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  发表于 2013-5-6 17:04:25| 2717 次查看 | 5 条回复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之间差异很大,有的小朋友连最基本的自己吃饭都不太会,不少家长也认为,小班幼儿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具备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家中什么事都由长辈们包办代替,因此孩子丧失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动手能力也就越来越差。俗话说:动手又动脑,才会去创造。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成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以下几点我将大家共同分享: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记得一个教育学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比如让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让他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利用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对幼儿进行独立性的培养,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选择,并能尊重幼儿的选择。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     

(二)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听故事等等。还可以通过游戏,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设计,角色的选择,在游戏中有意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独立解决,从而形成独立解决 的能力。     

三)家园的联系与合作培养幼儿独立性。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锻炼孩子“心灵手巧”,不惜投资购买电子琴、学习机等高档的学习用具,却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细节对幼儿的培养和锻炼。如有的家长为了省事,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孩子在家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生活缺乏自理能力。其实幼儿完全可以在家干一些擦桌子、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洗手帕等生活小事,家长不必事事包办代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否则幼儿就不能明辨是非,家园表现不一,形成两面性,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是先有动作,后有思维,过多地限制儿童运动,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也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创造型人才,如何使家庭气氛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呢?古人云:“授之以鱼,毋若授之以渔”,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总之,培养一个人的动手能力,应该贯穿在其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幼儿阶段的培养尤其重要,这需要教师、家长及社会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坚持下去,小朋友才能做到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dflmp  评论于  2013-7-14 10:20:27
我是有素质的人
jmfuz  评论于  2013-7-14 10:25:38
今日来过
xiaoxiaohuamao  评论于  2013-10-31 12:48:09
说的非常好!
emily_niuniu  评论于  2013-11-8 09:43:16
宝宝的依赖性都是家人宠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实真的需要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