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丽妈妈  发表于 2012-2-25 09:31:31| 1585 次查看 | 0 条回复

男打女球

1940年前后,在法租界海格路西段大胜胡同(这是解放前上海建造的九千多条弄堂中惟一一条以“胡同”取名的弄堂),有六七名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自发组织起一支小型垒球队,课余经常在弄堂中练球。与此同时,在相距不远的静安寺路赫德路(今常德路)东首的金城别墅中,也有几名金科中学的学生经常在弄堂中练习垒球。这两拨大、中学生便自愿联合起来,组成球队,起名为Pandas(熊猫),常去练球的场所便是圣约翰大学苏州河东那片大操场,那里有足够的地方可供足球、排球、篮球和垒球同时练习。约大文商学院学生中又成立起另一支垒球队,起名为“鲨峰”,成为在校内与“熊猫”对垒的一支球队。

抗战胜利后,上海的垒球运动出现了个空前兴盛的局面,从大、中学校的校园推向了公众场所。在当时刚改名为“复兴中路”的原法租界辣斐德路的西段有一片体育场地,是一个沙地足球场加上周围的一些泥地,场地南边是一堵围墙,东首两扇大门边钉着块只有一尺多长的木牌,牌上用油漆写着“东华球场”四字。这里是各支垒球队进行比赛的地方。

由于当时的垒球球员和观众大都是在校大、中学生,因此东华球场的赛事都放在星期日进行。这样的赛事通常每月有一两次,在寒暑假期间会多些。观众的人数将视参加比赛的球队是否有名而定,一些谈不上“名气”的“杂牌”队,便主要靠双方队员的家人和亲友来捧场了。

几所教会女中也成立了垒球队,队员大都是校内的活跃人物,有的是“校花”,有的是上海有名的“富室千金”,有的是家庭舞会中受人争夺的舞伴,其中有的还一人兼具以上“身份”中的两种以上……她们出场比赛,除掉真正来看球赛的外,还有不少是她们的追求者。

1952年,上海市体育管理部门组织了一次全市大、中学校垒球联赛,二十多支参赛队分高校男队、中学男队和中学女队三个组别,比赛结果,获得冠军的分别是圣约翰大学、圣方济中学和中西女中的球队。

尽管在全盛时期涌现过二十多支垒球队,却始终没有出现过一支棒球队。

棒球的英文是baseball,这应该是个统称,是指用棒(base)击球和争夺垒位的球类项目。用棒球所击打的球有两种,一种是体积小而质地坚硬的,称为hardball(硬球);另一种则体积较大而质地较软,称为softball(软球)。中国的体育界习惯把打硬球称为“棒球”,而把打软球称为“垒球”。

在棒球盛行的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垒球是女性运动项目。由此可知,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上海所有的男子垒球从有名的熊猫和鲨峰队到无名的“杂牌军”,所打的球都是女子队所打的,即男打女球,且无一例外。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