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文爸  发表于 2014-7-17 18:25:45| 1968 次查看 | 1 条回复
J成长在一个生活在香港的内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影响至关重要,香港是一个语言大熔炉,广东话普通话英文各占一片天空,这就注定了J从小就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普通话是J的母语,这个不用操心,那么英文和广东话怎么办?在他1岁的时候,我们找了一个保姆,我们找保姆只提出一个条件,英文要好,能说native的英文。在他两岁的时候,我们把他送到了有广东话老师英文外教做班主任的学校(每周两次普通话课程)。两岁半的J,如今已经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三种语言,跟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但由于目前普通话环境最强,英文其次,广东话最次,所以J的普通话最好,英文其次,广东话最弱。


听说过一种说法,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说话晚,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这是真的吗?在我翻阅了一些科学材料后发现:确实曾有研究报道多语夹杂可能导致幼儿产生语言障碍;但也有研究人员经过数十年的跟踪调查后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多语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都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假设下,我们要系统地看待每一项研究结果,不能偏听偏信。在我深入的探究下,我发现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语言是不能强迫的,应该融入生活让子女慢慢吸收。错误的多语教育方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语言文字吸收障碍,而正确的多语教育方法却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接下来,我就一一和大家分享关于如何学习语言的一些心得。


1.  儿童用语言做什么?
英国出版的“双语家庭”中列举了语言的五项功能:第一,与人建立关系,第二,交换信息,第三,思维,第四,玩文字游戏,第五,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在这些排列中,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交流”竟然是语言中最后一个用途。是的,这正是大部分父母的误区,大多数成年后才接触另外一种语言的人都很容易坚信,语言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其实不然,语言的功能首先不是交流,而是思维。当你把语言仅仅当作“交流”的工具时,你恰恰忽略了语言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语言所释放的文化息息和内涵。语言是儿童将亲身体验转化为语义性记忆的载体,换句话说,一个人,语言能力越成熟,思维越发达。

2.  多一门语言,多一种文化一种思维
每一个人受到他母语所承载的文化的影响,使用什么语言,便有什么思维,便会接受并融合到此语言所属于的文化中。人的思维方式都受母语模式的左右和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差异其实就是由语言模式的差异引起的。比如异国之间,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就有天壤之别;不同城市之间,北京话思维和广东话思维也有不同之处。我刚到香港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理解香港人,甚至对他们有很大的偏见,然而当我慢慢的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后,误解慢慢消除。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最初我觉得香港人特别傲慢,后来掌握了他们的语言后,我发现粤语本身就语气上扬的时候多,这让人听上去仿佛有傲慢的感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到了另一个城市后会不习惯会敏感会有偏见误解,说到底,语言是一个地方文化的承载体,你无法理解他的语言,你就无法真正理解他想表达什么。不同的语言所在的社会人群的思维方式是非常不同的,那么反过来社会生活也会通过语言来培养学习者的社会性及思维习惯。同时接受多种语言学习,就是在同时接受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在智商发育水平正常的情况下,接受的思维方式种类比较多,人的头脑就会比较灵活。当孩子学会本地语言的时候,孩子便开始了解本地的文化;当孩子开始学习其他的地方语言或国家语种时,孩子便开始掌握多一种思维,一个在多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思维方式势必不同于单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人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好处。

3.  接受第二种语言开发的最佳时间
我们这代人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英文,加上没有学习英文的本土环境,无论后来怎么勤学苦练,从统计上看,大部分人的英文都无法流利自如。研究发现,人类在婴幼儿时期接受语言的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婴幼儿大脑对于语言的接受能力复杂而多元,可以同时掌握多种语言,而儿童接受第二种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是六岁以前,而且越早越好。

4.  如何学习多种语言?
西方儿童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语言学习论中曾经认为,儿童对语言的学习类似于行为的学习,是后天,环境,父母的不断影响强化纠正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推翻了斯金纳的说法,他倡导的先天论认为,人类大脑天生有学习语言的功能,婴儿会说话就像他们会走路一样自然,这种功能使得婴儿能够识别他们听到的任何语言的语法和句法,也正因此,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沿着大致相同的时间表学会说母语。到了今天,大部分儿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先天和后天相结合的结果(汗,从这些专家搞来搞去的说法上可见中国中庸术的伟大),先天占主导地位,而后天则深深的影响着儿童的语言发展。

介于以上专家的理论,我的心得是:语言不是强行灌输教会的,教出来的语言仅仅停留在文字翻译上,无法领会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语言学习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只有和生活环境及思维方式密切相关的情况下才能“突飞猛进”。尽管有的家长说,我们每天都在试图和孩子说英语,但是大家基本上说的都是用英语词汇表达的汉语思维方式,这样是无法让孩子领会第二语言的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从大量的事实里看到,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尽管从小给孩子灌输汉语的观念,尽管父母能熟练运用汉语(比国内的父母说给孩子的英语程度要熟练得多),同时会给孩子安排汉语学习的课程,但是没有社会环境对语言的要求,愿意并且能熟练使用汉语的ABC也不是很多的。

J从小就自然而然的生活在各种语言中,我们全家和他用母语普通话交流,保姆和他用英文交流,学校的广东话老师和他说广东话,学校的外国老师和他用英文。在J看来,这三种语言是天然的不加修饰的,它们和他的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人会纠正他的语法,没有人会刻意的教他怎么说,更没有人会把三种语言来回翻译,J就是听着他们的话长大的,这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像喝水吃饭一样那么自然。

过年前,J的小姑奶奶来香港旅游,当她听到J一口流利的英文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厉害,你们是怎么教他的?”我告诉她:“没有人教他,他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多语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了。”小姑奶奶又热情洋溢的考J:“J,香蕉英文怎么说?”J一脸迷茫的瞪着小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小姑奶奶问我:“啊,他不知道香蕉的英文?”这这这,我们从来没有“教”他,苹果是apple,香蕉是banana。相反地是,对J来说,香蕉就是香蕉,banana就是banana,在他的脑海里,他从不知道什么叫翻译。

掌握多种语言和文化的人,生活将会更充实丰富多采,我是这样开发J的多门语言的:1 多和孩子说话,多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耐心的等待孩子把话说完。

2 当孩子说错的时候,不要说:“你说错了”或者取笑他,而是把正确的说法仿佛不经意般的多重复几遍。

3 和孩子大声阅读书本,多提问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各种语言的音乐,多看各种语言的卡通,多阅读各种语言的书籍。

4 创造条件让孩子浸透在英文环境中,要自然而然的去捕捉语言,而不是“学习”语言。

5 要对各种语言持平等态度,所有的语言都是平等的。学习语言的根本是学习一种文化和思维。不仅仅要让孩子明白语种,还要教他此语种的文化,切忌把中国人说话方式直接翻译成英文跟孩子进行对话,否则孩子是在用中文思维去套用英文,结果说出来的都是中式英语,始终不能深入了解他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6孩子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在受到另一种文化的熏陶,既然要让孩子去多学习一门语言,父母也应该跟上孩子的脚步,多学多了解。否则孩子学习的语言越多,你和他之间的差异或矛盾会越多。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nnwlm  评论于  2014-7-30 12:29:54
回帖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