段的家庭几乎到了谈“升”色变的地步,两部电视剧中 共有的两个桥段最能说明问题——
【桥段1——学区房】
《孩奴》中,为了让孩子小升初考进好学校,胡可扮演的“虎妈”卢丽不惜卖掉房子,但看好的学区房意外被抢走,一家三口只好搬到丈母娘家,家庭矛盾由此不断上演。这段“学区房”的故事让不少家长有了共鸣,有观众表示“看见卢丽就仿佛看见了我自己,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我们一家都跟着上火、着急,搞得我和老公、同事的关系一度很紧张。”
《虎妈猫爸》中,为了让女儿上重点上学,赵薇饰演的毕胜男在拼关系无门之后,将视线转移到“学区房”上,这在她看来似乎已成为女儿上重点小学的唯一途径。于是她卖掉舒适的复式楼,家里婆婆,姑姑相继“财政援助”,最终一家人花每平9万元的价格购入了一套又小又老约50平米的学区房。虽然一些城市的观众对于9万平米天价的学区房大呼意外,但对照现实,类似“9万”甚至比“9万”还高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现实情况]以北京为例,全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四个区域。这成为很多家庭举家抢占“学区房”的重点片区。然而相比自住房而言,被热炒的学区房,往往居住条件一般,甚至一些昔日的老楼,乃至没有卫生间的平房也“回春”,进入到了学区房的热炒榜单上。有媒体曾报道,北京名校史家小学附近的一处学区房,仅仅5平米的小单间售价便达到了190万元,每平米均价超过37万元,而北京实验二小的附近的学区房,一度被炒到均价每平超20万的天价。
[学区房有风险,购买需谨慎]天价的背后往往也隐藏着种种陷阱,借“学区房”忽悠炒房的现象如今成为个别开发商惯用的套路。例如去年宁波一处被开发商宣传为学区房的楼盘在即将交付时,传来不属于某学校学区房的消息,上百名业主听闻后急得甚至出现了跟开发商集体下跪的现象,这无不折射出当下学区房之殇。
《虎妈猫爸》中,赵薇费九牛二虎之力住进了学区房,却因未住满一年无入学资格条件,令兔妞不得不暂时休学在家。类似“政策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中其实加剧了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有网友看了该剧后受启发查阅当地政策后无奈发现,“有一所小学竟要入户满6年才能就读,且6年内同一产权房只能供1个孩子上学,这不意味着我刚怀孕就要买房入住了!”
【桥段2——小升初&幼升小】
《孩奴》二字作为全剧的题眼,一语双关,一面指成为孩子奴隶的家长,一面指成为家长奴隶的孩子。剧中卢丽和刘志高的儿子欢欢,本身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自身条件让她的母亲看到成功的曙光,所以费尽千辛万苦要为他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奥数班、推优生、出国留学,一步步下来卢丽精神崩溃了,欢欢也被逼离家出走。一个小升初的孩子,基本被剥夺了所有的课余时间,这种教育理念,令孩子感到十分压抑,也让家长们感到心疼与无奈。
而在《虎妈猫爸》中,家长为了孩子“幼升小”而使尽浑身解数的剧情则被观众评为“实在是切中要害的真实”。不少观众表示,虽然《虎妈猫爸》让自己看得很紧张,但情节确实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状况,堪称还原了一个幼升小的“真实战场”。此时正值5月“幼升小”入学的报名阶段,看着剧中“虎妈”为了孩子有更强的竞争力,逼着学龄前女儿学钢琴、学算术,戏外的家长也因为担心孩子能否入读重点小学而忧心忡忡。
重点小学历年来都是家长们挤破头皮争抢名额的对象,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些城市的热门重点小学都举行了“幼升小”面试。剧中,为了争夺重点小学入学资格的家长“挤破了头”,而那些稳坐入学条件的孩子也丝毫不敢懈怠。入学面试中的一道脑筋急转弯题:“小青有9本故事书,小新有7本连环画,现在小青拿3本故事书换小新的两本连环画,问:小青,小新现在各有几本书?”让电视机前的家长都绕昏了头。
[现实情况]很多小学的面试题除了涉及到算术、认字、讲故事等,还要考孩子的记忆力。有观众无奈地在网上感慨,光是考记忆力就够呛,“女儿告诉我,在一张纸上有十件物品的图案,老师给她看一会儿后,拿开问她记住了哪些?女儿说自己只记住了四个,同行的一个朋友的小孩记住了七八个,但最终也没能被录取。”
[拼爹拼妈又拼房的升学]《孩奴》制片人表示:“我们的创作其实想要纠正一个误区,不是说靠拼爹妈就能换来一切,既是得到了暂时的成功,孩子也未必是真正快乐幸福的。不让孩子通过自己奋斗而成长起来的‘替身’教育或让孩子认为成功来得很容易,从而丧失了自我奋斗的能力和勇气,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是不可取的。”
“谁不知道这样的观念不可取啊,但是谁又能真的拜托这种观念呢?”北京小升初家长如是说。
虽然有些观众指出电视中父母的表现有些夸张,但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家长都表示现实中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非常写实,一家就一个孩子,谁也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比着学。父母也非常无奈。”“家长有什么办法呢?看其他家长在学校门口谈论的话题,让你不急都不行,有给孩子办移民的,有给孩子找初中学区房的,有给孩子请一对一家教的,不然以后孩子的学习怎么有竞争优势?”很多家长都表示在剧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纠结状态。
为了孩子我爬我爬,咦~怎么总是没尽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