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如一日地陪伴抑郁症学生,第一时间救助身患疾病的学生,为贫困解决燃眉之急……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群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师长,他们便是辅导员。今天(5月9日),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高校的辅导员代表讲述了他们在辅导员岗位上倾心育人、默默耕耘的故事,同时也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 帮困帮扶 为学生排忧解难 金鑫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在他的辅导员生涯中曾碰到这样一名新生:刚入学就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为此,金鑫特意找这名学生促膝长谈,解开他的心结。原来,该学生父母身患疾病,但迫于生计又不得不在建筑工地艰苦工作。当地有家企业特意找上这名学生,承诺只要他回某中学复读,便可以享受一笔不菲的“资助费”。 面对学生面临的困境,金鑫秉持“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工作信条,帮助该生申请了贫困资助与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其安心在校学习。另一方面,金鑫还积极联系当地企业,为该生争取假期实习的机会,让他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事情对于千千万万的高校辅导员来说并不少见,他们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耕耘着,帮助每一个在学业、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新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遭遇和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辅导员对大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和排忧解难便显得尤为重要。 播撒校园文化 树立精神信念 在上海交通大学有这样一名校园文化的“播种者”,他不遗余力地开辟了校辩论队,担任阳光剧社、校话剧团的指导老师,努力地开垦大学生们的校园精神文化家园。他,便是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汪雨申。 2012年,汪雨申带领着学生们创作话剧《钱学森》,并在万余名学生前进行了展演,使新时代的“天之骄子”们观后备受感染。这被视为高校文化育人的“德育精品”,将精神文化教育的理念成功地贯穿于大学生德育工作中。 播种校园文化,践行“中国梦”,其实也是千千万万名高校辅导员的神圣职责。正像汪雨申说的,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要善于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