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送去寄宿?在西方发达国家,寄宿学校更多是留守和单亲孩子无奈的选择。

在中国,因为家长们有更多的追求,所以坚持送孩子进寄宿制小学。想想原因无非是年轻的父母们工作繁忙、学校离家远等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二是有些年轻父母缺少必要的教养子女知识,以为花大价钱把孩子交给学校来教育,自己就可以省心了......但无论怎么说,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家长和孩子都要经历一段痛苦的“离别”之情的考验。其实住校与走读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可以结合这些因素充分考虑是否该让孩子住校。


住校与走读优劣势比较.jpg


住校的优劣势分析:

住读对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在生活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生活中的“养成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住读便于管理学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眠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住读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包容,学会忍让,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学校也会从衣着、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进行适龄角色定位。

但住读也有弊端,比如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时间少了,有的学生会出现典型的“星期一综合症”,比如情绪化、不适应学校生活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

走读的优劣势分析:

不少老师表示,走读的优势就是生活方便,有家人陪伴,学生有什么问题,家长可以及时提供帮助。

初中生思想意识尚未成熟,成年人对他们学习和心理的关注和指点非常重要,家长的角色更是难以替代。走读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来自家长的管理,家长可以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完成的情况。但走读的缺点是,学生在上学和放学路上花费时间较多,且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也略显不足。

究竟应该如何让选择呢?

通过以上的了解各位家长不难发现“住读和走读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家的孩子。”家长选择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最好让孩子自己决定。如果不一致,不要强迫,要共同协商、分析利弊,争取达成共识。

第二,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和发展。比如有的孩子身体体质不好,在外面就餐营养达不到,如果离家近,家里又有人照顾,走读就要好一些;如果有的想让孩子过集体生活,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合作精神,就建议让孩子住读。

第三,要充分考虑其他具体情况,比如学校距离家的远近等。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远,孩子肯定更适合住读。


如果你对孩子住校还是走读还是拿不定注意,可以听听部分家长的意见。

1、“让孩子住宿,但觉得孩子有点小,害怕自理能力有问题。”

2、“虽然自理能力没问题,但毕竟是处于青春期的小女孩,有些担心。”

3、“我支持住校,让孩子早接受锻炼,感觉身心发育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应该有好处。”

4、“因孩子而异,因学校而异,但相信我们的学校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5、“一共还能在家待六、七年而已,将来考大学可能到外地,这一寄宿,就又少了一半。”

6、“看在什么学校,管理严不严,孩子自制力如何。有的学校实验班只有很少人住校,住校生多为普通班的,不好好学习,对想学习的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孩子一起住校,老师管理的严格些,应该就没什么问题。想当年,我上高中时的住校生,整天学习,比我们在家住的抓紧多了。”

7、“还是觉得走读学校好。孩子生活独立性不强,个性强,恋家,单纯,对父母特别依恋。从小到今一直是每天接送,什么事情都跟家长说。如果住校了,孩子肯定天天哭,性格肯定会改变不少,青春期变化就更大了。”

8、“这得看孩子和学校!就孩子来说,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是遇强愈强,把住校环境对自身的要求看做强劲的挑战,他们也变的越来越强了;有的孩子则是遇弱愈弱,把没有家长的紧盯和老师的不到位看作是对自我约束很弱,他们也会边的越来越弱了。大多数的孩子会偏向后者。对于学校来说,有很成熟的管理经验,很了解此阶段孩子成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管理工作扎实到位,那么,这样的学校是可以托付的。”

9、“如果住校,选择全体都住校,没有走读生的学校会好一些。”

10、住校理由:让家长相对解脱一点;如果他是那快料,让他尽快学会融入团队;另外上学零距离,住不住校在学习时间上差别非常大。好的学校会有好的管理,家长应该可以放心。再说孩子长大是必然的,总不能家长呵护一辈子吧。”


下面小编友情建议各位家长,如果最终选择了住校,家长也不能不管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大挑战。首先在自理方面就是一大问题,生活和学习都是自己独立完成,没有家长包办,这对孩子来说可能很难适应。所以,为了避免孩子在最初由于环境的急剧变化而产生过度焦虑,家长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工作。

第一, 多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

当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后,与父母的见面和沟通时间就很少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并防止将来与孩子之间产生心理隔阂,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家长可以写一张小卡片,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牵挂和关爱;也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深入的谈心和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只问孩子的功课怎样、学习成绩如何,要让孩子能把自己一周来的所思、所想和所感都能倾诉,这样才能使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才不会因长期寄宿而在心理上与父母拉开很大的距离。

第二, 要注意让孩子宣泄心中的不快

当孩子在寄宿制学校生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不太能够将自己心里所蕴藏的不快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有的孩子在周末一回到家,就会显得脾气暴躁,即使以前是很乖的孩子。

其实这是孩子不良情绪郁闷在心而又无法排遣的一种心理表现。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通过上述的倾听等方法让孩子把不快都倾吐出来,同时教给孩子一些策略,能够主动排遣自己的不快情绪。

第三, 要注意与老师进行沟通

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取有关自己孩子的信息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会觉得把孩子放入寄宿制学校由老师管教就什么都不用操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要通过老师,更好地传递亲情,也只有通过老师,来更迅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四,要注意孩子身体上的不适

由于心理上的以及生活环境上的变化,既要适应寄宿制生活,还有顾及学习,往往刚开始寄宿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体质弱的会三番五次的病倒,这点家长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luyi1004  评论于  2013-9-25 11:19:30
楼主好有心,帮顶
小开心  评论于  2013-9-25 11:49:55
谢谢分享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小开心  评论于  2013-9-25 11:49:58
我要赚爱币~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