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jsiyong  发表于 2011-9-22 15:18:58| 194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亲情决定了你的爱情,很多时候,我们和恋人的相处模式是继承于我们童年的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而我们的爱情,到最后也会升华为我们下一代的亲情。这种循环融合无法割裂,就如同我们的人格,强硬的撕裂只会分裂我们自己,那种选择后更甚的痛苦,是分裂自我的哭泣与不甘。

我们明明相爱,却因为父母的反对而无法在一起。

我们拼尽全力,却可能最终因为现实而无奈放弃。

于是,那段情就成了心里的疤,怎么也好不了。

这是多少电视剧电影都会出现的狗血桥段,却也是现实中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碰到的问题。不同的是,荧屏上那些爱情与亲情的对抗,总能获得圆满的结果。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是有喜也有悲。或许,那种完满,也不过是导演和编剧完成自己的一个梦,编织给我们的一个梦幻的希望。

芳心暗许的时候,却也会暗自担心。这种忐忑,似乎并不陌生。

爱情和亲情,这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却是永远都没有答案。

在网路上搜索,你可以发现,这个话题,被说烂了,但是,却是谁都说不清楚。那些提问的人,似乎不是迷茫地在寻找答案,而是在寻找认同。希望大众的结果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这样,似乎可以减轻一点内心的痛苦挣扎。也或许,那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失控,无奈的心,慌乱的选择,又怎能说服自己?

那样的选择,就像分裂的自我,所以,那种痛,历久弥新。

有人说,爱情是左手,亲情是右手。很喜欢这个比喻。

对于有些人来说,左手更重要,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则是右手比较重要。但是,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两只手,都是缺一不可。

跳出思维陷阱

在网上,关于亲情和爱情的讨论并不少。结果几乎是千篇一律,亲情以大比分胜过爱情。

在我们的眼里,亲情是那么天经地义的。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所有人对你的付出都是在乞求回报的,而唯有亲人的爱是无怨无悔的。也许,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

但是,重点是,这种选择,本身就是一个陷阱,是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小巷思维。

身处小巷,我们的选择是非进即退,这样的空间,本身就会给予我们压力。我们会觉得透不过气,甚至会恐惧呆在这样的空间里,于是,我们就期望尽快的逃离,而这种逃离就会导致我们做出一个盲目的决定,往往很多时候,我们还没看清自己的内心,在本能的驱使下便选择了逃避(倒退),或者战斗(前进)。这是任何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采取的两个直接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跳出这个小巷,在一个平原上审视自己,然后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简单的前进还是后退的选择。

亲情决定了你的爱情,很多时候,我们和恋人的相处模式是继承于我们童年的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而我们的爱情,到最后也会升华为我们下一代的亲情。这种循环融合无法割裂,就如同我们的人格,强硬的撕裂只会分裂我们自己,那种选择后更甚的痛苦,是分裂自我的哭泣与不甘。

所以,第一步,跳出小巷,跳出这个陷阱。明白的知道,亲情和爱情,永远无法割裂,左手和右手,我哪个都不想失去。这不是贪心,是一种基本的自我保护,保护自己人格的完整和健全。

很多时候,我们在选择面前的妥协,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心,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个勇气去抗争,没有那个信心去负担抗争以后的结果。我们怕的不是失去,怕的是心中那个没有力量的懦弱的自我。

超越家庭和小我,完善人格

小我,简单来说就是环境、文化和过去的经历所造就的我的思想和心智。我们以为那是真实的自己,其实不是。这些思想和心智是无意识的被过去所控制的,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都无法觉知的。而家庭的影响,往往是小我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对父母的依赖越深,我们受父母的影响也会越大。这时,我们所觉察到的内心的自己,往往是那个家庭中的小我,而不是真实的自己。

最典型的反应是,我们选择了之后,依旧会难受,会抱怨,会怨恨。抱怨是小我最惯常使用的方式之一。我们习惯于将焦点注意在别人身上,认为改变了别人,我的一切痛苦就会消失了,而当改变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不停的抱怨,以此来发泄心中不满,寻求安慰。这会使我们无法看清自己。

而超越小我,超越家庭的方式就是完善自我,用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亲情和爱情的关系,并不是舍弃、否定或者毁灭。我们的身上都会留有亲情和爱情的烙印,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就像左手和右手的比喻一样,亲情和爱情,与我们本身,是一体的。否定了亲情,或者否定了爱情,都表示否定了我们自己。舍弃和毁灭的,一样也是我们自己。

最好的方式是完善自己的人格。运用精神分析的人格解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同时又是本我的合理伪装。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和自我规则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个我就像有三个完全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躯体内。当然,他们相互间可以是一种帮衬和弥补,角色按社会的需要有序地轮换出现,这样就是一种和谐和健康的“我”。比如,在面对遇到困难的同事,你表现得超我一点,就会伸出援手;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得自我一点,这样会更增信心;在私密空间与情人相处,那当然得本我一点啦,不然正襟危坐,人家会以为你性冷淡呢。

所以,面对亲情和爱情,我们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成熟人格,不要极端选择,要压抑住本我的原始冲动,又要抵抗住超我的压力。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取得平衡,用自我的观念来看问题。

学习亲密关系

当我们尝试协调亲情和爱情的关系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是积累已久的。为什么很多人在两者的艰难夹缝中能够获得幸福,另一些人却暗自落泪?

首先和我们的心理力量有关。很多人在“小巷”的那种压力下,还未选择,其实就已经屈服。因为自我力量的弱小,没有那个信心去面对以后的一切,所以才会匆匆妥协。

另一方面,也和我们在亲密关系相处中的一贯模式有关。

以亲情为例,其实,在很多健康的家庭中,亲情和爱情并不会成为冲突。民主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从小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家长的责任是审视和建议,而不是控制。而这样的家庭成长下的孩子,也会在事情发展之初就向家庭汇报。

网上很多的例子显示,之所以家长会反对,是因为很多人恋爱根本是瞒着家里,要结婚了才回家和父母说。试想你是父母,你能一下子接受一个突然到来的陌生人要抢走你多年呵护的心肝宝贝吗?而这些人为何又要瞒着家里呢?我想,也是因为内心的不自信,害怕反对,于是投射这种反对,而这样强烈的投射,往往会被父母无意识的认同。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结果,不一定是你的预感,很多时候也是你自己造成的。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学会亲密关系的处理是多么重要。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和父母沟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庭,也许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解决途径就会轻松的多。

亲情与爱情的左右互搏术

左右互博术,是《神雕侠侣》中老顽童的自创。套用在这里,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左右互博,从字面理解,似乎是左手和右手打架,最初也的确是这样,老顽童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解闷。但是,熟悉这部武侠剧的人应该知道,最后,小龙女练成左右互搏术以后,就可以轻松的一个人使出双剑合璧,从而打败强敌。而从这里可以看得出,那种互博中的平衡,才是这门武功的真谛。

所以,可怕的不是两只手的互博,可怕的是,武功没有练到家,一只手不小心砍掉了另一只手。

这里,送给大家亲情爱情左右互搏术的“武功心法”:

亲情PK爱情

如何选择难定

舍亲心如刀绞

舍爱黯然神伤

看似冲突激烈

矛盾并非重点

放弃极端选择

协调才是关键

运用成熟人格

停止歇斯底里

跳出思维陷阱

超越小我家庭

学习亲密关系

完善自我修习

大家一起努力

方能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