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小宝  发表于 2012-6-28 09:57:50| 2128 次查看 | 0 条回复

转帖:虽然在四五千人角逐南外的过程中,女儿凭着运气和实力,一路过关斩将,考入了令人瞩目的南外,但私下里我一直非常迷惑:上南外真正的出路其实只有两条:要么在高三毕业时联系好国外的学校,直接出国深造,要么被保送到大学的英语专业;据说每年到了六月份,南外高三除去出国的、保送的,一个班只剩下五六个学生埋头苦读,准备高考,而这种迎考氛围和其他重点学校众多学子们一起备考的氛围比,肯定相去甚远,因此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第一条路,女儿从小到大,不曾离开我们身边,要她高三就出国,心中自然放不下也舍不得;第二条路,我不想让孩子走。因为我始终觉得语言只是一门工具,不能当作一门专业来学。虽然我和老公都是理工科毕业的,但我们同样能把语文和英语学得不错;而我认识的一些语言专业的朋友,虽然在语言上的确有着不错的造诣,但在理工科上明显要欠缺一些。所以我不想让孩子将英语作为专业来学。每每想到这些,我在为女儿成为南外学生自豪的同时,心中就会暗暗升起一股悔意:懊悔当初的随大溜,跟着大家一起削尖脑袋,往南外钻。不过,所有的这些懊悔,随着昨天的家长会一扫而光。我肯定了当初为女儿做出的选择。

家长会的流程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初一年级组长、语、数、外备课组的组长分别给家长们介绍了南外初中的教育理念、教学特色,语、数、外三门功课和小学的不同之处,讲述了学校对孩子们的要求,要求家长配合的地方。几个发言的老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年轻有朝气,很明显对教育,对孩子有着一腔的热忱;虽然年轻,但说话老练逻辑性强,有水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言辞恳切、对自己孩子寄予希望的年轻人,我似乎也被他们感染了。我意识到在这里,孩子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教育,还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礼仪、文明礼貌的教育。课间演讲、丰富多彩的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让我这个做家长的都十分期盼。

等到家长各自回孩子教室按座位坐下来以后,我更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女儿学的是英语,他们班级是英语和日语混合编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老师,长得秀气又文静。她虽然是教日语的,但说起话来口才极好,侃侃而谈。一串串优美的排比句从她口中蹦出,间或又跳出一些颇有哲理的句子。当她告诉大家上午孩子们和老师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了一份小小的中秋节礼物,而这些礼物都在家长位置的四周时,大家开始低头忙碌起来。很多家长都在桌肚底下找到了一张小小的贺卡。女儿依然不改往日的调皮,把贺卡放在和邻桌紧靠的桌子侧面,害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了她的中秋节礼物。拆去绿色的小信封,一张温馨的卡片呈现在眼前,卡片上女儿用英语写着:I will study hard and never give up.happy middle autumn festival!自从女儿看了南外暑假布置要求观看的《士兵突击》后,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就成了女儿的座右铭。虽然以前也收过女儿的贺卡,但此时看着女儿流畅秀美的字体,泪水不听话地涌了上来,老师在讲台上说着她让孩子们写贺卡的原因,她和孩子们说:你们考上了南外一定会感到高兴,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有人比你们更高兴;你们能考上南外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有人比你们更辛苦,那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因此在你们进入南外后的第一个节日,因该向你们的父母道声辛苦了,谢谢。。。。。。

老师还讲了很多,但此时我似乎已经听不进去了,我在想我一直以来心中的那个困惑。此时心中那丝淡淡的懊悔,已经荡然无存了:有老师这种人性化浓烈的教育,孩子日后应该会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有学校这种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应该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老师们都那么好,只要孩子好好学,还怕有什么学不好的呢?如果这样,不管将来是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为了孩子我爬我爬,咦~怎么总是没尽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