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住总集团三公司施工的全国最大地铁车辆段——地铁7号线北京焦化厂车辆段前天开始结构封顶。
早晨6时50分,匆匆吞下一碗牛肉汤面,30岁的安徽籍钢筋工程师傅抹了抹嘴,迎着太阳走向他已经奋战了小半年的工地。
工地上已经停放了一辆很眼熟的车,车主李可伟是工程项目部指挥。这时,他已经绕着周长足有3公里多的工地走了一整圈。
3公里多?这个看上去有点吓人的数据,对应的其实是全国最大的地铁车辆段、也是本市首个地下地铁车辆段——轨道交通7号线第14标车辆段。从去年9月1日正式动土开工至今,这个项目已经快要完成结构封顶,地铁施工再次印证“北京速度”。
仨月挖出个昆明湖
7号线最东侧的焦化厂车辆段是全线惟一一座用于停放和检修列车的区域,建筑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为地下一层结构。占地23万平方米的车辆段,相当于一个有着133栋高层建筑的小区,将近2000名施工人员下到工地后,就宛如有人向大海中撒了一把沙子,顿时不见踪影。
“头仨月挖出150万立方米的土,快能填满一个昆明湖了。”站在观察台上,项目经理吴伟从西向东一挥,抡着胳膊描述着地下的一个长条大坑,坑内的“地铁宿舍”已经基本建好,组成了另外一个长条区。
这个长度达到1.6公里的区域,俯瞰像是一个平放的扫帚。列车将从“扫帚把”方向开来,进入渐渐宽阔的咽喉区,最终会顺着轨道,驶入车辆段内。既有数据显示,之前本市最大的平西府车辆段面积达到12.9万平方米,而焦化厂车辆段的面积为23万平方米,几乎是原来最大车辆段面积的一倍。
“就这一个标段,铺轨里程就有21公里,占到7号线全长的一半左右。”吴伟说,停车库里总共将铺设24条轨道,可以停放48列车。
“扫帚把”的南边,如今仍留有一座四五层楼高的“土山”。吴伟说,随着结构工程逐渐进入尾声,此前挖掘出的土壤要回填。这样一座土山大约只有10万立方米左右,如果要将这座地下车辆段施工区域填平,还需要4座一模一样大的“土山”。
焦化厂工业遗址全盘保留
温度渐渐上升,施工现场也热闹起来。西侧的保障房双合家园、北侧的焦化厂遗址,正静静地俯视着地下11米深处发生的一切。
李可伟还有一个职务——北京住总三公司常务副总。为了做好这个工程,住三公司将参与建设过中粮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物,又参与过四川援建的他派上工地,“大材小用”为的就是交出一项创新的优质工程。
在李可伟每天都要登高的观察台西侧,保留着最后两根龙门吊的塔台,地面上的施工钢筋,围着龙门吊仅存的4根塔柱摆放。“焦化厂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现在留好了,还要给下一代看。”李可伟和眼前的焦化厂生于同一时代,当整个工程完工,他也将见证这片老厂房成为遗址公园,得以新生。
车辆段前的地铁站就是焦化厂站。1958年建厂、又在2008年停产的焦化厂,虽然再不能吞吐煤气和焦炭,但作为近现代工业建筑,仍然有遗址意义。2007年2月市规划委获得市ZF同意,致函北京焦化厂暂停了拆除工作,对其中的一部分建筑、厂房给予保留。仅在项目2段、3段区域南侧,有大致上千平方米的大厂房,也有不及20平方米的两间小平房。原先的输煤管道还保留着,在半空中勾勒出几条斜斜的直线。
“为了留住周围地面的12处遗址,工程几乎拖了一年才开工。”项目部办公室中,办公室项目主任贾泽慧指着一张焦化厂厂区图说。
图上施工区域内,有不少火柴盒大小的红方框。贾泽慧说,这些红方框就代表着要被保护的建筑,项目开工之前,就已经用密目网进行了多层覆盖,还搭上了脚手架,周围再隔离出一块区域。在这三重保护之下,这些砖瓦结构的近现代建筑安然度过了最危险的土方施工。
步行几分钟坐始发地铁
据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文高介绍,正是为了对周边的工业遗址进行保护,整个车辆段才全都建设在地下。等到封顶结束、土壤回填以后,车辆段上还会盖一些和工业遗址公园面貌一致的建筑。
为了让车辆段有足够的支撑力,整个车辆段打下了8000多根混凝土桩,其中直径达到1米的,就有3000根。在这些混凝土桩之上,还可以再托起80米高的大楼。
“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下一道工序、也就是铺轨提供条件。”还没接受完采访,李可伟匆匆被施工人员叫走,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轨道虽然铺设在地下,但设计师们在“咽喉区”开了不少天窗,轨道材料将从天窗中进入地下,再由技术人员进行拼接。地面覆土以后也会顺着“天窗”的走向进行绿化。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从保障房双合家园朝东的窗户中望出来,能看到更多的绿色。
双合家园曾是北京最大的保障房小区,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可提供7160套保障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限价房,可容纳居民2万至3万人。7号线通车后,小区居民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地铁站,而安睡在他们身侧的这个最大号地铁车辆段,将能让保障房居民天天坐上始发车。
“现在结构工程三分之一的面积已经实现了封顶,再过十来天就差不多了。”望着工地上还在作业的21座塔吊,李文高说。
默默的把爱币数了N遍,好像又少了几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