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眼里,“中国妈妈”成了一个贬义词——别人家的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人家孩子考上哈佛、耶鲁,“中国妈妈”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同时,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不少妈妈对此感到委屈,认为“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也有家长反省,认为潜意识里的溺爱对孩子造成了伤害。
的确,在中国,十个妈妈八个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谁的孩子长得白、个儿高,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谁的孩子过了钢琴8级,到谁的孩子书法已赴日本展览……妈妈们在一起咬完耳朵,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
那说到底“中国妈妈”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南京黄浦父母学堂的许家齐老师表示:“‘中国妈妈’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孩子有时候几乎成了大人炫耀的 ‘工具’,大人所谓的攀比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关键是家长需要孩子,还是孩子需要家长,这两个位置很多家长并没有摆正,从而从根本上造就了‘中国妈妈’。”
许老师介绍道:“父母不能代孩子选择怎样过他们的人生。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期许,源于自己内心的一种缺失或者缺憾,自己完成不了的心愿,把它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再拿来与别的孩子比较,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家长必须用一个与孩子对等的高度,与孩子沟通。”
谈到如何改善“中国妈妈”这一现象时,许老师说,家庭应该是一个开诚布公,充满幸福、信任与爱心的地方。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多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要记住,他们是独立自主、有思想的个体。对于“中国妈妈”而言,最重要的是敢让子女早立,而不必一生都把自己定位在“老母鸡”上。中国妈妈,松开翅膀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