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与程序.pdf (130.29 KB, 下载次数: 734)




急救的程序

急救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救护措施。

急救的要点是保持镇静,准确判断(伤害性质、程度及生命体征),迅速救护(自救与互救),并尽快与医院联系(拨急诊呼救电话),同时为送院治疗做好准备。急救的一般程序及

方法是:

生命体征的判断

判断意识、心跳(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瞳孔等生命体征。具体做法是:大声喊“喂,你怎么啦!”同时手拍或手掐其眉骨(眼眶上缘),观其有无意识反应;察其瞳孔是正常还是散大;手按颈侧锁骨乳突肌处颈动脉或手腕内侧横纹桡侧处桡动脉,判断其有无脉率(心率);将手掌面或面颊部贴近伤者口鼻处,以判断其是否呼吸;有可能和有必要时测其血压。

现场急救

抢救生命——立即施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和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基础救护——止血、包扎、固定、取合适体位等;紧急呼救——拨通各地急救电话,简明扼要报告病情、病因、时间、地点、人数等要素和迎接救护车的详细地点,同时做好相应送院准备。

急救的基本技能及应用

止血术

压迫止血法(指压法):在出血部位的上方(近心脏端),在动脉行走中最易压住的部位(压迫点),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其为最迅速的一种临时止血法,一般认为压力必须持续到其他止血法止血后方可解除。

常见部位出血的压迫止血法有:

1:前额部和颞部出血,用指压迫同侧耳屏前上方约一指宽处搏动的颞浅动脉于颞骨上;后头部出血,用指压迫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耳后动脉处;

2:面部出血,用指压迫同侧下颌前1.5 厘米处搏动的颌处动脉于下颌骨上;

3:肩部及上臂的出血,将伤员头转向健侧,用拇指压迫锁骨上窝内1/3 处搏动的锁骨下动脉于第一肋骨上;

4:前臂和手部的出血,将伤臂稍外展外旋,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压迫肱骨上;

5:大腿及小腿的出血,伤员仰卧,患侧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的股动脉,用拇指重叠或用两手掌根重压其在耻骨上;

6:足部的出血,在踝关节背侧、胫骨远端将搏动的胫前动脉(即足背动脉)压迫在胫骨上,或在踝关节内踝的后方,将搏动的胫后动脉压在胫骨上;

7:手指部出血,用健侧手指捏住伤手的指根部(指侧方)指动脉处。

绷带加压包扎法:指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后,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止血。该法止血效果好,适用面广,手法简便,当出血量大时应先行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止血后进行包扎,包扎后应注意伤口是否达到止血效果。

止血带法:指用特别的止血带或胶皮管,或用毛巾、宽布条等代用品,缚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即上肢出血缚扎在上臂上1/3 处,下肢出血缚扎在大腿上1/3 处。

1:该法主要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

方法是:将伤肢抬高,在肢体上用软布加垫后再扎止血带,松紧适宜以达止血目的即可。止血带间隔0.51.0 小时应放松12 分钟,以防肢体坏死。上述止血方法适用范围有所不同。2: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血色鲜红,流量大,可危及生命)常用指压法、加压包扎法、止血带法进行止血;

3:静脉出血(出血呈持续性,血色暗红,血流量大,常能找到出血点)常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

4:毛细血管出血(出血常为渗出性,或为若干小血滴,快者汇集流出)一般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

包扎术

急救包扎的目的是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固定敷料及夹板等。常用包扎方法如下:

1.绷带包扎法(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身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部、手腕、小腿下部等。包扎时先张开绷带卷,把带头斜放于伤肢上,并用左拇指压住,将组带绕肢体包扎1 圈后,再将带头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约包扎34 圈后用胶布粘贴住绷带末端即可。

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包扎时先作23 圈环形包扎后,再将绷带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8”字形包扎法:常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先在关节处或在关节下方作23 圈环形包扎,再在关节弯曲处的上下两方,将绷带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作“8”字形来回缠绕包扎,最后作环形包扎。

蛇形包扎法:常用于夹板固定。方法同环形法,只是作斜形缠绕,每圈间隔大些。

2.三角巾包扎法(此法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包扎)

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中央,底边横放手腕部,先将顶角向上反折,再将两底角向手背交叉绕一圈,在腕部打结即可。

足部包扎法:方法同手部包扎法。

头部包扎法:先把三角巾底边(或折叠)放于前额,顶角在脑后部,将三角巾从前额拉紧绕至额后打结,再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面部包扎法:先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放于头顶上,然后将三角巾罩面部,并将眼睛和鼻孔处剪个小口,再将三角巾左右二角拉到颈后,绕回前面打结即成。

胸部包扎法:如右胸受伤,将三角巾顶角放在右肩上,将底边扯到背后在右面打结,然后再将右角拉到肩部与顶角相结。

背部包扎法:同胸部包扎,但位置相反,结打在胸部。

手臂悬吊法:肱骨和锁骨骨折,先把三角巾折叠成四横指宽带,也可用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中央置于伤肢前臂的下1/3 处,将宽带两端在颈后打结。除肱骨和锁骨以外的上肢骨折,将三角巾顶角置于伤肢的肘后,前臂放在三角巾中央,伤肢屈肘90°,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

固定术

固定术是针对骨折而采用的,使断骨不再刺伤周围组织和加重移位,骨折不再加重的急救方法。

1.现场急救固定

开放性骨折固定前,小伤口出血应先包扎止血,大伤口应先清洗消毒,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盖好后包扎和夹板固定,不要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内,以免感染。骨折固定常用木质夹板进行,紧急时可就地取材,如竹板、竹片、木棒、手杖、硬厚纸板等代用品;上夹板前,在肢体与夹板间垫一层棉花或布类等柔软物品;捆绑夹板时应将断骨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即要“超关节固定”。四肢固定时,要露出指、趾尖,以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苍白、发凉、疼痛麻木、青紫等现象,说明夹板绷得太紧,应放松绷带,重新固定。

2.常见骨折固定法

头部骨折:伤者静卧位头稍高,在头部两侧放两个较大的枕头或砂袋将其固定住。

肱骨骨折:救护者一人握伤者前臂使患肢肘关节向里弯,并向其下方外边牵引,另一个拿夹板固定,一块放臂内侧,另一块夹板放臂外侧,上过肩,下至肘外,然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后吊起。

前臂骨骨折:救护者一人使伤者臂屈成90°角,将一块平板放于前臂内侧,一端需超过手掌心,另一端超过关节少许,再用另一块夹板放于前臂外侧,长度如上,然后用绷带缠绕固定,并用悬臂带吊起。

手骨骨折:将伤肢呈屈肘位,手掌向内侧,手指伸直,夹板放于内侧,用绷带缠绕包扎,悬臂带吊起。

大腿骨折:伤者平卧,一人握住伤肢的足后跟,轻轻向外牵引,另一人按住伤者的骨盆部,第三人上夹板,一块放在大腿内侧,上自腹股沟(大腿根部),下至过脚跟少许,另一块放在大腿外侧,上自腋窝下至过脚跟少许,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小腿骨骨折:固定方法同大腿骨折,固定在小腿外侧的夹板,上端只需过膝少许。

足骨骨折:夹住足关节,用稍大于足底的夹板放于足底,用绷带缠绕固定。

脊柱骨折:采用“三人搬运法”使患者平卧于木板上,让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伤员身体固定在担架上,以免转运时颠动。

骨盆骨折:将伤员轻移至平板上,两腿微弯,骨盆处可垫少许棉布,然后用三角巾或衣服将骨盆固定在木板上。

肋骨骨折:用宽布缠绕胸部,限制伤者的呼吸运动,将断肋固定住。

搬运术

1.单人搬运法:

扶持法:急救者位于伤员的健侧,一手抱住伤员腰部,伤员的一手绕过急救者颈后至肩上,急救者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两人协调缓行。

抱持法:急救者一手托住伤员的背部,另一手托住伤员的大腿及腘部,将伤员抱起。

背负法:救护者站在病人前面,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但胸部创伤者不宜采用。

2.双人搬运法

托椅式搬运法:两名急救者相对而立,各以一手互握对方的前臂,另一手互搭在对方的肩上,伤员坐在急救者互握的手上,背部支持于急救者的另一臂上,伤员两手分别搭于两名急救者的肩上。

拉车式:一个站在伤员的头部,两手插到腋下,将其抱入怀内,一个站在其足部,跨在他的两腿中间,两人步调一致慢慢抬起前行。

三人搬运法:常见卧式三人搬运法,三名救护者同站于伤员的一侧,第一人以外侧的肘关节支持伤员的头颈部,另一肘置于伤员的肩胛下部,第二人用双手自腰至臀托抱伤员,第三人托抱伤员的大腿下部及小腿上部,使伤员头朝内侧面侧卧于三人的三臂中,协调地抬起和行走。

担架搬运法:使伤员平卧在担架上,神态不清者,可用宽布带将其固定在担架上。脊柱骨折者或无担架可用床板和木板代替,搬运时前后步伐一致。

体温、脉搏、血压的测量及其判断

体温的测量及其判断

体温测量有口测法、肛测法和腋测法。

口测法是将消毒过的体温计(口温表)置于舌下,紧闭口唇,用鼻呼吸,放置5 分钟后读数,正常体温值为36.337.2℃。

腋测法是将腋窝汗液擦干后将体温计放在腋窝深处,用上臂将体温表夹紧,放置10 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肛测法主要为婴幼儿用。口测法较方便,测温较可靠,但不易保持卫生。腋测法较安全卫生,不易交叉感染,但冬天使用不方便。测温前应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6℃以下。

正常人24 小时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在1℃以内,且表现为早晨略低,下午略高,运动和进食后体温升高,老年人略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称为低热,3839℃称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脉搏的测量及其判断

脉搏测量可间接反映心率、心律情况。测量时,将右前臂平放在桌上,掌心向上,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端摸住右手手腕桡动脉处,在心情平静时,测量30 秒钟脉搏次数乘以2,即为一分钟脉搏次数。

正常脉搏次数为60100 /分,若高于100 /分,为心动过速,小于50 /分,则为心动过缓,某些运动员脉搏有5060 /分,应属正常。正常脉律整齐,如脉律不齐则提示为心律不齐,如脉率缺搏一次,则提示心脏发生一次早搏。

血压的测量及其判断

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前水银血压计应放平,水银柱在零位,并排除气泡,测试时血压计与心脏同水平,左臂自然前伸,平放于桌面,捆扎袖带松紧适度,肘窝部充分暴露,摸准肱动脉(肘窝略偏内侧处之搏动的动脉),将听头置于中央,用左手轻按听头,右手打气入带,使水银柱匀速上升,直至听不到搏动声为止,随后缓缓放气,听到的第一声搏动声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脉跳声突然由宏亮变为模糊时(称变音点)即为舒张压;若脉跳声变音不明显,则一直放气到脉跳声消失时,此消音点称为舒张压。

正常成人收缩压不超过18.6kPa140mmHg);舒张压不超过12kPa90mmHg)。正常青少年的血压, WHO 规定正常上限12 岁以下为135/85mmHg13 岁以上为140/90mmHg,若超过上述正常值,则为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

值班结束,陪娃去了。五一快乐!!!
万里无云  评论于  2014-2-5 22:43:31
好文章!收起来!
yangyangbaby  评论于  2014-12-2 15:27:06
谢谢分享,谢谢
sng8687  评论于  2015-1-13 09:28:23
感谢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