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miya  发表于 2011-6-2 14:16:10| 1587 次查看 | 0 条回复
     当儿童情绪有某些方面的不良表现时,就应主动的根据膳食营养理论调整膳食供给,将孩子的情绪状态调节到较佳状态。

  要科学膳食,主动调节情绪 当儿童情绪有某些方面的不良表现时,就应主动的根据膳食营养理论调整膳食供给,将孩子的情绪状态调节到较佳状态。例如,当孩子受到某些刺激或恐吓,或遇到某些紧张环境,心中产生恐慌时,应多让孩子吃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这样会有助于平衡心理压力,消除精神障碍。因为人体在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时,会消耗比平时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仅维生素C就要消耗平时的8倍多。食物中缺乏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紧张,精神状态不良,因此这时还可以补充富含碘的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虾等海产品。

  在儿童性情急躁、脾气不好时,选择含钙多的食物,例如虾皮、牛奶、酸奶等,具有明显的缓解压力的作用。 如果孩子情绪较低落,除了缺少维生素B族和C以外,还可能缺少钙、铜、铁或色氨酸等。此时,多给孩子吃些黑豆、干果,瘦肉、苹果、橙子等富含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就能使孩子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应尽可能多样,以发挥杂食之利,提高膳食营养改善情绪的作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对情绪很不利。蔬菜水果中的钾有助于镇静神经,安定情绪。相反的,动物性食物以及食盐、味精、小苏打之中的钠会使神经兴奋。另外,钾对于体内过剩的钠能否顺利排出极为重要,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儿童,通常无法摄取足够的钾,因此,多余的钠无法全部排出,会残留在体内,成为焦虑、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此外,深海鱼、低脂牛奶、鸡肉等都是能帮助孩子产生良好情绪的食品,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鱼油中的ω-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而温热的牛奶向来就有镇静、缓和情绪的作用,鸡肉富含能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烦躁不安情绪的维生素B12。

        合理膳食,协助儿童养成良好性格 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合理膳食会帮助我们纠正儿童性格发展中的不良倾向,形成良好性格。

  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或激动易怒、难以控制情绪的儿童,首先要改掉糖分摄入过量的膳食习惯,因为饮食中糖分过高会使体内血糖升高,胰脏要分泌大量胰岛素,而胰岛素的增多会促使副肾上腺素分泌过剩,从而导致烦躁、易怒和情绪不稳定。要有意让他多吃碱性、富含钙质的食品,如牛奶、虾、蟹、鱼和海带等。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如果脑神经系统有充足的钙,就容易保持情绪稳定。而缺钙会情绪不安,容易激怒。 经常气郁上火、烦躁不安的孩子,平时要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于油腻性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干燥,小便不混浊。固执的孩子,应首先减少食用肉类食物,但可多吃鱼,蔬菜以绿黄色为主,减少盐分摄入量,饮食以清淡为主。 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或消极、依赖性强的儿童,要建立以肉类为重要膳食成分的饮食习惯,同时大量食用水果、蔬菜,要多吃含维生素A、B族、C的食物,特别富含是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猪肉、羊肉、小麦胚芽以及鱼贝类、大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有加强独立性及耐受力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判断力及养成自立、积极的个性。偶尔吃一些辣味食品,有时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缺乏信任、胡乱猜疑的儿童,在膳食上主要是热量的摄入太少,鱼肉类蛋白质的缺乏会导致贫血、体力不足,情绪紧张不安、对人不信任等。一定要吃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猪肉等,要多食用乳类制品,多喝牛奶。如果能持续不断地吃这些食物,体力将会很快恢复,猜疑、不安的情绪状态也会消失。 容易焦虑不安的孩子,在膳食上多见于盐分摄取过量,致使水分代谢异常。饮食习惯常常是早、晚餐有一餐不吃,吃饭速度快。调整方法是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如花生、牛奶、大豆、鲜橙、牡蛎、蜂蜜、动物肝、豆类等,同时饮食要清淡,切忌口重。 总之,在儿童的情绪发展和性格形成的过程中,膳食营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应当依据膳食营养和生理、心理学规律,科学合理的调整他们的膳食供给,使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情绪状态中成长,形成良好的性格。 膳食营养可以影响儿童的情绪。要想帮助孩子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除了要帮助孩子保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善于选择能够改善不良情绪的膳食,帮助他转换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性格。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