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相伴  发表于 2013-6-24 22:06:35| 2781 次查看 | 4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e路相伴 于 2013-6-24 22:12 编辑

     现在的年轻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们都非常懂得“赏识教育”,“宝宝最棒了!”“宝宝真厉害!”这样赞扬的话每天说得不计其数,但是如果给孩?的表扬和奖励过多过滥,并不一定能起到好的作用,有时候还会伤害到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实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几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几分钟,牧师居然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发我们,在表扬时,应掌握一个“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在我以前的一个电话咨询里:有个孩子说,妈妈自从听了赏识教育课,我做什么都对我表扬,一点意思都没有,其实她根本不是表扬我,她就是想哄我听她的话。


   

    看到了吧,赏识教育决不是表扬那么简单,没有慎重思考的表扬可能适得其反!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有可能是负面效果的表扬。

   现象1:有一天,我女儿回来不高兴的对我说,我们老师歧视人,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几乎都会,可是黄XX回答出来了,就很有感情的表扬了一大堆,这不是看低黄XX吗。我反问:“黄XX什么反应。”“没反应。”“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样呢?”“简单的夸奖黄XX认真,进步了”两句就行了。

表扬不慎暗示了贬低!

   现象2:您把照顾金鱼和给盆栽小西红柿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可他不是一天喂两次金鱼就是3天忘了喂食,更想不起要给小西红柿“喝水”了。但是最近3天,他却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您心里虽然满意,嘴里却说:“你这几天终于记住了自己该做的事,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明天可别再忘了!

这样的表扬很勉强,而且隐含着批评,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爸爸妈妈的眼睛总是盯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不得翻身。

 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嗯,给鱼喂食不多不少正合适,水也换好了,还刷了鱼缸;给西红柿早晚浇了两次水,看它的叶子都笑了,它们肯定会越长越壮!”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现象3: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他在幼儿园画的画给您看,是《小白兔拔萝卜》的填色图,他的眼神期待着您,您煞有介事地说道:“画得真棒,你一定是你们班上画得最好的!

  班上的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况且今天你表扬了孩子是班里最棒的,而明天他没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内心会很沮丧,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比表扬他获得的结果更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便于他明白您更重视他是否努力,关注他的点滴进步。所以,您不如说:“你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一点也没涂到线的外面;颜色也好看,能跟妈妈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了橙色? 从而引发孩子讲一讲他是怎么想的,再看看他是如何用画笔表现的,最后不妨再提一点建议。您对作品的评论和指点能引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因为您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而是对过程的关注,使他明确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满足感油然而生。

 现象4:辉辉在一次全校的作文竞赛得了“第一”,辉辉妈满心欢喜,不论时间,不论场合,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扬辉辉,把辉辉的“光辉历史”挂在了嘴上,并常对辉辉说:“我们家辉辉在全校的比赛上能得第一,以后一定可以在全市的比赛上得奖。”

    辉辉妈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二是用一次好成绩为孩子确立一个“高标准”,要求孩子每次都必须达到,否则就是“骄傲、退步”。此时的表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孩子身上的“包袱”,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应该注意,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面对孩子已有的成绩,家长应该向孩子说:“你干得真不错,能不能再来一个。”“你已经得到了班里的第三十名,能不能继续努力,进一步克服不足,进一步超越自己,得到第二十五名。”夸奖之后,紧接着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高半步”的新目标,使他不会停顿下来,也不会失去信心。

 现象5:在劳动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帮家长做一件家务。于是强强回家悄悄地整理起爸爸杂乱的书桌。妈妈看到了高兴地说:“强强能做家务了,真是个好孩子。”星星考试得了第一,挥着试卷给妈妈看,妈妈说:“星星真是个聪明孩子,将来准能考上清华。”

    这样的表扬,是做父母最常说的,表面上看,对孩子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是这样随意的话说多了,会使孩子顺着家长的思路进行推理:我做了一件好事,因此我是好孩子;我考了一个高分,因此我是聪明孩子。但是,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还可能进一步做出“相反”的推理:我如果做错了一件事情,那我就是一个坏孩子;我在一次考试中得了低分,就是一个笨孩子。这种“以偏概全”式的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一件事情成败的评价,当成了对自己整体的评价。而且过度的表扬,会造成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十分完美”,在日常生活中经不起外界的批评,在竞争中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对孩子造成所谓的“捧杀”。

    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

  

     有些家长认为表扬这种教育方法很简单,很容易做好,其实不然。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表扬是一种正向强化手段,通过表扬来使那些符合某种价值取向的行为得以巩固,从而能够坚持下去并获得进一步发展。正确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但运用不当,可能还会适得其反。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表扬要恰如其分,不要敷衍。

家长在表扬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是否真的值得表扬,随口就来的表扬,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敷衍,这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应持的态度。长期敷衍孩子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威信。因此,父母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将表扬孩子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即使自己忙、情绪不好或有其他原因,也不能用一两句话连哄带骗地表扬打发孩子。

过高的奖励一定是匹配不一般的行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应承担的义务看作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做不到应该受到严厉批评,做到了不应当“邀功请赏”,只有做得好才会立功受奖。否则,孩子会把一些一般行为当成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好孩子”的专利,做到了就应该受到父母的赞扬和褒奖,如果得不到,就会失去心理平衡和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可以说,这种廉价的表扬是一种短视行为。

 

2.表扬要具体到位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宝宝玩完了玩具,自己把玩具放回原处。如果这时妈妈只是说:“宝宝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会把玩具送回家,妈妈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3.表扬要及时

  孩子做了好的行为一定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就不会起到强化好行为的作用。23岁宝宝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及时强化这种好的意识和行为。

  

4.要表扬孩子做的努力而不是能力和天赋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生平常学习很不认真,上课也爱听不听,成绩中等,所以,所有的老和家人都说,他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他每次听到别人这样说都很高兴,并且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孩子说,你学那么认真,成绩不也和我差不多吗?充满讥讽。后来不知道从哪得知,其实他每天都在家苦学到深夜,杂学校表现只是个假想,他不能面对自己努力也成绩一般般的评价。

你看,他所受的教育是不是成了问题。所以,表扬孩子要记得表扬他所做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要让孩子明白,成功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一项技能,而不是在炫耀一种天赋。否则,将来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直接否定的是自己,而不会想到是自己不够努力。我的孩子马上要上初中了,我和她在是进入一个普通班而成绩在前还是进入重点班成绩在后上进行了讨论,其实,我也不确定她是什么样的心态,我就尝试问她:“叶子啊,如果这次分班考试,你能进入省招班,可是排名在后,你会觉得怎么也学不过而放弃吗?她回答我:我情愿人家说我不够聪明也不愿人家说我态度不好人品不行。你看到那些排名落后能奋起直追,你也看到了那些分到好班失去原来优势位置后自暴自弃的例子,请问,你在为孩子选学校前了解你的孩子吗?

  

5.外在的表扬和奖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你是不是从小就许诺孩子考多少分就买什么,孩子的口胃越来越大,而学习却完全没有自主动力。讲个小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好玩吗?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德西效应”,故事中的孩子玩本来是自己的内部动机和需要,没有任何报酬也很快乐,他们获得的是精神报酬,可是,一旦变成了外在报酬,你看到了。

    3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很少,他们对某些精神奖励方式缺乏体验,而更看重物质奖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过渡到诸如口头表扬、赞许、点头、微笑、注意或认可等精神奖励为主的阶段。比如对三、四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可以用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他到户外或公园游玩、和他一起下棋、做游戏等作为奖励。

     所以表扬孩子物质上的奖励一定要适度。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表扬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件小礼物或者是一次全家出游等,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孩子成长感兴趣,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围观

hamking  此等好贴,必赞无疑!爱贝亲子网有你更精彩!  发表于 2015-11-17 11:41:10
huayu  评论于  2013-7-5 20:26:00
鼓励分享精神
漂的骆驼  评论于  2013-7-5 20:26:00
........
hamking  评论于  2015-11-17 11:40:58
谢谢分享!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kylinou  评论于  2015-11-17 15:48:53
看贴回帖是美德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