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兴趣学习班没必要攀比
明明今年上中班,一开学老师让孩子父母选择兴趣班。明明爸爸惊讶了,一至五每天下午都有兴趣班。身为电脑高级工程师的他,心想:我小时候也没参加过这么多兴趣班,也一样读书、一样工作。说实话,他一个都不想选!
第二天,明明爸爸送儿子上学时,看到班级里其他小朋友都选了3、4门课,甚至还有5门全选的。明明爸爸为难了:如果不选,不是会让老师觉得丢面子?人家都选了,我儿子不选,会不会将来落后了?难道如今儿童教育和自己那个年代真的不同了?回想起自己儿时年代,每天放学回家后在弄堂里滚铁环、丢沙包、捉迷藏,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少了一份自由和空间……再三决定,明明爸爸选了三门课:围棋、思维训练和美术。
其实,选兴趣课没必要攀比。如果父母都抱着攀比的心态,只会水涨船高,将来受苦的是孩子自己。兴趣课,最好从孩子兴趣出发,上课不是让孩子死板地听,而是把专业知识和孩子能了解的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增加趣味性,注意互动性。鼓励孩子多举手发言,尤其是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
二、选择课程莫跟风
家长在选择课程时应该戒除跟风心理,不要盲目跟风,虽然孩子太小未必有收获,但几乎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了,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一小朋友家长道出了很多家长的难处。然而最好的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这也正是米奇高多元智能教学的核心思想,多元智能教学法现已贯穿到米奇高儿童多元智能会馆的所有课程体系中,多元智能教学的前提是充分发现孩子的优劣势智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宝宝各项智能达到均衡发展。
三、凭兴趣学习,兴趣课不是必修课
一位幼教专家的儿子今年5岁,他很喜欢画画,作品数量丰富。妈妈就挑了几张拿到画廊去装裱。画廊老师看了很惊讶,他认为孩子画很有神韵,有大师风范,应该好好培养。
外婆听了,就问身为幼教专家的爸爸,要不要送孩子去培训班训练。幼教专家半开玩笑地回答:“孩子已经有大师的风范了,怎么还能再把他送到一个小学美术老师那里,让这位有大师潜力的孩子成为一个不入流的工匠呢?喜欢画,那就随便画,我不打算把他朝着美术大师培养,但如果他一不留神成了美术大师,那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
其实,那位幼教专家的态度还是很鲜明的。虽然他没有给孩子报学习班、强化训练班,但儿子很喜欢画,一有时间他就带儿子去郊游,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让他自己去观察体会,让他按自己的喜好去画。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才让孩子学这、学那,这个很没必要。
四、避学科、重素质
家长在选择课程时应该尽量避免那些过于偏重学科技能训练的课程。请家长们先想一想:孩子已经过了5天集体教学生活,再强迫其接受老师指令,进行枯燥的演练,是否会产生厌学情绪?是否影响学习效率?是否会养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因此在选择课程方面应多考虑形式轻松、愚教于乐的素质教育课程。比如0-3岁的全脑开发亲子课程、3-12岁的感觉统合训练以及多元智能课程,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使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五、孩子要放弃未尝不可
以文文妈妈最近有点发愁。4岁的女儿前些日子去亲戚家。她看到小表姐弹钢琴,非常羡慕。女儿一回家,就吵着也要买钢琴、找老师教。妈妈当然想让孩子学琴,但又担心:孩子没耐性,学上一年半载就要放弃,那时该怎么办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强迫4、5岁的孩子学习一样东西,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当孩子被迫坐在那里时,很可能开始胡思乱想,造成将来上小学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文文妈妈同事的女儿喜欢打架子鼓,之后没多久又放弃了。那位妈妈态度豁达。她认为6岁前的孩子无定性的表现很正常,当妈妈的要有心理准备,不妨在购买乐器时挑选便宜一点的,如果孩子上小学后还能坚持,再买好的也不迟。
六、家长身教更重要
一些家长觉得支付了学费,就等于把教子任务“扔”给了老师。“其实,家长不仅要注重让孩子受教育,自己也该多学习、积极提高,由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我们建议家长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不妨用以下几招:
鼓励教育法: “我知道你很棒,下次一定可以配合老师,表现得更好”,用肯定的方式延续老师的“鼓励式教育”,效果只有更好。
整句表达法:“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小狗”。这样的对话过于简单,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习惯说整句“我最喜欢小狗”。家长应当做个有心人,再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强化了。
自力更生法:“妈妈,我要喝水。”若是听到孩子这样喊,你不妨狠心别睬他(她),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她)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也可以自己动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