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baile  发表于 2013-9-7 14:32:31| 5599 次查看 | 3 条回复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现如今在我们幼儿园里,都能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背诵我国最传统的一些简单古文。如:中、大班开设的《弟子规》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让幼儿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有利于孩子陶冶情操、丰富语言能力,为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品格修养都有好处。


一、幼儿对《弟子规》的学习,从培养兴趣为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是不同步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既有显著的发展,幼儿期是人的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背诵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如果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多背点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篇目,这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终身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储备。再次,幼儿接受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吸收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髓,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把握幼儿的记忆特长而诵读经典《弟子规》,我认为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增加幼儿的学习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们知道,所有的智力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学的好,要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仅要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促进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由经典故事引出的知识点的学习,品德的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经典的难度。


孩子天性活泼,生动的故事、美妙的音乐、优美的图画、快乐的游戏是孩子所喜爱的,我们可以将传统经典著作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多渠道地让孩子接触、学习。经典《弟子规》全文三字一句,非常适合孩子的语言特点。它音律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不苛求量的多少,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只着重于培养幼儿的诵读兴趣,从小培养幼儿对古文的美感和学习趣味,开发幼儿心智。《弟子规》它的思想核心是孝悌仁爱,讲述了如何孝敬父母、尊兄爱弟、尊敬长辈,如何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待人接物有礼仪的行为规范,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学会的,学得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教学上,每个老师都总结出自己的特色,实验班老师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通过提问结合平时做的游戏,一点点细化《弟子规》的内容,落实到孩子的生活中。根据课程学习进度,要求他们对长辈鞠躬行礼,然后给父母夹菜,对同伴说出“我爱你”。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很适合幼儿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能在家中继续保持好习惯,园里还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做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四句,体现在力行表中就需要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起床时间做到父母叫马上起来,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按时吃饭,给长辈行鞠躬礼,帮助父母夹菜、倒开水。由家长给孩子在家的表现进行记录,每月根据每位小朋友反馈情况总结,没有做到的条款继续力行,再增加新的内容。


现在的孩子在最常见的“四二一”家庭中,普遍存在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等问题,而现代的教育,在对孩子道德品行的培养上严重缺失,学习《弟子规》,就是要让他们学习待人接物,用一些好的行为去引导他们,通过不断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趣的是,孩子的行为也间接影响了家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弟子规》的学习中来,而在此前,许多家长对园里学习《弟子规》是有点不理解的。


二、诵读《弟子规》,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期是大脑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获得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古文的一些启蒙书也有生动的一面,有的富有文功、语句精练,如果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学习《弟子规》,使一些生动、顺口、独具表现力的语句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识字量,扩大了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比如幼儿在园午餐时,碰到挑食的小朋友,孩子们会大声说“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挑食的小朋友这时也会跟着一起念。念完后会自动地跟着小朋友一起吃。这就是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帮助幼儿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他们在说话时能用最简洁的弟子规语句叙述,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他们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幼儿每天将新学到的《弟子规》背给大家,再将每段的寓意及经典故事讲给大家,不仅在语言上得到好的发展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一起分享的快乐。《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在通过学习弟子规认识传统道德典范时,会自然地将经典用在每日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经典《弟子规》诵读”的关注并不仅仅它是一种育儿的新观念、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教育,如何看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幼儿园的孩子学习“经典《弟子规》”并非鹦鹉学舌般的模仿。他们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练习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继续尝试一些别的东西。他们的语言进步得越多,他们进一步学习的范围就越大。孩子读诵《弟子规》后,承载着先贤的古训,再经过团体氛围的熏陶,普遍变得谦和有礼,要改正生活上的不良习气也变得容易许多。


通过学习《弟子规》,不仅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也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一些自私的孩子可从《弟子规》的学习中开始变得谦恭礼让,这对于塑造当今社会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代教育一直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而诵读,《弟子规》,无疑是他们在学习语言和文学路上的第一步。如果这些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我们所提倡的这样的行为,就是施肥浇水的工序。



三、学习弟子规  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包含孩子日常生活应遵守的各种规则,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如何起居饮食、穿着打扮,如何读书学习,如何做事、与人相处,如何面对不良环境等。如:“父母教,需敬听”  (父母教导我们,应该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对于食物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步从容,立端正”  (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  “用人物,须明求。傥不问,即为偷”  (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地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撒谎或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等等。这些,对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学习《弟子规》 孩子改变  家长也在变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就越好。反之,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就打了折扣。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首先要开家长会,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对学习的内容要经常和家长汇报,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教学收获会更大。比如:学习《弟子规》一段时间后,要和家长开展互动活动。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弟子规》编成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让家长们观看,当家长听到孩子们唱诵圣贤的教诲,了解到经典文化国学课的深刻含义,再加上孩子的明显变化,家长都非常高兴,从原来的怀疑和否定态度,变成了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课程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一位家长说 “我儿子在幼儿园学习《弟子规》,当时我不以为然,现在一年过去了,儿子不仅会背《弟子规》,还会讲一些有关孝亲、敬人的小故事。这些我原来以为只是小孩子一时的兴趣而已,可直到有一天,他颤悠悠地给我端来一盆洗脚水时,我才意识到《弟子规》的作用。从儿子这里,我也深受启发,所以每次去母亲家,我总要给腿脚不灵便的母亲捶捶腿、剪指甲、换衣服。”该家长现身说法,她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弟子规》带来的好处。其次:多次开展社会活动,落实《弟子规》到行动上“同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比如:捐款赈灾,发动小朋友捐献物品,支援灾区。或者举办户外亲子活动,由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到公园里面捡垃圾。把《弟子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小朋友慈悲、仁爱、广大之心。也使家长受到一定的同化。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pgfdy  评论于  2013-9-7 14:35:11
看贴回帖是一个好习惯
乐韵妈  评论于  2013-9-7 14:35:35
顶,前排
donggh5168  评论于  2022-5-3 08:33:07
ddddddd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