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孩子大声朝我们喊“不”的时候,我们恨不能堵住他的嘴。想用强制的手段来让他顺从,结果,强制并没有取得效果,反而引起更大的叛逆。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比“是”更符合孩子的天性,大多时候我们就是在怀疑和叛逆中渐渐地成长起来,“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对于女孩子来说,学会说“不”更重要,犹豫不决地说“不”有时会让人感觉你太优柔寡断,太过决绝地说“不”又有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呢。
·说不也要分情况对待 说“不”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榜样。国内很多父母都是控制狂,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许干,孩子在父母的呵斥下从小就生活在“不”的口吻中,进而演变成逆反心理,甚至丧失了很多想象力。原来,我们才是“不”的创造者,而“不”应该怎样说呢? 当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做事的时候,“不”也要分情况对待。 有段时间里,我对女儿的长发颇为不满,因为打理头发要浪费很多时间,弄的上学时间变得紧张起来。一天,女儿又把头发胡乱一梳,我恰好看在眼里,战争就这样爆发了。我朝女儿喊:不好好梳头就赶紧把头发剪掉。“我偏不!”女儿哐的一声把我关在卧室门外,用大哭来发泄愤怒。这个“不”来得太过于突然,我冒了一肚子火,在想该用什么方法对付她。终于让我找到了办法——任由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我去做自己的事,不予理睬。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一会儿就让她感到无所适从,她开始出来找我,开始与我搭话。事情完全发生了转变,一开始强烈说“不”的她这时却若有所失,既怕我不理她,又怕我生气。看到她这个样子,我也开始反省自己:如果别人强制地想剪掉我的头发,我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可能比女儿还愤怒,又或是誓死要保卫自己的头发呢!但,我对女儿做了什么?竟然想要自己的强制来控制她,却遭到她坚决地反对,看来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面对这样的不,我的不却显得那么卑微。于是,我们都给了对方一个缓冲期,就这样和好了。 从成长的心理角度来看,孩子在一生中要经历两次心理反抗期:第一次在两岁左右就可能出现,第二次则是青春期,这时的“不”大多代表着成长,代表着他自己的主见。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轻松地对她说不,让她懂得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必须遵从规则的。
·委婉的说不比是更重要 新学期又到了班干部竞选的关键时刻,女儿认真的准备好发言稿,并确定好要竞选的目标。这次,她要竞选的是文艺委员。班里一共有4个对手,女儿却是信心十足。经过一番角逐后,女儿得票最高,老师却安排了另一个女孩当文艺委员,安排女儿做卫生组长。在班会上,老师给出的理由是票数只能作为参考,其他要考虑到综合条件,这样的结果令女儿大失所望。因为之前老师并没有说明白还要考虑综合条件,只是说票数竞选,那么,为什么要临时变卦呢?这不是相当于失信于人吗?带着这样的困惑,女儿委屈地对我说:妈妈,为什么公开的竞争也不算数?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鼓励女儿明天单独找老师沟通一下,尽量争取到自己的最大权益。受到鼓励的女儿,第二日找到老师,并明确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最终做出了妥协。从这不难看出,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说“不”!不过要注意事情的解决方法。避开同学,单独地找老师沟通,既给了老师面子又取得了自己的权益,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样也教会孩子一个道理:面对属于自己的权利,该怎么争取就要怎么争取。但,并不是所有的“不”都要直接的说,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委婉地说不。如果遇到的是歹徒,当严厉的说“不”也不能制止他时,那么在生命至上的前提下,说“不”也需要委婉一些,不要用坚决的“不”毁掉了你的生命。至于具体怎么说要视情况而定,随机应变了。如果遇到的是分手,就不要决绝地说“不”,毕竟两人曾经相爱过,就算到了分手的那一刻也要给对方一个缓冲期和面子,而不能用甩掉和踹掉的口吻无视对方的痛苦,这样的“不”是有点卑鄙,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失控进而威胁到你。现实中也见过这样的惨案,就因为分手说得太过绝情,引起对方疯狂的报复,甚至丢掉生命。这说明了爱有时候会被我们忽略,恨却是很难被忽略掉的,而“不”大多就是引起恨的根源地。
·你懂得孩子内心的不吗? 与其说“不”是一种表达,不如说“不”是一种内心的需求,而平时的我们往往只在乎自己内心的需求,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当他朝你喊不的时候,有时只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有时确实是拒绝,当孩子不被了解,或是害怕,又或是想独立的时候,他会朝你喊不。这时的你要分清他到底想要什么?给出彼此一个缓冲期,让他彻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在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时,我们也可以安然地对她说“不”或“是”了。这时我们的态度恰好能够教会孩子懂得说不的技巧和表达内心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