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ad  发表于 2011-8-28 14:21:45| 2266 次查看 | 3 条回复

“家长圈的人都说,孩子要升初中了,大人都会得‘流行病’,我们开玩笑说那是‘小升初综合征’。”昨天,记者见到市民徐女士时,她正两眼紧盯电脑屏幕,打开的网页是“小升初”论坛。徐女士娴熟地打开每个主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信息。

还有一个学期,徐女士的女儿就要升初中了。她说,如今家长们普遍形成共识———人生的“分岔口”已从高考前移至中考,而此前的初中四年是关键期,“小升初”也绝不容闪失。削尖了脑袋也要挤进名牌中学,家长们的烦恼随之而来。

名牌初中是个“无底洞”?

经过多方咨询和打探,徐女士决定替女儿报考民办初中。最近,她在给女儿制作“简历”,可越整理越心慌。“女儿的十几张证书基本都是英语方面的,数学只是学校的竞赛奖,感觉不够分量,心里没底。”

徐女士听朋友说,民办初中的录取比例都是10:1以上,甚至20:1,而且每年选拔都不一样,如果优秀孩子特别多,都“挤”在一起,自己的孩子就算很优秀,也很可能被淘汰。“都说名牌初中是个‘无底洞’,女儿要是个‘超人’,恐怕就能万无一失了。”

“接下来几个月,真是一场接一场的‘战役’。”她掰着手指算:首先要选学校,最好离家不要太远;然后是投简历,顺利的话,参加笔试和面试;就算进了好初中,还得面临分班考……“一环扣一环,都很重要。”这几年,民办初中面谈过程都是变着花样出偏题、难题,这也让徐女士很没底。她每天下班后,都要在网上向前辈们讨教“笔经”和“面经”,听说一些学校笔试会考很多逻辑和数字推理题,她赶紧买了一套思维训练教材和光盘,让女儿每天晚上“强攻”;听说现在学校考察也非常注重综合素质,她又四处搜罗“百科全书”、“名著百题”等,让孩子知识面广一些。

学习筹码“累加”何时休?

徐女士说,这几年,自己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中,不想做孩子学习的“监工”,但又怕“放手”后耽误孩子的前程。

几年前,徐女士对教育孩子的态度是“只要不差,任由发展”。可是,一次报名经历改变了她的教育观念。女儿读三年级时,徐女士带她去少年宫报名参加合唱班。哪知过去一看,与女儿同龄的小学生都在争英语、奥数等辅导班的名额。老师开导她:现在再不攻一攻,你的孩子今后拿什么读好初中?

经过朋友介绍,她开始“泡”教育论坛,“不上不知道,一上吓一跳!”徐女士说,现在的“牛”孩子太多了,小小年纪证书一大把,全在“超前发展”。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人,徐女士咬咬牙,把女儿逼上补习路,周末和假期时间全用上了。

“拼搏了几年,还是有成效的。”徐女士说,女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本想,如果孩子考上好初中,可以松一口气,让她别学得那么累。可论坛上的“过来人”都提醒她:对待孩子的学习绝不能手软,一松懈很可能“前功尽弃”。

“我和周围的家长都经常苦叹:孩子的学习筹码这么累加下去,何时是个头?”徐女士说,这几年,眼见孩子眼镜度数不断增加,课外活动越来越少,周末和假期都在参加辅导班,也没时间旅游,睡觉睡到自然醒更是一种奢望。徐女士有时安慰自己,反正身边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咬咬牙就过去了,“自己还不敢往后想,先让孩子进了好初中大门再说,盼望自己和孩子能早点‘解放’。”

教改前瞻: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矛盾。市教委规定,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招生采取电脑派位或面谈的方式,不得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试,不得要求报名学生提供其他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证书,面谈时,内容不应涉及学科文化知识等。

家长们盼望,“小升初”选拔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潜能,给“竞赛热”降降温,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发展,有更多自我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关键是能多一些‘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让孩子学得更有效率。”

爱豪豪  评论于  2011-8-28 16:08:14
名牌初中给了家长更多的希望
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月芽儿  评论于  2011-8-29 16:06:18
“无底洞”说的就有些偏激了
名校毕竟有其优势所在
爱佳的妈妈  评论于  2011-9-16 16:34:22
确实呀,小升初的时候!
关注这个学校的每个信息都是对于家长来说!
都是非常重要的!