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幼儿园会提供全程监控录像,家长可以随时查看视频。但听邻居说,这种幼儿园也未必安全,老师会把孩子带到视频不能看到的地方教训。所以,孩子到底在幼儿园的生活简直是个谜,而幼儿园们也有充足的理由禁止家长参观:传染问题,安全问题,宝宝情绪问题。到底该怎样判断宝宝在幼儿园过的好不好呢? 下面就奉献给众位妈妈参考:
观察点一:情绪
情绪是最直接的反应孩子待遇的信号,新入园的宝宝都会哭几天,这很正常。但是一两周之后,宝宝的哭就会有微妙的变化。有的宝宝是哭闹,撒娇型的,进园的时候哭着不肯进,回家的时候赖在幼儿园不走。这样的宝宝没问题,只是喜欢哭闹罢了。需要引起注意的哭闹有几种状况:
1.强烈抗拒。比方说,宝宝一开始还好,走到某个地方突然脸色变了,不愿意进去。而那种纯粹依恋家长的的一般来说问题不大。要分清宝宝不肯去幼儿园,到底是抗拒还是依恋。
2.突然引发的入园哭闹。一个宝宝一直很愿意上幼儿园,突然某天起开始强烈抗拒,那说明一定有点原因了。新入园时的抗拒情绪有可能只是宝宝对新生活的反抗,慢慢会好,但中途发生的就要引起注意了。
3.委屈。家长不妨偶尔早一点去接宝宝,或者找个借口中间去一次幼儿园,比如送东西呀,半途接回家呀,趁机看宝宝是否在班里玩儿的开心。有的宝宝一直玩儿的很好,就是爸爸妈妈来接开始哭。这样是撒娇,没关系。但如果孩子平常在幼儿园就无精打采,只盼着赶紧回家,那至少幼儿园的生活并没让孩子感到愉快。
我总觉得,那个挨打的孩子在情绪上一定有所反映,只是不知道他的家长是否注意到了这些求救信号。孩子受了委屈也许说不清楚,但是一定会表现出来。情绪反常一定有原因,也许是生病的前兆,也许是一点小事,也许是真的受了欺负。家长一定要重视,重视,再重视。
观察点二:表情
孩子看幼儿园和老师的表情也应该仔细观察,看孩子面对老师的时候,目光是坦然还是躲闪非常重要。从孩子看老师的眼神里,能感觉到老师平时对孩子的态度。比如视频里那个挨打的孩子,我想他看老师的目光里,绝对不会有信任和亲热,只会有恐惧和躲闪。我对秧秧在幼儿园的状况放心,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看老师的眼光很自然,甚至有时候还对老师撒娇发点小脾气。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可能孩子挨了欺负就忘了,还是很喜欢老师。这个你就放心好了,只要孩子还能喜欢老师,就说明没受刺激。有的老师限于水平,风格也许有点简单粗暴,但未必有坏心。小孩子是最能够分辨谁好谁不好的。自己家长也有打孩子的时候,只要不是恶意的,也不用要求老师时刻都和风细雨嘛。
观察点三:食量
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可以从回家后的饭量看出来。我们几个宝宝吃饭好的家长都有个经验,孩子刚去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回家都饿得不得了。可是问老师,却说吃的还不错。要说老师谎报军情呢,似乎也不可能,因为老师明明跟别的家长说“今天某某吃的不好回家再给吃点”。但慢慢地这个毛病就没了。我理解为刚入园的时候孩子比较紧张,体力消耗大,变得格外能吃,慢慢适应了就好了。但如果长期回家吃的特别多,那家长就要注意了,到底是宝宝不爱吃厨师做的饭,还是宝宝觉得在幼儿园吃饭不愉快。
比较合理的状况是,最后宝宝在幼儿园吃饭和在家里吃饭差不多,周末到时候就饿,饭量很均匀。
观察点四:如厕
观察宝宝如厕太重要了,如果宝宝每天都在幼儿园解决大便问题,虽然做妈妈的可能没机会观察孩子的“便情”,但也可以放下一半心了:孩子肯在幼儿园解决大便问题说明在幼儿园非常放松。如果宝宝在家大便,家长一定要认真观察,看看大便是否正常,因为这直接反映了宝宝的饮食和消化情况。而观察小便也很重要,我有时候也曾经中间把秧秧接回来,发现她回家以后半小时内就去上厕所了。这说明在幼儿园没少喝水,我也因此放心了一些。
通过如厕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喝水都可以了解的八九不离十。
观察点五:睡眠
宝宝每天睡眠都是有规律的,此消彼长。一般来说,以幼儿园的运动量,不会造成孩子睡眠突然增多。秧秧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居然上午也要睡一觉,退回到一岁的状况。但没几天,她就开始跟小朋友一起中午睡一觉了。这说明她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让她那么紧张了。甚至慢慢地秧秧在幼儿园能做到好多在家里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她在幼儿园午睡前跟小朋友一起排队上厕所,已经完全不用纸尿裤了。但在家还不行,除非有尿绝对不去厕所。
孩子进幼儿园应该很快能养成很好的规律,如果规律总不能养成,家长要引起重视:究竟是为什么,让你的孩子不能融入幼儿园的生活。
观察点六:进步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家长宁可把孩子放家里,让一个单独的阿姨看着,也不愿意送孩子去幼儿园。似乎幼儿园是个多么可怕的地方。但我觉得幼儿园真的挺好的,秧秧去幼儿园以后进步巨大,性格开朗多了。以前是个娇气包,现在邻居们都夸她勇敢多了。而且,秧秧从幼儿园带回来的信息非常丰富,隔三差五的唱个新儿歌,说几句有意思的话,冒出几句英文。跟着音乐跳舞的时候动作也多了,玩儿大型器械也能变出点花样了。总之,秧秧的变化大的简直让我惭愧,幼儿园到底是专门看孩子的,花样繁多到可真让我自愧不如呀。
和生活规律一样,孩子回家无意中冒出的儿歌啦英文啦,都说明在幼儿园的融入程度。家长不要仅仅将这些事情视为学习能力问题,如果长期什么进步都没有,那一定有别的原因。
观察点七:叙述
小孩子的叙述常常有时态混乱,虚拟与真实并存的问题,所以很多家长觉得从小孩子的话里什么都打听不出来。其实只要用心观察,还是能得到很多信息的。假如一个老师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孩子比较常见的反应就是不愿意谈起,或者转移话题。妈妈可以问:宝宝,你们班里有几个老师呀?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呀?哪个老师是长头发呀?……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每个老师都经常被孩子愉快地叙述并提及,不管内容对错,那起码说明师生关系没问题。如果孩子永远回避某个老师,那么就有问题了。
重要的不是孩子说的细节,而是孩子谈及此事的表情和态度。细节会混乱,会记错,但感觉一定是准确的。
观察点八:老师
除了要观察孩子以外,对老师也要认真观察。和老师谈及孩子问题的时候,也要注意老师的态度。特别是当孩子有了反常问题以后——如果孩子有了明显的有持续的反常行为,老师却一味避重就轻说:挺好的呀,没事呀。那估计就真的是有问题了。如果老师平时就能够提供一些比较准确的信息,那么这个老师的可信度就要高一些。而且,家长也可以经常性地跟老师简单交流,比如送孩子时要教给孩子问老师好,这时候还可以顺便问一句老师“宝宝平时主动跟小朋友问好吗?”一类的小问题。这种随口的问题不会给老师造成什么负担,但也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如果总是拉着老师问个没完,既耽误人家的时间,也让别的家长觉得不公平,其实反映的信息也未必就真的多。
人与人沟通的方式都差不多,都要注意技巧,并从对方的回答中筛查出有用的信息。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遭遇特别恶劣的老师,即便有了矛盾,也能沟通解决。其实,在任何地方,绝对的公平都是不存在的。父母看自己的孩子都可爱无比,但不代表别人也有义务这样认为。家里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就很难做到绝对不偏心,何况是非亲非故的幼儿园老师呢。如果孩子在一个老师那里受到不公平待遇,可能是这个老师的问题。但如果被多个老师不公平待遇,家长也该自己找一找原因。比如你的孩子是不是有某种在你看来很可爱,但是会给别人造成麻烦的习惯。比如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到处乱扔,生气了喜欢打周围的人,拿杯子到处浇水等等。在家里,这些看起来都是小毛病,但在幼儿园可能就会让别的孩子跟着学,从而给老师造成麻烦。帮助你的孩子改掉这样的坏习惯,才是改善他在幼儿园遭遇的最好办法。很多家长这时候会说:老师就应该有耐心,有方法!但是别忘了,你一个亲生父母,只教育这么一个孩子,尚不能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却要求老师比你做的更好,这现实吗?
任何地方,心存恶意的变态幼儿园老师终归是少数,大部分老师和我们一样,普通人而已。在普通人那里,孩子受到什么样的遭遇,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恰恰是父母给予孩子的。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