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主要缘于父母对子女的百般娇惯,包办代替孩子的所有事情。这样就不知不觉地既抑制了孩子活动的内驱力,又削弱了他们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容易怕苦畏难、消极懒惰、缺乏恒心,就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因此,父母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游戏法
家长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从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培养孩子学会独自用勺吃饭的技能,可以让孩子玩“照顾玩具娃娃”的游戏,准备一些豆子,小球,让孩子用勺喂娃娃吃饭,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练习用筷子夹物。通过对玩具娃娃的照顾,既可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又能培养了其生活自理能力。
观察法
一些生活技能是要家长亲自传授给孩子的。在孩子干某件事时,预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导。比如孩子在系鞋带时,父母可亲自耐心示范,手把手教孩子系鞋带的技巧。也可以是家长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让孩子在旁边观察,如观察妈妈是如何洗袜子,刷鞋,爸爸如何整理书柜。父母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时,要有耐心,多鼓励孩子,不要粗暴地否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让自理成为一种习惯
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父母要先给孩子指出行动的方向,规定其要达到的目的,并经常督促。如,扣扣子时要告诉孩子扣子必须与扣孔一一相对应,等孩子扣完后,家长要检查孩子扣得是否正确,以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通过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起床”、“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等,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培养
孩子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发育水平和活动特征,因此,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对其自理能力的培养有所不同。孩子学会料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是孩子走向自理的开始,尽管做得不够好,父母最好不要帮忙,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干,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干,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孩子逐渐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后,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扫房间的卫生等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管放结合
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管,放结合。所谓“管”,就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如让孩子自己吃饭,刷牙、收拾玩具等。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增长才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