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面试除了考察孩子知识和一些技能,更为重视的就是品德的教育了,品德优秀的孩子在面试时候是很占优势的,所以家长们要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下面几种教育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反射情感法 反射情感法,就是你将幼儿的感受用你的话向他表示,像镜子一样将他的感受反射回去。如你3岁的孩子哭着跑来告状,说小明打了他。你同情地说:“喔,小明打了你。”把他的感受反射回去,从而平息他的情绪。再如孩子听了大灰狼的故事,晚上可能会突然从自己房里跑出来说:“屋里有狼。”你可以说:“喔,是白天讲的故事中的大灰狼吓坏了你。”把他向你表明的感受反射回去。这样很快就能平息他的情绪。 2.游戏法 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他们甚至把洗澡、吃饭、睡觉等都归入游戏王国中。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准则,形成道德规范。 所以家长应和孩子一起玩,并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游戏内容要健康、有趣、有吸引力。游戏中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如果游戏中有坏人,最后一定要让这些坏人受到处罚。 例如,“医生看病”游戏,“医生”一定要是个关心病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医术高明的好医生。“警察抓坏蛋”游戏,一定要“民警叔叔”获胜。“妈妈和孩子”游戏,应让“孩子”在“妈妈”面前说实话,不撒谎……。 3.自编故事法 幼儿爱听故事,如能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自编故事讲给他们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经常把馒头、油条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时不妨编一个故事。如《簸箕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馒头、油条向他的主人哭诉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种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扬场、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油条等。它们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并改掉浪费的坏习惯。 自编故事要注意:①有针对性;②有情趣,并具有感情色彩;③与一定的行为训练相结合。 4.榜样示范法 幼儿喜欢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所仿效。所以,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夫妇间的矛盾不应在孩子面前暴露。父母不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别人。涉及一些是非问题,要认真给孩子讲清道理,让他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要含糊其辞。父母说话要算数。 5.自我管理法 从孩子能独立行走的那一天起,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鼓励他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觉得做这些事是光荣的、有趣的。要以“力所能及”为原则,“养成习惯”为目标。如果孩子做得不好,不要责骂,而要告诉他如何做才能更好。 6.行为约束法 要从小约束孩子的行为。如父母在家学习或休息时,孩子不要吵闹,在公共场合不要随地大小便或乱扔东西,如果孩子随便扔废纸,家长不要代捡而要鼓励孩子自己拾起来丢进垃圾箱。这样慢慢地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时提醒孩子,不要因为他的某些行为损害别人。 7.暗示法 暗示法可分为语言暗示、榜样暗示、情境暗示、艺术暗示等。其中运用量广泛的是语言暗示。如父母带孩子去串门,会这样暗示孩子:“你见到李叔叔应该怎么说?”孩子就会说:“李叔叔好。”这就是语言暗示。这种暗示运用得很普遍。 8.故意忽略法 所谓“故意忽略法”就是当孩子做出父母不希望的事情时,父母不用责怪、批评去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而是用忽略法去淡化它。具体作法有:看别处,与别人说话;打呵欠,表示无兴趣;走开,不听;做其它事,不用目光接触;不给以回答。总之,不去注视你不喜欢的行为。如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妈妈要儿子穿上大衣,儿子不但不穿,还说:“你是猪!”如果妈妈阻止他:“不许这么说!”那么孩子会“猪!猪!猪”地接着骂。这时,如果你装作没听见或干脆走开,孩子的行为得不到强化,自然也就不会再骂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