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相伴  发表于 2013-6-16 16:38:35| 2134 次查看 | 2 条回复

                              

焦虑如同流行感冒弥漫在各个领域而又让人惟恐避之不及,尤其在学生考试上,考试焦虑是个让学生谈及色变,家长谈及不安的话题,众观之,现在研究考试焦虑的机构和个人很多,良莠不齐,我们不仅迷茫,考试焦虑到底有多大杀伤力?中考在即,期末即将来临,家长们,您的孩子让您“焦虑”吗?

中欧国际心理健康机构认为在中学生之中,存在的考试焦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临到考试之前开始感到紧张和焦虑;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存在学习焦虑,而一到考试之前则表现更为强烈。两者都是由考试这一紧张情景直接触发的,但前者的学习成绩有好也有差,后者则基本上是因为成绩一贯不是很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导致。对于存有上述两种焦虑的学生,首先,我们应该对焦虑本身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焦虑本身是人或动物对紧张情景的一种自然反应。不管是哪种焦虑,心理研究的结果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它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或者说适度的焦虑对于考试而言是最能发挥自己的水平的。

但是,考试焦虑与学习效率并非都是呈正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证实,紧张的动机和学习成绩呈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一点不焦虑的同学反而很容易大意失荆州。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过度焦虑的同学则会对自己形成一种抑制作用。这一规律被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适度的焦虑反而提高考试水平哦,这样的信息是不是会降低家长们的焦虑水平哦,可是到底什么样子的才是适度,作为家长如何辨别孩子的焦虑水平以及促进孩子调整到适度水平呢?

低焦虑的考生处于一种被动麻木状态,缺乏学习的迫切感和自我提高的动力,思维消极迟钝。 

适度的考试焦虑会带来兴奋度,表现为考前有跃跃欲试的考试冲动,急切盼望考试开始。进入考场后可能有心跳加速,有尿意,额前出汗,但在考卷发下后,能在几钟之内进入全神贯注状态,并在整个考试中注意力大多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上,身体比较放松,呼吸平稳,心跳均匀,在大型考试中,有的孩子能做到对外界声音和图象屏蔽状态。这种兴奋度使考生思维敏捷,在考试中能够准确提取记忆中的信息,有可能超常发挥。

所以,一般试卷的第一题难度不大,也是为了从心理暗示上降低学生的心理焦虑。

过度的考试焦虑虽然网络上有很多现象描述,其最危害在于,它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上而无法把注意力放到考试内容上。笔者曾经咨询过一个考试焦虑症的孩子,她考试的时候,心跳始终剧烈跳动,身体不断冒汗,不能集中注意思考问题,身体有控制不住的颤抖等植物神经紊乱,尤其到考试快结束的时候,紧张的无法安静做题,当然这是个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孩子,更甚的可能会出现昏厥。

通过这样的对比,家长可能看到,孩子的焦虑水平过度不过度,要看他/她能不能快速进入学习和考试的注意集中状态。适度的焦虑是“兴奋剂”,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大脑两半球正常的兴奋性,能激发考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主动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运转加快,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水平,考出理想的成绩。

考试中引起的偶发性过度焦虑:有些孩子在考试中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过度焦虑。比如第一题不会做、比如简单的公式和知识突然想不起来,可能就会想,完了,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这次肯定考不好了,头脑里会浮现考不好的一切结果,可能就会越来越紧张。还有的孩子在考试中不流畅的时候,抬头看别人奋笔疾书,心中可能会想别人做那么好,而我不会做,这次的排名可能糟透了。考试快结束了,还有题没做,怎么办,接下来可能就做不下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呢?

认知调控

首先,坚决杜绝用“完了”、“我糟糕透了”等这种消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其次,消除大脑中的错误信息,不要被一两次考试失败和一两科考试失误所吓倒,不要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不行,而丧失信心;再次,适当减轻周围环境的压力,针对种种担忧,自己和自己辩论,用这种理性情绪疗法,纠正认知上的偏差。比如第一题不会做等,就用舌尖现象来自己解释,比如考试不流畅看到别人下笔如有神就想,别人可能做的不是我碰到困难的题目,或者说别人做的也不一定对,得分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考试快结束还有没做的题目,要告诉自己最后总有拉分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前面基础题的得分率。还有碰到难题,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想到自己难别人也难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放松训练。简单的肌肉放松法是让身体部位不停的交互紧张和放松状态,比如握紧拳头然后放松,重复数次,咬紧牙关,然后放松也一样。简单的想象放松是闭上眼睛想象头脑里曾经有过的放松开心的场景或者考试顺利的场景(这不仅放松还有积极暗示)。专业的放松方法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指导。二是非常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的孩子需要考前系统脱敏,这需要专业工作人员的系统指导,这里就不赘述了。

饮食调节是重要的减压手段之一,如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因为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烟中的尼古丁也同样具有刺激性;酒精性饮料可能会使人某一深刻放松,但之后会产生反弹性的刺激性效应;避免食用人参,其含有刺激剂;刺五加有助于保持头脑的清醒,同时可缓解压力。压力会导致体内缺乏VCVEB族维生素和镁,因此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有益的;适度多饮水;避免含糖量很高的食品,如果汁,干果等。科学化的饮食方案应根据考生生命属性不同而制定。

香纳疗法

芳香疗法在考试中的应用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在古希腊,学生在考场带着迷迭香编织的花环以增强记忆和提高反应性。目前,芳香疗法用于缓解考试紧张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音乐疗法

音乐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携带有不同的物理能量。音乐对人体的作用应该包括心理和物理二大方面。考生应听些旋律优美,曲调悠扬的乐曲,可以转移和化解心理焦虑,产生愉悦的感觉。心理学上也有专门进行心理治疗的音乐。

对于考试焦虑,调整方法固然好,但了解其成因,在根本上做工作可能会更有效!我们来看看考试过度焦虑的心理成因:

主观因素

1、自我期望过高,梦想自己一举成功,幻想自己考试能超水平发挥,当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时,紧张和焦虑的心态便油然而生。

2、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以及是否巩固,都会影响他们应试时的焦虑水平。如果准备不充分,知识上有欠缺,则会导致信心不足。本来就提心吊胆,一旦试题与自己准备的不相符合,就更加紧张,结果必然导致高焦虑。

3、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的学生,总有一种害怕被淘汰的心理,其实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丧失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遇到一点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

4、考前身体状况不好。比如生病、失眠、过度疲劳等导致体能上竞技状态不佳容易产生高焦虑。

客观因素

1、父母的压力。父母普遍有一种补偿心理,期望通过子女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施压。致使子女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难以达到父母的目标和要求,容易出现郁闷,逆反心理,加重了心理压力。

2、老师的压力。教师往往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学生也十分珍惜教师的这种“关爱”,总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以谢师恩,既为自己也为老师脸上添光,这种期待心态,无疑会给学生增添几分压力。

3、同学之间的竞争。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大家争先恐后,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尤其是成绩好的同学竞争更是激烈,彼此间有一种对抗心理,相互暗暗努力,加班加点学习,疲惫加劳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 

学习方法不合理

有关调查表明,只有46%的高中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方法不当。而有学习计划的学生也仅占四分之一,缺乏计划和学习方法不当的人固然难以对学习树立起信心,心理有一种预期的紧张,对未知的考试结果过分担心、期望和关注。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我调控能力下降,自信心不足,心理总处在一种恐惧和紧张焦虑之中。

缺乏意志力

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有些考生在考前及考试过程中情绪处于极度兴奋和极度抑郁状态,情绪波动大,有时一点小事情也能引起他们的内心巨大震撼,情绪难以受理智控制,容易心烦意乱,喜怒无常,无精打采,稍遇不顺便怨天尤人,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应试技能差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制定并完成好复习计划,而且要调整好竞技状态,把自己的心理调到最佳应试状态。有些考生平时不按计划学习,基本功不扎实,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准备不充分,临考前拼命地临阵磨枪,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而真到考试时却已经疲惫不堪,怎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呢?

看到这里,您心理是不是开始对号入座了,好吧也以此来检查一下自己和孩子吧!

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孩子成长感兴趣,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樱桃子  评论于  2013-7-9 11:19:56
我来了我走了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好像又少了几百?
波孔德  评论于  2013-7-12 1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